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现实与超现实

作者:荣格 文 冯川 译   2017年04月25日 15:32  中国诗歌网    578    收藏

我不知道任何“超现实”的东西。现实包含我能够知道的一切事物。因为任何作用于我的事物都是现实的和实际的。如果它并不对我发生影响,那么我就什么也不会注意到,因而也就不可能知道有关它的任何事情。我只能陈述现实的事情,不可能陈述不现实、超现实或准现实的事情。

然,除非有人在限定现实这一概念时,把“现实的”这一定语仅仅用来指世界现实的一个特殊的局部。这种把现实局限为被我们的感官所知觉到的物质的具体的客观现实的做法,是由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构成“健全常识”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的日常语言习惯造成的。它根据的是“头脑中的一切都事先存在于感觉之中)的著名原理而无视这一事实,就只有直接间接来自或似乎来自感觉世界的一切,才是”现实的“这种被限制了的世界画面,是西方人对世界的一种片面认识。这种片面认识往往被很不公正地说成是希腊理智的错误。把世界限制为物质的现实,就从作为整体的现实中割去了相当大的部分,剩下的不过是一块碎片,围绕这一碎片的则是巨大的阴影。对这种阴影人们不得不称之为不现实的或超现实的。这种狭窄的眼界不同于东方人的世界观,所以东方人的世界观不需要任何超现实的哲学概念。被我们武断地加以限定的现实,不断地受到“超感觉”、“超自然”、“超人”以及在此之外的许多事物的威胁。东方的现实理所当然地囊括了所有的一切,而我们则以心理的概念造成了这一地带的混乱。在我们的现实中,心理的东西不过是由物理原因产生的间接又间接的效果,是“大脑的分泌物”或某种大体相当的东西。与此同时,可以说,这种物质世界的附属品又被相信为有力量揪着头发把自己提上天,不仅要以它来探测物理世界的奥秘,而且还要在“精神”的形势下认识其自身。然而所有这一切又都仍然被假定为只是间接的现实。

思想是其自身吗?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很可能只有当它涉及的是某些可以被感官知觉到的事物时,它才是现实的。如果不是这样,它就被认为是“不现实的”、“想入非非”、“虚幻的”,这样也就被宣布为不存在的。这种事实际上经常发生,尽管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哲学的偏见。恿想,即使它并未涉及到有形的现实,它也始终是现实的。它甚至具有一种影响,否则也就没有人注意到它。但由于“是”这个词,按照我们的思维方式,涉及的只是某种物质的东西,所以“不现实”的思想也就只能满足于存在于朦胧的超现实中,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被等同于非现实。然而,思想可能已经留下了不容否认的现实痕迹,说不定或许我们还利用它作过投玑,而这就使得我们处境尴尬、窘态必露。

这样看来,我们关于现实的实用概念恐怕需要修正了。

真的,甚至通俗文学也开始把各种各样的“超”概念包括在它的精神视野之内了。我完全同情这种做法,因为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确有某些不太好的毛病。我们在理论上很少,在实践中则几乎从未想到这意识与物质对象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知觉到的仅仅是表象,再没有别的东西。而这些表象是间接地通过复杂的神经机制传送给我们的。在感觉器官的神经末梢和显现于意识中的表象之间,插入了一种无意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把譬如光这一物理事实转变为”光“这种心理表象。然而对于这一复杂的、无意识的转变过程,意识却不可能觉察到任何物质的东西。

这就导致了如下的结果:作为直接的现实显现给我们的东西,实际上是由仔细加工过的表象组成的,我们不过是直接地生活在一个表象的世界之中,哪怕只是为了近乎似地确定物理世界的真实性,我们也需要化学和物理学的静谧设施和复杂程序。这些科学确实是帮助人类理智的工具,它使我们能够透过表象的骗人的面纱,洞察到非心理的世界。因此,我们所直接接触到的远不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而是一个心理的世界。因此,我们所直接接触到的远不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而是一个心理的世界。我们只能通过这个心理的世界对事物的真实性质作间接的假定的推论。心理本身有着直接的现实,它包括一切形式的精神现象,甚至包括那些不涉及任何”外部“事物因而是”不现实“的观念和思想。我们管它们叫”想象”或“妄想”,但这无论如何并不能减少它对我们的影响。的确,没有任何“现实的”思想能够不随时被“不现实的”思想所排挤,这就表明后者比前者更强更有影响。虚幻观念的惊人的影响比物质的危险来得更大,我们受蒙蔽的意识竟拒绝承认这也是现实的。我们自吹自擂的理性和过高估计了的意志,面对“非现实的”思想时,往往极其软弱无力。无论是好是坏,统治全人类的力量,毕竟正是无意识的精神要素,正是它们造就了意识,并从而为世界的存在创造了绝对必要的前提和条件。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我们自己的精神所创造的世界之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意识的重大缺陷,它只允许承认一种现实,即由物理原因造成的现实。东方人比较聪明,因为他们发现一切事物的本质皆根植于人的心理。在物质和精神未知的本质之间,存在着精神的现实即心理现实,而这是我们能够直接经验到的唯一现实。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小树林儿童诗社两部诗集首发,专家研讨“让孩子拥抱诗”
  2.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杨瑞芳:我把乡愁扛在肩上
  3.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在祥云举办
  4. “诗歌点亮白塔”主题诗歌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公示
  5. 彩云重现,在最早叫云南的地方
  6.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臧金芳:母亲的大红柜
  7. 诗歌大擂台第33期“十佳诗歌”评选(A组)
  8. 娜仁朵兰:诗歌漫步,洗涤人生
  9.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2.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3. 迎向太平洋的风——上海城市诗人社《城市诗人2023》分享会举办
  4. 长枪 | 巴彦乌力吉
  5. 瑞箫自选诗集《梦游者》出版
  6. 以文学之笔绘就恢宏壮丽的抗战画卷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特展
  9. 新大众文艺时代的中国新诗教育——诗教老师九人谈
  10. “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征集计划第二季在京发布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