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良既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又是一位勤奋高产的诗人。我常常惊讶于他的诗歌热情和敏锐的诗歌触角。他几乎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看见什么就赋予什么诗歌的色彩和关怀。他以他不知疲倦的诗歌漫步,谱写着属于他的诗意旅途。
在2010年深秋的这段时光里,我读着他的诗集《生命的幽香》,感受着他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珍重、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豁达,丝丝温暖沁入肺腑,一颗冰冷的心为诗歌而震颤、而感动。唐振良的诗,没有玄妙的技巧炫耀、没有艰涩的语言障碍、也没有不知所云的絮叨,“大众化、健康化、明朗化”的诗学追求一以贯之,和那些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搔首弄姿、哗众取宠的诗歌投机主义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以一颗真诚的诗心捍卫着自己朴素的诗歌立场。他说:“诗歌是我的空气,我要用她呼吸”。
在春天里,他用《春天的眼睛》游赏《油菜花开的时节》,在《春风浩荡》的欢呼声中去赴《春天的约会》,沐浴着《三月》的风体味《春天的感觉》。他注视着《春草》:“这些大地的神经网络∕细胞团体∕ 这些春天的使者∕春天的信息∕春天的旗帜”;他站立在《春风》里:“御寒的大衣∕既已撩开∕那就敞着吧∕春风无毒”;他走进《油菜花开的时节》,看到“桃花也跟着开了∕远山近水∕葱葱茏茏苍苍茫茫”。这些质朴的洋溢着春之勃发气息的诗句,不时闪现在诗人笔下。如果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果没有一颗觉悟的心灵,又怎能发言为诗呢。
踏着春天的旋律,诗人出发了。他来到秀美奇绝的黄山,写下《黄山奇松》、《黄山诗页》等组诗;他来的青岛海滨,写下《大海抒情》、《青岛抒情》系列组诗。他的足迹,从北国到南疆,从东海到西域,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吟山诵水,是何等的逍遥惬意:“有时无风∕有时有浪∕有时阳光映着 浅海的明媚∕有时暴雨打出∕深处的怒容(《关于大海》)”;“梦境悠悠,心境幽幽∕庐山的梦∕是儿时香烟盒上的水墨画”(《游庐山》);“辽阔而坦荡,再没有什么∕芥蒂可在心中存放∕雄心随你一同波澜壮阔(《面朝大海》)”……诗人一路走来,用它纯朴的嗓音,或为祖国壮美的山河而高歌,或为山水灵韵的赏心悦目而低吟,或为胸中块垒的释怀而长啸。他纵情山水,快意人生的情怀,令我好生羡慕。
在这本诗集中,他写给母亲的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都是这本诗集的精华所在。组诗《怀念母亲》情感真挚,诗意饱满:“痛失母亲∕我是痛失我自己∕回到家乡∕没有了落脚之地(《痛失母亲》);真想与你∕共睡一床被子∕重温我们的∕人间缘分,母子情深(《为母亲守灵》);给已故的母亲打个电话∕渴望,在一边∕强烈的静候着∕心的触须频频扭动∕再无缘也无法沟通(《给已故的母亲打个电话》)”。母亲的离去,留给诗人的是无尽的锥心之痛。而对母亲的怀念,就成为蕴含深痛伤悲的诗。母子间的深情,当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永恒的诗篇。唐振良为之沉醉,也为之哀痛:“这一场大雪,纷纷落在我的记忆深处∕一层层加厚着母亲的盖被∕深化着上苍,为母亲戴孝的旨意(《雪中,站立母亲的坟头》)”。对于这样的诗篇,除了感动,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予以描述;对于这样的诗篇,任何冷漠艰深的理论和任何花拳绣腿的杂耍诗写,都应该回避,都应该感到羞愧。唐振良的诗歌就是这样,有意地远离那些华而不实和奇谈怪论的主张,而把真情实感奉为诗歌创作的至高圭臬。这也正是我愿意为他的诗集写下这篇小文的真实原因。
当然,唐振良的诗歌创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游踪行吟和亲情的抒发。请看他的《马克沁和他的重机枪》。
你雄健的叉脚是坚实的铁柱
厚实的手指粗朴有力
白爽的胡须,硬朗的头发
如一座大山的荆丛草莽
又不乏秩序与威严
庄严地站在石桌前
该是隆隆的炮声与战火纷纷
活跃了你的创造思维
最是那一弯浓浓剑眉
深邃眼窝里迸发出睿智的神采
端详着,揣摩着
你心爱的马克沁机枪
如调弄一架竖琴
看,一挺挺重机枪
多像你的形态与神韵
结实的身子奠定它稳固的枪架
缜密思维丰富了他的机件
烁烁目光,润泽着它的射程与精度
旺盛精力铸就不知疲倦
压制火力点
命中集团标
封锁交通线
智慧的思辨孕育了
平射高射两用
可分解搬运
能游离作战
两人并用。多人共用
轻重机枪合二为一
这是诗集中与众不同的一首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首诗。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叙述、有想象、有思考、有情感,从多角度呈现马克沁和他的机关枪以及其宽阔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我看到了这样的诗句:“端详着,揣摩着∕你心爱的马克沁机枪∕如调弄一架竖琴”。他赋予了冰冷的、也是冷酷和残忍的机关枪,以诗意的关怀。机关枪是什么?是夺取人的生命的机器,它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善恶观念。它的存在既不代表正义,也不代表邪恶。它的存在价值,是对人类中邪恶者、贪婪者和人性中贪念、邪念的暴力阻止。我以为,诗人把“机关枪”比作“一架竖琴”,有着惊醒的深意和呼唤人性大善的美好愿望。马克沁在这首诗中,与他的机关枪“合二为一”,不仅仅是“形态和神韵”。在诗人的引领下,我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马克沁,他站立在诗歌的背后默默无语,他陷入深深的忧思:他和他的机关枪,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和意义。
在我看来,这本诗集中有了这一首诗,使得唐振良的诗歌创作有了一个新的开端。我不知道诗人是否看重这一首诗作,但我愿意履行朋友的提醒义务。我希望唐振良今后的诗歌创作,有着机关枪扫射的开阔视野和连续点射的力量。事实上,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他的第一部诗集《生命的足音》,还是这一本《生命的幽香》,都已经成为诗人身后的根据地。唐振良要做的是,以新的姿态和风貌、新的战略和战法,占领属于他的诗歌新高地。
在2010年深秋的这段时光里,我读着他的诗集《生命的幽香》,感受着他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珍重、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豁达,丝丝温暖沁入肺腑,一颗冰冷的心为诗歌而震颤、而感动。唐振良的诗,没有玄妙的技巧炫耀、没有艰涩的语言障碍、也没有不知所云的絮叨,“大众化、健康化、明朗化”的诗学追求一以贯之,和那些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搔首弄姿、哗众取宠的诗歌投机主义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以一颗真诚的诗心捍卫着自己朴素的诗歌立场。他说:“诗歌是我的空气,我要用她呼吸”。
在春天里,他用《春天的眼睛》游赏《油菜花开的时节》,在《春风浩荡》的欢呼声中去赴《春天的约会》,沐浴着《三月》的风体味《春天的感觉》。他注视着《春草》:“这些大地的神经网络∕细胞团体∕ 这些春天的使者∕春天的信息∕春天的旗帜”;他站立在《春风》里:“御寒的大衣∕既已撩开∕那就敞着吧∕春风无毒”;他走进《油菜花开的时节》,看到“桃花也跟着开了∕远山近水∕葱葱茏茏苍苍茫茫”。这些质朴的洋溢着春之勃发气息的诗句,不时闪现在诗人笔下。如果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果没有一颗觉悟的心灵,又怎能发言为诗呢。
踏着春天的旋律,诗人出发了。他来到秀美奇绝的黄山,写下《黄山奇松》、《黄山诗页》等组诗;他来的青岛海滨,写下《大海抒情》、《青岛抒情》系列组诗。他的足迹,从北国到南疆,从东海到西域,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吟山诵水,是何等的逍遥惬意:“有时无风∕有时有浪∕有时阳光映着 浅海的明媚∕有时暴雨打出∕深处的怒容(《关于大海》)”;“梦境悠悠,心境幽幽∕庐山的梦∕是儿时香烟盒上的水墨画”(《游庐山》);“辽阔而坦荡,再没有什么∕芥蒂可在心中存放∕雄心随你一同波澜壮阔(《面朝大海》)”……诗人一路走来,用它纯朴的嗓音,或为祖国壮美的山河而高歌,或为山水灵韵的赏心悦目而低吟,或为胸中块垒的释怀而长啸。他纵情山水,快意人生的情怀,令我好生羡慕。
在这本诗集中,他写给母亲的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都是这本诗集的精华所在。组诗《怀念母亲》情感真挚,诗意饱满:“痛失母亲∕我是痛失我自己∕回到家乡∕没有了落脚之地(《痛失母亲》);真想与你∕共睡一床被子∕重温我们的∕人间缘分,母子情深(《为母亲守灵》);给已故的母亲打个电话∕渴望,在一边∕强烈的静候着∕心的触须频频扭动∕再无缘也无法沟通(《给已故的母亲打个电话》)”。母亲的离去,留给诗人的是无尽的锥心之痛。而对母亲的怀念,就成为蕴含深痛伤悲的诗。母子间的深情,当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永恒的诗篇。唐振良为之沉醉,也为之哀痛:“这一场大雪,纷纷落在我的记忆深处∕一层层加厚着母亲的盖被∕深化着上苍,为母亲戴孝的旨意(《雪中,站立母亲的坟头》)”。对于这样的诗篇,除了感动,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予以描述;对于这样的诗篇,任何冷漠艰深的理论和任何花拳绣腿的杂耍诗写,都应该回避,都应该感到羞愧。唐振良的诗歌就是这样,有意地远离那些华而不实和奇谈怪论的主张,而把真情实感奉为诗歌创作的至高圭臬。这也正是我愿意为他的诗集写下这篇小文的真实原因。
当然,唐振良的诗歌创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游踪行吟和亲情的抒发。请看他的《马克沁和他的重机枪》。
你雄健的叉脚是坚实的铁柱
厚实的手指粗朴有力
白爽的胡须,硬朗的头发
如一座大山的荆丛草莽
又不乏秩序与威严
庄严地站在石桌前
该是隆隆的炮声与战火纷纷
活跃了你的创造思维
最是那一弯浓浓剑眉
深邃眼窝里迸发出睿智的神采
端详着,揣摩着
你心爱的马克沁机枪
如调弄一架竖琴
看,一挺挺重机枪
多像你的形态与神韵
结实的身子奠定它稳固的枪架
缜密思维丰富了他的机件
烁烁目光,润泽着它的射程与精度
旺盛精力铸就不知疲倦
压制火力点
命中集团标
封锁交通线
智慧的思辨孕育了
平射高射两用
可分解搬运
能游离作战
两人并用。多人共用
轻重机枪合二为一
这是诗集中与众不同的一首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首诗。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叙述、有想象、有思考、有情感,从多角度呈现马克沁和他的机关枪以及其宽阔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我看到了这样的诗句:“端详着,揣摩着∕你心爱的马克沁机枪∕如调弄一架竖琴”。他赋予了冰冷的、也是冷酷和残忍的机关枪,以诗意的关怀。机关枪是什么?是夺取人的生命的机器,它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善恶观念。它的存在既不代表正义,也不代表邪恶。它的存在价值,是对人类中邪恶者、贪婪者和人性中贪念、邪念的暴力阻止。我以为,诗人把“机关枪”比作“一架竖琴”,有着惊醒的深意和呼唤人性大善的美好愿望。马克沁在这首诗中,与他的机关枪“合二为一”,不仅仅是“形态和神韵”。在诗人的引领下,我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马克沁,他站立在诗歌的背后默默无语,他陷入深深的忧思:他和他的机关枪,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和意义。
在我看来,这本诗集中有了这一首诗,使得唐振良的诗歌创作有了一个新的开端。我不知道诗人是否看重这一首诗作,但我愿意履行朋友的提醒义务。我希望唐振良今后的诗歌创作,有着机关枪扫射的开阔视野和连续点射的力量。事实上,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他的第一部诗集《生命的足音》,还是这一本《生命的幽香》,都已经成为诗人身后的根据地。唐振良要做的是,以新的姿态和风貌、新的战略和战法,占领属于他的诗歌新高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