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
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唐)陆羽《茶经》
一部《茶经》,在茶壶里煮了千年
煮成了春天的肤色
一片嫩芽,在文字诗行里行走几个朝代
沉淀着历史的芬香
盛世大唐的马车,在茶的世界里穿梭
长安城的骚客, 舞动着一盏盏茶的影子
谈诗论茶,博古通今
李白,杜甫,白居易醉在茶里
把“聚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的茶
装入一个贵族的礼遇
茶道,被拥簇在高雅的圣台之上
谁人的一盏茶? 铸出了千年不朽的文字
陆羽在《茶经》书里微笑
归宿在千年经文史册中
江南的旗袍与茶海的碧波荡漾
京城歌舞升平,倒映着茶女的容貌
茶,露出了国色千姿的雅气
从煨雪煮茶的漫道走来
江河的水分子渐渐融入茶道的脉膊
一枚枚茶叶穿越历史时光
被煎成文化精髄
(二)
颍阳道士青霞客,来似浮云去无迹
夜朝北斗太清坛,不道姓名人不识
我有龙团古苍璧,九龙泉深一百尺
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宋)欧阳修《送龙茶与许道人》
茶,始终没有忘记与宋词的融合
总是那样谦卑礼让,自演自导自己精彩的节目
在茶盏里舞蹈,在茶馆里翱翔
博得朝野上下的一片喝彩与赞誉
一片茶喊醒了春天,踩活了三月
一身青绿的江南茶姑
从深山绿海与千年古道婉柔走来
在“砂瓶”里聚会
汴京与南方的路途
一枚嫩芽绿叶仿佛丝绸般把它紧紧扭绑
煎出了春天的香、味、色
皇宫的百官,普通的百姓
战争也好,兵变也罢
唯有不变的那枚茶盏里跳舞的茶
新茶的芬香
渗透春月的细雨,三月的暖阳
伏在宋茶的紫砂壶里
品味千秋的文章
茶文化漫步在街头
欧阳修的《送龙茶与许道人》
走出一个民族的茶道
(三)
莆中苦茶出土产,乡味自汲井水煎
器新火活清味永,且从平地休登仙
---(元)洪希文《煮土茶歌》
大漠孤烟。铁骑百万
广袤的蒙古大草原
茶与奶的力量
注入了“弯弓射大雕” 的气慨
铁流滚滚,所向披靡
江南的茶叶,草原的奶
在马背上铸就了奶茶的灵魂
一碗茶与奶的神奇传说
喝出了帝王之霸气与豪情
煮一罐山里人苦土茶
喝出甘甜之味,清雅之凉
茶,长在国人的生活里
乡间土茶,走进茶道
京城或是深山
南彊或是草原
《煮土茶歌》的芬香
醉倒了一方庶民和神仙
(四)
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
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
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明)陈眉公《试茶》
莺歌燕舞的宫廷
茶道穿梭于文武百官书房与楼阁
茶女的嫣然一笑
热雾淡茶让人神魂颠簸
茶,成为一个高雅的代词
秦淮河的风月
长江边的晚霞
将紫金城的半壁江山和一爿茶
塞进古老的煮茶壶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
让茶叶与丝绸和瓷器一起远涉重洋
古老而神奇的茶叶芬香
把黄头发、蓝眼晴的西洋人陶醉
这是东方的中国土特产“绿宝”
西洋人梦里喊着,“中国茶叶ok”
龙井和《试茶》的文字
让禅与茶意味深长
从紫砂壶中飘出的一条青龙影子
久久盘旋在大明上空
(五)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清)乾隆《观采茶作歌》
大清的版图里,
绿茶在南国疯长
故宫里茶炉不熄,歌女起舞
京城里茗茶芬芳,茶雾缭绕
“君不可一日无茶” 的御言
让京城街巷茶馆众生
茶客纷纷沓至
乾隆下江南
六次南巡杭州, 四度去茶区
皇上的“金口龙语”
又把杭州狮子峰再抬上高度
晚清的城墙
挡不住帝国列强的炮火
国土与茶叶在枪口下挣扎、呻吟
圆明园的眼泪,怎么也洗不尽国耻
一株株被践踏而倒下的茶树
腰折,疼痛得无力站起
苍茫大地中
留下着茶人的眼泪与汗水
一首《观采茶作歌》
读懂了茶农的辛酸
2016-06-23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