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

作者: 2017年10月22日15:10 浏览:14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海棠花开

没有什么故事
让我想起你
荣国府的花园  或许
只是路上过客匆匆的相思
想哪一株莫若那一株的
浓郁和芳菲
那一刻的文文雅雅  
如同月中桂子 无所雕饰

多少年我并不知道
那么恬静芳香的你
正定的初春  
迷人的故事
倾心而来的友人
精心打扮的尘世
簇拥着这样多瑰丽的梦想
轻揽着无数个虔诚的膜拜

后来常想起俊美的你    
风中物语者静静的俏丽
看那风中轻送的私语
常常在想是如何的娇美
浓郁的盛宴
雍容的雅姿
或许只有时间   回想起
浅酌慢饮时的静谥

诗歌欣赏:这一首海棠花开,初读起来全诗轻灵飘逸,清新淡雅再读全诗,细细品味之下,还会觉得全诗清新之中还伴有一份淡淡的忧伤。诗人借物喻事,说海棠却不是海棠,随着读诗一步步深入,这种感应愈发强烈。
全诗开头正话反说,“没有什么故事,让我记得你。”说不记得,却是记得,一草一木心中爱,一枝一叶总关情。路上过客,是诗人还是真的过路人,抑或两者兼有,“或许”一词,洒在读者心中好似晴朗的天空中抹过一缕浮云,其中的轻灵之感,其实正是心中所思,这种用表可能的语句来表示内心压抑的彷徨,轻灵不失伤感,哀怨不失高雅,沉痛之处,却用一种飘逸似的神态一带而过。接着诗人用倒叙的手法引出诗人面对突然而来的繁华,是何种惊叹?繁华的是满园的浓郁和芳菲吗?满园的浓郁和芳菲,又是什么?真的是所说的这些花花草草似的海棠花吗?诗人所表达的内心是什么?选择的是什么?诗人没有明说,我们也不好下定论,但在诗人含蓄的表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诗人的不知所措,作者会去选择吗?又会选择哪一种呢?此情此景,意义虽不如岳飞面临12道金牌的重大,可是作者上下其思莫衷一是,看到的满眼的好似繁华,融入其中,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吗?诗人自己为什么这样的情思呢?不由得使人想起江郎才尽的江淹,真的是江郎才尽吗,江郎才尽,一生却仕途风顺,诗人的江淹,或是官僚的江淹,对乎?错乎?可想当时的江淹如何的犹豫,其抉择之难,也不亚于心灵的从内到外遭遇一次强烈的撞击,历史已经没有选择了。想哪一朵莫若那一朵吧,或许正是诗人自己也在深深地思考。
第二节的开头接着吟诵海棠,借海棠俊美,赞叹海棠的所蕴育的人、事、物,诗中虽没有明确地说出什么样,可是一曲《红楼梦》,一地荣国府,多少人惆怅若失,一部《三国志》,一座子龙庙又有多少人激昂奋发。人事物,又岂是诗人一两句能够勾勒出说得清的,至于诗人所说的是哪一个,正定初春的的故事,含蓄、迷人,虽不明指,可是花开荣国府,不言而喻的人事物就有了所属的对象。而后的友人感叹慕名崇拜就可以水到渠成。正如各个地区的红学研究会如雨后春笋的成立,其研究成果也如纷至沓来。以虚映实,想象空间很是丰富。诗人无论是对海棠花还是正定的膜拜,处处映射出诗人对于海棠花的喜爱。对文学的真挚的热情和膜拜。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繁荣事物的赞赏和崇拜。
最后一节以回忆说繁华,照应开头,无论是哪一朵还是那一朵的肯定,都是生活在诗人的想象中,“浓郁的盛宴  /雍容的雅姿”风姿绰约而独立,何不似荣国府盛极一时,而后“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盛极而衰。而作者以大欢喜处不盲从,以大情怀处求冷静,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诗人歌咏了海棠的繁华,却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考,繁华可是真的繁华吗,此一时可是彼一时,彼一时可以是未来的某一时吗?《红楼梦》中讲的好“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弄不好却会成“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者的思考就深深印入了诗歌最后两句,只是“或许只有时间   回想起/ 浅酌慢饮时的静谥” 历史是无情的,只是有时间是永恒的,是冷静的。这样一来,就令人无法不想起苏东坡大江东去中的诗句——不由得“早生华发”,高潮之中突显静谧,“浅酌漫饮”中恍如“一樽还酹江月”中的惆怅和无奈。又怎不是异曲同工之妙。
纵观全诗,冷静中透露着忧郁,繁华中蕴育着思考,虽说有些冷眼旁观的意思,可是如何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和繁荣,又何尝不是国家思考的问题。真可谓“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繁华不过浮云眼,思想才是最高层。”也许这才是诗人的情怀,诗人的主旨所在吧。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