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临过八达岭长城,
是在盛夏午后的雨中,
游人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
青砖灰瓦笼罩在烟雨朦胧,
构成一道沧桑与新潮
古代和当代融合的风景。
极目远眺崇山峻岭的苍松翠柏
和山巅上蜿蜒前行的长城,
心中油然生成一股雄风。
身边是男女老少的同胞
和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外宾,
共同漫步在宽阔的长城。
长城的方砖依然完整坚硬,
依然发出置地铿锵的声音。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线或曰禁区,
成了全球人游览的圣地。
长城震撼了我的多重思绪,
是自豪是自信抑或是悲悯?
也许因为我太年轻。
摄影师目光里的长城
是大气磅礴雄伟壮美,
是仰角里的威严震慑,
是俯瞰下的曲折和艰辛,
是平视中的青砖与方孔。
画家目光里的长城
是万山丛中的一条龙,
是剥去千年风霜后的清新,
是修复断垣残壁后的强大,
是赋予长城新的肤色和精神,
是借助阳光镀金后崭新的鳞片,
是远古长城的还原和翻新。
地理学家目光里的长城
跋山涉水过草原涉沙漠,
东起渤海西至戈壁,
绵延万余里。
历史学家目光里的长城
雏形起于燕国的烽火台,
烽火台相连形成长城,
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的城郭。
秦皇大帝的百万民工
第一次筑起万里长城。
构筑长城的最后一块青砖
镶嵌在大明1648年的寒风;
长城工地的嘶哑号子声,
破碎在马蹄践踏的逆光之影。
古往今来的诗人文人墨客
用祖先的方块汉字在中国历史
宏伟的史册里筑起▬文字的长城。
长城,在行者的足下
是6800公里的墙壁,
墙壁上刻满了中国历史的印迹。
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荒草漫漫,
昔日的烽烟早已变成袅袅的炊烟,
古时征战的沙场变成碧绿的麦田。
是深山荒岭的永远的守望者,
是戈壁沙漠的荒凉寂寞的陪伴者。
世人认可万里长城是
蜿蜒横亘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条龙。
东方山海关的龙头在霞光里
吞吐渤海湾的滔天巨浪,
西方嘉峪关的龙尾还在
满天星光的月光下酣睡。
但却神奇般地复制在我心内,
我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
山海关的海风吹醒我的梦,
嘉峪关的黄沙扑打我的梦。
我选择一个合适的支点,
这条沉眠的长龙就会拔地腾飞。
长城,在我的目光里
袒露出自己的灵魂。
我们的先人世世代代
生生不息地修建长城,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
终于修成正果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座建筑∕万里长城,
修建了二千年,地球上
还有没有这样的建筑?
秦朝孟姜女的泪光是否还在闪烁?
汉武大帝的雄师曾在长城集结,
成吉思汗的战马曾跃过长城,
大宋的臣民曾在长城贸易,
吴三桂到长城引清兵,
颠覆了明朝的天空。
中国工农红军的红旗
在长城上将中国飘红。
万里长城的巍峨雄姿,
展现在今天人们的眼中。
长城上面印上了中华民族
二千年里一层又一层的足痕。
同一座建筑,二千年的
中华民族都能目睹长城的光荣。
夏、商、周的都城
早已埋入地下,
春秋战国的城郭
早已难觅踪影。
秦皇大帝的陵寝
依然做着他的春秋大梦。
这一切早已灰飞烟灭
唯有二千年的万里长城,
仍然雄踞在山巅之上,
为山峰增加高度,
给山脉降服邪恶,
替山风抒发豪情,
与祖国的大山共存。
我曾在河西走廊目睹
清晰毕现的烽火台
和戈壁上长城的残壁,
透过时光隧道,仿佛
狼烟升腾、汗血马竖起长鬃,
历史的风吹雨打,
土黄色的长城已弯曲了身躯,
和大地缓慢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但依稀可以看见
突兀的长长的土堆,
那是长城隆起的骨架。
那是在告诫后人,曾今
长城血色的雄伟。
长城也会老去,
依然护卫身子底下
千年的白骨不屈的灵魂。
我常沉思默想,一个
用二千年时间修筑起
万里长城的中华民族,
要告诉世界一个什么秘密?
中古世纪的列国列强
特别欣赏喜欢中国的
铮亮的陶瓷和细腻的丝绸,
以此我们的祖先足以傲视环宇。
陶瓷闪亮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丝绸飘荡的是中华民族的汗水。
陶瓷丝绸传播了中华文明,
同时也充盈了泱泱大国的国库。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长城,
唐、宋、明的陶瓷
才能走向世界,
中华帝国的丝绸
才能漂洋过海。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
才能四海辉煌经久不衰。
陶瓷虽坚硬但在
列强手中一摔就碎,
丝绸漂亮柔软但在
列强手中一撕就烂。
而且一经破碎和裂帛
就无法修复和还原。
恰能助长培养列强的贪婪。
陶瓷再光亮、不氧化也是
所有器皿里没有骨骼的弱者。
丝绸再光亮柔软甚至结实,
也不能捆住列强掠夺的双手。
唯有万里长城
虽没有走出国门,
也没有赚取外汇。
迄今,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打烂可以补,打碎可以修,
列强最害怕的是
中华的钢铁长城。
万里长城自大清停建,
自1840年始,受尽欺辱,
割去多少土地,赔了多少白银,
保护长城就是不能忘记历史,
修复长城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修筑万里长城的国度,
何人胆敢前来挑衅!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