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说微诗【6-10】

作者:山城子   2018年11月26日 09:55      247    收藏
近民——微说微诗【6】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谁  担柴下岗
且走且唱
歌儿扬香


【微说】

谁?当然是普通的山民,劳动人民。下山轻快,心情一高兴,就唱起民歌来。末行之“扬香”含蓄着民歌——真实反映人民诉求风向标的作用和意义。

这十几年来兴起的微诗,其实最接近民歌了。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民歌,一
般都很短。民歌也是诗的一种存在方式,其精品千百年口口相传,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和生命力。比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斯歌,从地写到天,再从天回到地,反映了北方游牧部族热爱家乡的朴实情怀。这是旨。艺在于用喻、用叠、用韵(一、二行相押,野-古音为ya;第三行,行内押)。旨、艺和谐统一。

再如〔南宋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该篇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了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这两首民歌的语言共性,都很明白的口语;艺的共性,都押韵,都有简单的积极修辞。

古代民歌没有格律要求,且通俗易懂,又是民情的晴雨表。我以为至少在易懂和反映民情这两方面,是非常值得微诗借鉴的。

2018-4-9初稿
2018/8/30修订


方向——微说微诗【7】(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自古至今
上升螺旋
升入一座通透典雅的家园


【微说】

微诗,从“起源”,到“样板”,经历“入格”与“近民”,再到今天的蓬勃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俯视其投影,就很像方向盘了。
我们共同握紧,沿着“通透典雅”的路径朝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前进。
“升入”——含蓄着创新; 
“通透”——含蓄着语言的通俗明白;
“典雅”——含蓄着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
我们从事微诗创作,应遵循的方向,就是以创新为牵引,写出既明白,又具有古韵传统之美的作品来,从而努力开创微诗的全新时代。例如:


清晨的鸟
文/  曰生

喝完阳光金乳 嗓子好亮
会唱歌的花儿
一朵接一朵 晴空绽放

创新在于通感格贯穿全诗,已经上升为一种新的创作手法了。语言通俗明白,美丽典雅。完全符合本文中所倡导的方向。具体品读如下:
1)将“阳光”喻为“金乳”,动词“喝”作了拟物兼通感活用,遂使句子变美。
2)不说嗓音嘹亮,说“嗓子好亮”,就有了听觉转为视觉的通感的审美效果。
3)第二行,把鸟喻为花的同时,也完成了变听觉为视觉的通感审美效果。
4)第三行,承上继续喻鸟为花,喻鸟鸣为“绽放”,遂将通感的美丽贯彻始终。
5)以上一系列的语言的艺术呈现,含蓄了诗人以诗赞美阳光时代的美好心情。
6)原来这“清晨的鸟”,就是诗人自己的艺术画像。

山城子想说:不管老师们诗友们认不认同,但我自己认定了这样的创作方向:这就是沿着例中所呈现的“以创新为引领,写既明白又雅致的作品”。

2018/4/10于黔
2018/8/31修订

素材——微说微诗【8】(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一只苹果
引动思绪
情感直奔童年而去


【微说】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比如此诗中的“苹果”就是。它是从分散的原始材料中被选出来,有机地组织到诗文本中来了。我们通常说的 “睹物思人”中的具体物件,“触目惊心”中所看到的场景,就是具体的素材了。诗要言之有物,就必须选取精当的素材,作为诗的底料。我们知道,吃火锅没有底料,肯定不香。

例如:残文老师的《爱情不老》的第四首:
    
爱 情 不 老 
  文/残文
4   
夏天 开一朵 
精美的欢笑
燃烧心内的火苗 

残文老师这里的底料有:夏天、花朵、欢笑、火苗。
这底料香在:夏天(火热)——含蓄着爱情的火热;花朵(美丽)——暗示爱情的美满;欢笑(开心)——隐藏着爱情的幸福;火苗(燃烧)——喻爱的激情正烈。
被选用的素材,诗人要灵活处理。比如花朵,灵活为“开一朵”了。而欢笑,则与花朵互喻了。欢笑出来的激情,则用燃烧的“火苗”来比喻。这个处理过程,就是把选取的素材,组织成了语言艺术化呈现的过程。

2018/4/11初稿
2018/9/6修订


题材——微说微诗【9】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走进车间
机器旋转
轰鸣  化成灵感


【微说】

“车间”“机器”“轰鸣”,作为工业生产的存在,都可以是写诗选取的素材。选取之后,用这些素材来表现主题,就叫做题材了。广义的“题材”,指的是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狭义是指表现主题所用的材料。当然,根据所用的材料,可辨别广义中的类别。比如我写的这个,是工业题材。军旅诗人写军营生活的作品,则为军事题材。写儿童诗,又可以称为儿童题材。等等,很多。微诗虽微,自然也涉及许多不同的题材。比如战争题材,请看诗韵老师写的《叙利亚》:

叙利亚
文/  诗韵

女孩望着 万家灯火  温馨如梦
一家人  守望着星空
烟花 炸弹  开在瞳孔

诗韵老师的笔触,伸到了处于战争状态的叙利亚。他写的是难民里的“一家人”,从女孩儿(生命的花朵呀)起笔。他们看着那些世界的强盗们,发射导弹,把他们的家园炸成废墟……

201-4-11于黔
2018/9/14修订


灵感——微说微诗【10】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突然兴奋
电闪雷鸣
铺天盖地淋漓一场欢喜  或疼痛


【微说】

《新华字典》这样解释灵感:文艺、科学创造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创造能力。其产生虽带有偶然性,但它的获得却离不开创造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

我说的“突然兴奋”与灵感定义中的“突然爆发”,是一个意思。接下来“电闪雷鸣”比喻“创造能力”。创造什么了呢?“铺天盖地淋漓一场欢喜  或疼痛”——比喻一首真情实感的作品,一呵而就了。

我这里的文本,应当说还是比较形象地注释了什么是灵感。但字典上的“其”字之后,我没有表达出来。因此,必须举个可以说明问题的例子,才能做到彻底地诠释。例如曰生老师的《瀑布》:

瀑布
山西/曰山

临绝境   仰天长笑
抖开   三千尺银髥
与断崖比高

我没问曰生老师,从哪儿得的灵感。或许看到别人写这个题目,自己突然就兴奋起来,也要写一个?还是想起了诗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引动了思绪呢?反正是偶然。但这偶然的获得,在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这诗豪迈、大气,力透纸背了。如无“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何写得出?“面对绝境,长笑而仰天”,何等的人生气魄。还要抖开“三千尺银髥”何其飘逸。无疑都是仰仗李白的诗在心中扎根了。还要“与断崖比高”,毛润之的诗词,也熟稔于心了。这就是“知识积累”的成效。

2018/4/12初稿
2018/9/14修订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