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节,粽子的诗意(散文诗)
文 /福建卢如昌
又到端午时。我们在寻找一种纯净。在江畔寻梦和思念屈原,延续着自己和自己的文字,为屈子投江时那旷古绝今的慷慨激昂的姿态而叫绝。我们从单纯走向天空时,端午的粽子和诗人的文字最终会趋近童话,屈原站在诗歌上回首眺望,中华的精魂在放射着爱国之光。
又到端午时。端午的粽子,那一枚枚粽子,不管怎样包裹和修饰,都浓缩了一个诗人的影子。那一枚枚粽子,始终珍藏粽子的芬芳,始终保持粽子的本色,始终在粽子的视线中行走;那一枚枚粽子,如出鞘的青铜剑,印着屈子不朽的灵光;那一枚枚信仰屈子的粽子,两千年的时光。斗转星移,却没有消散的民族魂魄。这个灵魂从未在我们的国土上隐没;也从未在我们的心中湮灭。我们仿佛看到——深怀抱负、满腹学问,眉宇间深藏着忧国忧民的屈原,又在湘江汩罗河之水行走。端午节,我们投下那枚枚粽子,投下了包着忠义和祈愿的粽子,去祭奠汨罗江流向千年端午的史诗。
又到端午时。五月端阳,也是诗人节,我们膜拜粽子,只要有了粽子,屈子的英魂都不会飘远;只要有了粽子,天问就不会衰绝;只要有粽子,诗仍会挺直脊梁而歌,所以每临端午的日子,单纯的意象与旷远背景的组合,成为粽子的内涵及其胸怀。这种胸怀同时又以旷达和单纯为品质,当单纯走向天空时,粽子和文字最终会趋近童话。所以每临端午的日子,我们都会写。啊,诗人节,我们的心停泊于端午的龙舟上,我们的梦回千年,沉缅于端午的粽香。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