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常态中挖出诗意
作者:陈泽亮 2018年12月05日 11:09
238 收藏
在生活的常态中挖出诗意
——《橱窗》赏读
陈泽亮(安徽)
一首好诗的判断标准有许多。其中一条就是:
能在生活常态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
《橱窗》就是这样的一首诗。这首诗,给我们解析了两个关系:
第一个是目标与关注的关系。
如果不能成为别人的目标,即使你投入太多时间——“等在这街头,恍若千年”;虽然你提出条件很低——“只希望你能多看我一眼”;纵然你努力包装自己——“标新立异,浓墨淡彩”,
别人也不会对你投去注意——“也留不住你匆匆的脚步/换不来你的回眸你的欢颜”。
第二个是欣赏与自立的关系。
有人欣赏——“偶尔你也会住足左顾右盼”,我们要感动不冲动——“我的心潮刚要澎湃,热泪正好盈满”。
无人顾眷时,我们要鼓志不失志——“而你却己黯然离开/呵,只是爱着玻璃上的自己呢/又在为谁顾影自怜”。
附文:
橱窗
文/余烁(匈牙利)
等在这街头,恍若千年
只希望你能多看我一眼
纵然我标新立异,浓墨淡彩
也留不住你匆匆的脚步
换不来你的回眸你的欢颜
偶尔你也会住足左顾右盼
我的心潮刚要澎湃,热泪正好盈满
而你却己黯然离开
呵,只是爱着玻璃上的自己呢
又在为谁顾影自怜
作者简介: 余烁,原名余根亮。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欧洲诗歌会会员、凤凰诗社欧洲总社社员、欧洲一道诗艺社【总社】社长、【华人文艺联盟】顾问。当过老师,做过编辑;开过饭店,卖过鞋帽。1995年移居匈牙利,现侨居在美丽的布达佩斯,老文青一枚。
陈泽亮,中共党员,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淮南五中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大西北诗人》杂志签约作家,中诗网特邀编辑,中国诗歌报吉林编辑部诗评部主任,《西北凤凰诗社》社长,现代诗歌文媒美国总社社长,曾在《中国华文教育》《同步悦读》《大西北诗人》《四川人文》《泰山青未了诗社》《诗歌联盟》等网站、杂志、平台等发表诗歌近三百首。 2017年,本人撰写的《把家庭教育过程伦理化》《把家庭教育力度课程化》《建立高效家长学校课堂的两大途径》《四个举措抓实家庭教育工作》等五篇文章分别被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浪网、财经腾讯网和凤凰网所转载。 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