穿行于自然与精神的极地:梅尔诗歌研讨会在京举办

作者:罗曼   2018年12月10日 16:50  中国诗歌网    928    收藏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721


12月9日下午,“穿行于自然与精神的极地:梅尔诗歌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成功举办。梅尔既是一位商业精英,也是一位写诗三十余年的诗人,自1986年起发表诗作,曾出版诗集《海绵的重量》《我与你》《十二背后》等,被译成多种语言。梅尔的诗意象独特,语言富有激情和厚重感,来自《圣经》的宗教感悟,以及与古老文化的相遇和碰撞,构筑了梅尔独特的精神世界。

十余位教授、诗人、编辑围绕梅尔新诗集《十二背后》及代表作《苍凉的相遇——马丘比丘》展开深入研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晓明主持会议,欧阳江河、张清华、王双龙、韩春燕、臧棣、敬文东、何言宏胡弦、严军、孙晓娅、冰峰、周庆荣、爱斐儿、陈进等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区域与传统”工作坊、北京师范大学“理论批评中心”共同主办,会议开始前,先由诗人及北大学生朗诵梅尔的诗作。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828

诗人爱斐儿朗诵梅尔的诗


会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肯定了梅尔诗歌的开阔性和丰富性,高度评价了她在山水诗、记游诗创作上的突破以及对女性视角的某种超越。上海交大人文学院教授何言宏认为,梅尔的诗和整个世界发生关联,富有一种开阔的、世界性的视野情怀,体现了女性主义的人文诗学。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744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指出,梅尔属于一个诗集诗人,她的诗收录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涌现的系统。梅尔的诗对应于她所开发的方圆六百公里的“十二背后”景区,她诗歌的修辞系统背后有一个自然的物质形态,一种很复杂的整体性:“由于有涌现的东西在后面,有形态学的东西在其中,因而是一个地质学的、时间的修辞,不仅是词语之间的游戏。”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756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认为,梅尔的诗歌总体上有两个向度:一是精神,一是自然,精神指向《圣经》,也是指向上帝;往下则无比接近地心,接近大地,甚至不是大地的本身,而是大地的母体梅尔是一个有完整的精神生活的人,拥有完整的知识系统,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信仰。她的书写超越了女性所能承担的东西,弥漫到天地之间。《马丘比丘》这首自然史诗充满悲悯以及对审判和救赎的思考,基于巨大的历史遗迹完成自身的精神建构,是一首有震撼力的抒情佳作。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802

《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


《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认为,梅尔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对女性视角的隐性处理,这使她的写作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处理自然题材时,她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范畴,把地理性的演进拉进故事里,将地理变迁和社会变迁联系起来,带有神话色彩,写得很有智慧。敬文东指出,梅尔的诗在关照事物时,采取的是一个对基督教有亲近的中国女性的视角,书写一种我与你、人与神的关系。梅尔亲自考察旅游项目,在悬崖历险的经历让她形成一种硬朗的抒情方式。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739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臧棣


北大中文系教授臧棣指出,梅尔的记游诗将个人情感和古老文明的命运结合起来,把记游变成心灵史的记录,她对自身生命的体会随着历史遗迹向众生敞开。梅尔的诗情感力量充沛,能从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她生命里的担当、温暖和大度,她把对人性、生活中真相的洞察转化为一种担当和包容,这是她诗歌的气象。

《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韩春燕认为,梅尔对历史的思考、情感的表达体现出她强大的内心,她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的诗歌境界深广,风景的历史承载和文化含量与她的文字之间形成互相映射的效果。梅尔的老师严军就诗歌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谈到,两者间的互动关系一个层面是提炼,一个层面是拉动,中国古典诗歌对文化旅游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如杜甫草堂,然而目前中国诗歌对文化产业的拉动还不够,严军期待梅尔的诗歌创作像她的景观开发一样,具有无限可能性,让诗歌创作和文化产业形成共生态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晓娅将梅尔的创作提炼出“相遇的诗学”,她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人、名胜和历史的相遇,一种生命形态和另一种生命形态的对话与碰撞。

《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认为,梅尔的诗在精神世界里有高度,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得当,一面与上帝对话,一面与世俗调情。散文诗作家周庆荣指出,梅尔的诗对世界的描述过于宏大,缺乏具体细节,他认为写作山水诗要警惕“万物如神”,而要人神共处。作家网总编冰峰肯定了《十二背后》是一部有重量、有文学厚度的作品,除了《马丘比丘》之外,她的短诗也很有情感力量,触动人心。嘉峪认为,梅尔的诗有一种漫游气质,在世界的版图内有文学的坐标在里面,她的精神的版图很宽阔。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751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指出,梅尔的诗里有一个权力主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显性的主题,对她来说是一个不经意的去感受到的东西,梅尔将王权与历史、历史与自然史在诗歌中变成我和你的亲近关系。“她一直在辨析爱与崇拜,女人不愿意就范于一种崇拜,但是很容易从崇拜中产生爱,也很容易从爱中产生崇拜,对于印加帝国曾经的辉煌来说,帝国的王权在爱和崇拜中曾经是怎么生长过,而最终它是如何消逝为一种自然史,这是《马丘比丘》的重大主题。”


微信图片_20181210161852

诗人梅尔


梅尔的先生陈进介绍道,梅尔因为工作原因,经常穿行于地球的心脏——双溶洞,也是亚洲最大的溶洞,已探明长度238公里,是寒武纪5亿年留给世人的作品,这种穿越带给她启发和灵感。“梅尔是文学上的勇士,她把几十年的生命融于那些石头之间,我们觉得那些石头是带感情的”,梅尔走进生命的核心,她的诗歌突破了山水诗的写法而有所创新

梅尔在总结及答谢发言中说,诗歌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营养,“诗歌是暗夜当中进入我心灵的东西,它始终伴随着我” 。她生动地阐述写诗的情景:“我介入到地球的内部,倾听到大地内部的声音,在几亿年的时光里头,我不知道如何下笔。当我创作的时候词与词之间就是这山与那山的感觉,句跟句之间就是不同的江河。”她表示未来会继续书写双河溶洞和十二背后的秘密。

责任编辑:曼曼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现场图速递|带你直击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拉诗人的动人瞬间
  4.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7.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