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灵深处
始终 难忘 一个故事 一个 很久远的 故事
昭君出塞
曾被需多少位艺术家们 用不同的方式 加以“二度”创作
或许
是 我的 年幼缘故 起初
并不清楚 也不知道 昭君出塞
在历史上 是否真实的发生 发生在哪儿个朝代?
为此 我
不得不 借助手机上的互联网高科技手段 寻找----- ------
她
一位文弱的女子 被迫的 远嫁给
匈奴单于呼韩新邪 为妻 远离中原故土
从此
她 远离生养她的黄土地 她的国家
“同汉人为婚,再也不与汉人为敌”匈奴单于呼韩新邪
昭君出塞
让胡汉从此化干戈为玉帛 边疆安宁再无战火的‘侵扰’
也让中原文化 和中原先进的耕种文化 带到 少数边疆地区
昭君出塞
也孕育了一种文化,昭君文化逐渐深扎入根
不仅是 一种地域文化 更是 大中华民族文化 走向
世界的 一种大旅游文化 大经济文化 永垂不朽的 昭君文化
王昭君
一位文弱的女子 肩负的“使命” “四海皆为兄弟”“和为贵”
“以亲为荣”的“使者”在我的生命里
昭君
在蒙古人的心中 已经不是一个人物 而是 一个象征
一个民族友好的征象
如今
昭君墓 不是 一个墓 而是 一座民族友好的 历史纪念塔
当我久久的伫立在 昭君墓前的时候
思绪万千
如何传承和弘扬昭君文化 为当代中国服务 实现 中国梦 同时更好地走向世界?
王昭君
虽是一名文弱的女子
以柔弱的身躯力促胡汉为亲和谐共处的民族大义 奏响了
“以亲为荣”民族凝聚力的最美华章“巾帼不让须眉”
“昭君 自古千秋在 胡汉和亲见识高”【董必武有诗盛赞】
我
从中国的北方 古泃河岸畔 一路追寻 追寻着
你的足迹 来到大西北 内蒙古市南郊 大黑河南岸
瞻仰 昭君展馆 缅怀你的丰功伟绩
一位
文弱的女子 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 大融合 使命的“使者” 在我的生命里
久久的伫立
深深的凝望 凝望啊
眼前高达三十三米墓冢 墓表草色青青 盛开着野花
有谁知道啊!
就是在这个地下 安静地躺着 一位 为了中华民族作出 “丰功伟绩”女子 王昭君
为了胡汉减少战争之痛 为了中华民族团结安定
她
被迫离开中原 肩负使命 唯有牺牲 个人
大汉郡主 一个 有远见的政治上的“高见” “四海之内皆兄弟”“以亲为荣”的中华民族
王昭君
一位 了不起的人物 在我的生命里
昭君文化
走向世界的舞台 共促进 世界的和平 必将发挥‘影响力’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