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梅心语
《忆江南》,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单调三平韵,二十七字。中间七言两句宜对偶。宋人多用双调。
在唐宋诗词大家的笔下,涌现出众多描写江南山水与民俗风情的佳篇名句,清丽柔婉,彩墨淋漓,诗意浓郁、意境隽永。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小令,以“江”与“花”两个典型意象,对江南风景做出高度形象化概括,抓住物象之特征,运用色彩映衬,意象叠加和形象比喻的艺术手段,生动逼真地画出了江南水乡秀丽迷人、生气勃勃的春日景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
学习诗词以来,《忆江南》亦是我比较钟爱的词牌之一。一个“忆”字,定出基调,是昔日情怀,过去的时光,思念与缱绻乡情,回不去的深深眷恋。而诗贵在凝练,诗的意象不在多,而在于精练。这一组《忆江南》取材不一,四季风情、游记轶事、塞外江南……数年之前去过江南,太湖迷离、春烟古巷、小桥流水、梅雨潺湲的场景仍在脑海中屡次浮现,曾经以江南为背景写过小说、散文,但呈现江南最具特色的手法是古诗词和中国画。怀念江南,付诸笔墨,寄予一轴画卷,一斟薄酒,一种乡愁,一个美丽的梦。
爱诗词,爱江南。
1《忆江南•春思一首》
萧萧雨,红杏共妖娆。
紫陌烟飞春意闹。玲珑初月半含苞。
兀自弄逍遥。
叹尘世,山远路迢迢。
半曲霓裳空逝水。纱窗情语影寥寥。
日暮掩孤桥。
2《忆江南•春思二首》
春来处,风雨数归期。
槛外莺飞惊晓梦。红云袅袅压枝低。
去棹杏花溪。
人间路,天意与君时。
辗转晴空烟柳碧。凄凄芳草话相思。
一夕又重题。
3《忆江南•太湖随笔》
风如许,夜雨做成秋。
数载江南思若水,湖光十里梦悠悠。
苹渚卷烟流。
君知否?沧浪戏鼋头。
世事浮沉须尽酒,白梅影动雪香楼。
叶落晚归舟。
4《忆江南•千山风雨夕》
秋江月,塞外亦江南。
紫墨晴空云乍染,望穿烟霭过千山。
逝水意犹寒。
风催雨,篝火焰飞翻。
红素腥蔬割啖炙,回灯添酒夜听阑。
旧侣话别难?
5《忆江南•塞外秋风》
风催雨,落叶舞庭前。
漫漫秋声归雁寂,悠悠帆水逝阑珊。
白浪卷飞烟。
今犹是,塞外晚江天。
几度寒霜寻旧梦,一番心事赋幽弦。
月夜更无眠。
6《忆江南•长江怀古》
长江水,无语向东流。
望断西风平渡口,清吹闲笛楚天秋。
细雨过汀州。
伤心处,古道忍回眸。
一载沧桑幽梦远,漫川红叶练云收。
暮色掩孤舟。
7《忆江南•荷风》
荷风细,一缕暗香怡。
碧落琼芳天外雨,清溪明月梦中诗。
归棹采菱时。
凭栏处,薄暮倦云飞。
望极秋山横远黛,飘零疏酒寄乡思。
柳岸绿烟迟。
注:疏酒。秦观: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8《忆江南•秋思随感》
疏林月,窗下弄弦筝。
半枕孤灯寻落寞,三秋飞叶数飘零。
江岸草青青。
年华逝,一曲那堪听?
惟愿诗心酬酒意,且邀朋侣话乡情。
执手共携行。
9《忆江南•寻梅》
寻幽境,驿路雪纷纷。
一缕芳菲疏瘦影,几番愁绪黯销魂。
西苑近黄昏。
娉婷语,宿怨写真真。
浓墨侵香长夜尽,浅妆迤逦断桥分。
梦醒是归人。
10《忆江南•春雪初融》
春溪月,陇上雪初融。
几处嫩烟分错落,半山阡陌写朦胧。
帆水共从容。
鹅儿柳,一抹鬓云丛。
休傍栏杆听宿雨,清吹萧曲诉情衷。
旧梦与君同。
【月下听风点评】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景中睹物,动中有静。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石泉先生简评】
作者本人对《忆江南》词牌来源发展作了简述,不再赘述。单就孤云独处闲这十首《忆江南》做简评如下。
(一)作者取题材较为广泛,不单是函盖了太湖、鼋头渚及长江,又有西北大漠边关。写梅写荷吟雪等等,写景寓意寓情,从景生发怀古幽思抒怀之情,从心底里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溶自然而化于心,溶心境而化于情,字句中浸透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手法也呈现出多样化清丽婉约而又有气势醇厚之风,可见非一日之功。
(二)据我所知,作者阅读书籍广泛而又深入。印象最深的当属对于先秦文化、春秋战国文化及各朝历史都有些研究。此外,对于《红楼梦》红学文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涉猎之广泛,知识之丰富,所有这些,对于写好诗词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帮助。所谓积之愈深则可达到随思随想随意随写的一定高度。
(三)点出词中几句以示参阅。《千山风雨夕》“紫墨晴空云乍染,望穿烟霭过千山。”把塞外描绘成江南;《太湖随笔》中“数载江南思若水,湖光十里梦悠悠。”;《长江怀古》中“一载沧桑幽梦远,漫川红叶练云收。”;《寻梅》中“浓墨侵香长夜尽,浅妆迤逦断桥分。”等等,这些都达到了寓景于情的抒怀之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