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组诗)
杂草丛生,你被裹挟其中
偏立一隅,你独守孤独
炎热的夏季,你曾喷薄过甘冽的清泉
为过路的行人奉送过一缕清凉
那曾经穿着花格子衬衫的小伙
总爱在酷暑的正午
从你这挑着一担水在村里转悠
总惹来众多的姑娘
提瓢掩面羞涩停留
那水的甜恰似姑娘的笑容
激起小伙情窦荡漾
而如今月光的白漂白了水中的瓢
小伙子也不知娶了哪家的姑娘
村庄的变迁,已把你打入无人看守的冷宫
你周围的青石板从此无人踏响
疼痛、隐忍,有着水桶的痛
你渐渐成为一道远离村庄的异族
独守倾诉不尽的泪水
流了又擦,擦了又流
燕子回来了
入春还暖,杏花盛开一朵
你顶着东风,逆流而行
翅膀沾湿泥土的气息
在空旷的原野,追觅袅袅炊烟
屋檐下,你安身立所
风雨来时,你不必心惊
人类授予了你“胡作非为”的权利
你是大地提拔出来的珍品
是唯一“在人屋檐下”不必低头的贵宾
是在午觉时分呢喃不休
敢把爷俩从梦中拉醒
而不被呵斥驱赶的族类
但你从不以尊者身份自居
你过不惯养尊处优的生活
自然的厚待磨不平你善良勤快的棱角
不倦的翅膀总是挤破黎明的晨雾
日暮踩着灯火而归
你从不抱怨生存的劳累
有着老农一样淳朴的美
每年开春
爷爷总站在篱笆院前
露出漏风的门牙,捋着稀疏的胡须
吉祥的笑说:燕子回来了
爽朗的笑声,也是所有庄稼人的笑声
冰雹过后
风盖过大野,呼呼吹
惊落电线杆上一对亲嘴的麻雀
父亲从秧田里拔出皲裂的脚
来不及清理脚上的蚂蝗
远山便遁形为一座浑浊的背影
云从山外赶来,油菜杆屈膝跪下
冰雹雨来的突然,把嚣张的云砸的遍体鳞伤
唯邻院匍匐在墙角的犁具蠢蠢欲动
犁断蟋蟀的声响,瓦房漏下四季的光
一只狗紧盯着屋檐下摇摇欲坠的腊肉不放
被提进米缸的儿子,扑棱着眼睛
探出白胖的脑袋,窥视域外的白
厚实的米缸与母亲体内有着相似的温度
父亲游移在松动的墙屋与伤残的田间
游移的还有他的烟锅袋
烟雾缭绕中,米缸里的一泡尿
浇灭父亲的忧伤
翌日,
父亲入田扶秧
儿子用冰雹垒房
灯忽明忽暗
风低着头无力地吹过村前的溪河
朝着远方缓缓地流
像不急不慢的日子挂在屋檐上飘游
溪水带走了该带走的东西
童年也漂浮在溪水上
每年贫瘠的土地歉收
父亲就手持自制的竹筛
弓着背站在溪河下游,俯身打听生活的走向
水流漫过他干裂的手指
浸湿的是一个九口之家的日子
远处一只黑鸟叼起一只饿死的蚱蜢,向更远处飞去
日暮急着下垂
母亲顶着一缕瘦弱的炊烟,站在黑灯瞎火的灶边
烹饪着几条瘦弱的游物
灯焰拼尽全力吸干灯盏里的油
忽明忽暗,似奄奄一息
又似奋力挣扎,欲稀释黑乎乎的夜
一声叹息加深夜的浓重
恍惚中,我看见父亲深邃的眼
在瘦黑的夜里,一闪一闪,忽明忽暗
寒露来袭时
星斗陆续隐退,月亮羞涩登场
熹微中,我们灭了灯光
搭一张竹床,在紫葡萄架下乘凉
在蛐蛐的叫声里,我们身心舒畅
拉长自己的影子,挥赶着星星入眠
是谁在午夜踩着七彩的云朵
爬进夜的窗口
为花儿涂红脸颊,为小草梳理头发
赶走了蚊子,赶走了臭汗
时钟在敲着梦的旋律
月亮在游移着叶影儿
寒露来袭时,一个赤膊少年
蜷缩起身子,抱着湿漉的枕头取暖
梦里,他梦见了父亲蹲在火堆旁
稗草上方的天空
再走也走不出那片家园
家是儿时的方向
风把往事请进院落
院落下,簌簌作响
像母亲正在采摘丝瓜的彷徨
身后一只毛毛虫在偷吃她的口粮
父亲背着一捆稗草
站在井沿提水
为大牯牛添一把佐料
姐姐系好围裙
锅里飘着饭香
一根遍体鳞伤的木疙瘩
从灶里拔出插在灰堆上
陈年暗淡的时光
是一截无处安放的惆怅
在我们的嗅觉里捡走过往
父亲赤膊坐上门槛
持一瓢井水与大牯牛对饮
这个习惯他已持续多年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像一对父子
或更像是一对亲兄弟
这时我们就总赶在夜泛滥前
坐在竹榻上
听他们哥俩互诉衷肠
偶尔也抬头望望稗草上方的天空
山村小记
远离车流的喧嚣
缺少铜臭味,和认真的计较
也没有高压窒息的节奏
置身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安静的躺在乡亲们踩出的土路上
井台边的轱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间断的温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本岁月的书
四季的希望从牛棚里飘出
村口古老的榕树与村庄一样老
一样在月明风清的夜晚
召集家长里短的故事在这停留
又偷偷收缴
路边一条苗条的带河
在向远方伸着懒腰
夕阳未褪时
总把放牛的儿童揽进怀里洗澡
惊飞一群觅食的鸟
一堆稻草挤进几只麻雀,互相打闹
童年中我们以雀为伴
蜷缩进草垛里
竟惹的父亲一夜好找
杂草丛生,你被裹挟其中
偏立一隅,你独守孤独
炎热的夏季,你曾喷薄过甘冽的清泉
为过路的行人奉送过一缕清凉
那曾经穿着花格子衬衫的小伙
总爱在酷暑的正午
从你这挑着一担水在村里转悠
总惹来众多的姑娘
提瓢掩面羞涩停留
那水的甜恰似姑娘的笑容
激起小伙情窦荡漾
而如今月光的白漂白了水中的瓢
小伙子也不知娶了哪家的姑娘
村庄的变迁,已把你打入无人看守的冷宫
你周围的青石板从此无人踏响
疼痛、隐忍,有着水桶的痛
你渐渐成为一道远离村庄的异族
独守倾诉不尽的泪水
流了又擦,擦了又流
燕子回来了
入春还暖,杏花盛开一朵
你顶着东风,逆流而行
翅膀沾湿泥土的气息
在空旷的原野,追觅袅袅炊烟
屋檐下,你安身立所
风雨来时,你不必心惊
人类授予了你“胡作非为”的权利
你是大地提拔出来的珍品
是唯一“在人屋檐下”不必低头的贵宾
是在午觉时分呢喃不休
敢把爷俩从梦中拉醒
而不被呵斥驱赶的族类
但你从不以尊者身份自居
你过不惯养尊处优的生活
自然的厚待磨不平你善良勤快的棱角
不倦的翅膀总是挤破黎明的晨雾
日暮踩着灯火而归
你从不抱怨生存的劳累
有着老农一样淳朴的美
每年开春
爷爷总站在篱笆院前
露出漏风的门牙,捋着稀疏的胡须
吉祥的笑说:燕子回来了
爽朗的笑声,也是所有庄稼人的笑声
冰雹过后
风盖过大野,呼呼吹
惊落电线杆上一对亲嘴的麻雀
父亲从秧田里拔出皲裂的脚
来不及清理脚上的蚂蝗
远山便遁形为一座浑浊的背影
云从山外赶来,油菜杆屈膝跪下
冰雹雨来的突然,把嚣张的云砸的遍体鳞伤
唯邻院匍匐在墙角的犁具蠢蠢欲动
犁断蟋蟀的声响,瓦房漏下四季的光
一只狗紧盯着屋檐下摇摇欲坠的腊肉不放
被提进米缸的儿子,扑棱着眼睛
探出白胖的脑袋,窥视域外的白
厚实的米缸与母亲体内有着相似的温度
父亲游移在松动的墙屋与伤残的田间
游移的还有他的烟锅袋
烟雾缭绕中,米缸里的一泡尿
浇灭父亲的忧伤
翌日,
父亲入田扶秧
儿子用冰雹垒房
灯忽明忽暗
风低着头无力地吹过村前的溪河
朝着远方缓缓地流
像不急不慢的日子挂在屋檐上飘游
溪水带走了该带走的东西
童年也漂浮在溪水上
每年贫瘠的土地歉收
父亲就手持自制的竹筛
弓着背站在溪河下游,俯身打听生活的走向
水流漫过他干裂的手指
浸湿的是一个九口之家的日子
远处一只黑鸟叼起一只饿死的蚱蜢,向更远处飞去
日暮急着下垂
母亲顶着一缕瘦弱的炊烟,站在黑灯瞎火的灶边
烹饪着几条瘦弱的游物
灯焰拼尽全力吸干灯盏里的油
忽明忽暗,似奄奄一息
又似奋力挣扎,欲稀释黑乎乎的夜
一声叹息加深夜的浓重
恍惚中,我看见父亲深邃的眼
在瘦黑的夜里,一闪一闪,忽明忽暗
寒露来袭时
星斗陆续隐退,月亮羞涩登场
熹微中,我们灭了灯光
搭一张竹床,在紫葡萄架下乘凉
在蛐蛐的叫声里,我们身心舒畅
拉长自己的影子,挥赶着星星入眠
是谁在午夜踩着七彩的云朵
爬进夜的窗口
为花儿涂红脸颊,为小草梳理头发
赶走了蚊子,赶走了臭汗
时钟在敲着梦的旋律
月亮在游移着叶影儿
寒露来袭时,一个赤膊少年
蜷缩起身子,抱着湿漉的枕头取暖
梦里,他梦见了父亲蹲在火堆旁
稗草上方的天空
再走也走不出那片家园
家是儿时的方向
风把往事请进院落
院落下,簌簌作响
像母亲正在采摘丝瓜的彷徨
身后一只毛毛虫在偷吃她的口粮
父亲背着一捆稗草
站在井沿提水
为大牯牛添一把佐料
姐姐系好围裙
锅里飘着饭香
一根遍体鳞伤的木疙瘩
从灶里拔出插在灰堆上
陈年暗淡的时光
是一截无处安放的惆怅
在我们的嗅觉里捡走过往
父亲赤膊坐上门槛
持一瓢井水与大牯牛对饮
这个习惯他已持续多年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像一对父子
或更像是一对亲兄弟
这时我们就总赶在夜泛滥前
坐在竹榻上
听他们哥俩互诉衷肠
偶尔也抬头望望稗草上方的天空
山村小记
远离车流的喧嚣
缺少铜臭味,和认真的计较
也没有高压窒息的节奏
置身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安静的躺在乡亲们踩出的土路上
井台边的轱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间断的温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本岁月的书
四季的希望从牛棚里飘出
村口古老的榕树与村庄一样老
一样在月明风清的夜晚
召集家长里短的故事在这停留
又偷偷收缴
路边一条苗条的带河
在向远方伸着懒腰
夕阳未褪时
总把放牛的儿童揽进怀里洗澡
惊飞一群觅食的鸟
一堆稻草挤进几只麻雀,互相打闹
童年中我们以雀为伴
蜷缩进草垛里
竟惹的父亲一夜好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