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肄:夜读笔记(三首)

作者: 2015年07月01日17:08 浏览:35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夜读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就写一写记一记。如此而已。

夜读笔记『三首』

≡≡≡≡≡≡≡≡




◇侗肄





   又回延安

   ——读贺敬之题签

 ∷∷∷∷∷∷∷∷∷∷




最初回延安

是多年以前——

“文革”中失学的清癯少年

远走他乡学打铁

五斤粗粮二十斤大米※A

四卷毛选一本《放歌集》※B

八两三钱装不满三只碗

饥肠辘辘时就拿《放歌集》加餐

细咀慢嚼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最想找地方舀碗南瓜汤或者红米饭)

守着乐呵呵的炉火

淬火点从铁砧移到了稿笺

写写画画这么些年

至今韵脚仍就押得很密


~~~~~~~~~


这以后握教鞭站讲台

这以后子承母业投身教育

新千年的一个美丽清晨

收藏家郜晋惠赠贺老题签

还悄悄叮嘱:配首诗吧

细细端祥

首日封上

老诗人笔走龙蛇

宝塔山下

延河水奔流不息

这才是一支流派啊——

声震长城内外

韵铺大江南北


※ A:当时城镇居民每人

每月粮食定量为25斤


※B:《放歌集》系著名诗人贺敬之上

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一本著名诗集




→→→→→→→→→→→←←←←←




善哉—麻雀

——读张新泉《雀,麻雀的雀》

∷∷∷∷∷∷∷∷∷∷∷∷∷





有“鲁奖”的青睐

脚下的路也伸展

当编审领津贴

常务一家老字号诗刊

拉船的积蓄

打铁的积蓄

都是你“叽喳”的本钱


~~~~~~~~


在下是你的回头客

吃惯了你炒的爱憎

喝惯了你炖的忧伤

而味道最悠长的是

和你苦乐与共的民间

先生,你幽一回默

我们就笑一回

千真万确,你低得高蹈

麻得好看


~~~~~~~~


听说你近来常怀念渔姑

怀念打铁铺拉风箱的阿兰

打算为这些红颜知己

买一份纯情保险

(是啊,春花秋月都锈了

心中的绿洲岂容沦陷)


~~~~~~~~


恭喜先生和你的同类

晋升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你低低在下的鸣声

是时代不可缺失的和弦


~~~~~~~~


大鹏高飞 雏鸟呢喃

小道潇洒 大路朝天

善哉麻雀 一路平安


……………………………………………………                                          

◆张新泉,著名诗人,早年有过船工、锻工

等社会底层生活经历,首届鲁迅文学奖得

主,《星星》诗刊前常务副主编,主要著作

有《张新泉诗选》等10余种。现居成都。

……………………………………………………





→→→→→→→→→→→→←←←←←←←←



写给记忆中的《蒲公英》

——再读曾伯炎先生旧信

∷∷∷∷∷∷∷∷∷∷∷

   

【侗肄附言】 余与伯炎师至今未曾谋面,

但手边藏有先生一迭时读时新的书札……

…………………………………………………

 

时间跨度已逾四分之一个世纪

当年,这份四开小报叫《四川农民》

(成为对开彩印的《四川农村日报》是后来的事)

每周生发一次的文学副刊《蒲公英》

如同诗的降落伞,飞扬在蜀水巴山

田间地头,照料多少文学梦抽穗拔节……


~~~~~~~~~~~~~~~~


彼时彼地,见稿回信成了《蒲公英》

与天南地北投稿者的一种约定——

开门见山,言词犀利

手术刀直指病灶

让人忍痛选择脱胎换骨……


~~~~~~~~~~~~~


如今,文学副刊竞相降格变脸

诗情画意如弃儿“举目无亲”

在梦中,也难见“编爷”只言片语

——赖样刊赖稿酬

到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


再读曾伯炎先生旧信

重温一代编辑高风亮节


□曾伯炎(1932——),四川日报

高级编审,资深诗人,现居成都。

………………………………………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