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饮者
墨色苔痕爬上泛黄的典籍,
“沧桑”二字,可是凝固的血泪灼烫掌心?
那册书页,为何沉甸甸压弯了脊梁?
一声喟叹哽在喉间,散入风里谁拾取?
暮色如冰潮漫过窗棂,
漫过他枯坐的身影,窗棂也噤声。
秦淮河上,画舫伶仃如浮萍漂荡,
半壶温酒,为何暖不透彻骨的寒凉?
灯火次第燃,又在氤氲里煮透——
煮千年光阴,熬一壶噬心的苦酒。
“沧桑……”低语碎在桨声灯影,
五百年有多重?可压弯麻姑拾桑的指尖?
蓬莱水浅了,是谁听见海螺在呜咽?
东海扬尘,桑田陵谷,
这流转的造化,可是冰冷的古镜?
镜中变幻,岂止是地貌的褶皱?
分明是他这颗心,被西风落日反复揉搓的倒影!
沧桑啊,是天地永恒的叹息?还是万物无声的哀歌?
为何偏偏刺穿他脆弱的胸膛?
目光掠过碎金的波光,
乌衣巷口,老柳沉默着垂下忧伤。
六朝金粉地,脂水凝腻处,
层层叠叠,压着多少五百年窒息的叹息?
王谢堂前燕,飞入了时光幽深的回廊,
徒留断肠人,在此凭吊谁的过往?
于是,中国的艺术执笔,
不做幻梦的描摹,偏为圆满者刻下断壁!
偏给恋韶华者,刻上明月照不亮的沟壑!
偏给臆想青春者,送去满纸萧瑟的秋声!
枯木寒林,瘦水孤亭,断井颓垣……
文人案头的顽石,可是时光摩挲的舍利?
古苔泪锁霜千点,寒凉浸透了哪道纹理?
满目“烟火色”,寂寥“暮色光”,
岂非递向洪荒最沉痛的诗笺?
芒鞋破钵的行者,在枯寂中聆听——
是年轮、石痕、苔衣在书写第三种历史?
非人间兴替的喧嚣,是造化低回的叹息?
为何绝望?为何萦绕不去?
指尖摩挲船舷斑驳的漆痕,
仿佛触摸心上的伤痕,隐痛阵阵。
龚半千的荒山野水,八大的白眼游鱼,
石涛泼出的块垒,可是秦淮沉沙的第三种历史?
那沉重的叹息,藏在欸乃桨声荡开的涟漪里,
一圈圈,缠紧了他的心房。
寒山寺的钟声,为何穿透千年,
先撞碎张继漂泊的心,又狠狠撞在他的胸膛?
是姑苏城不眠的哀愁?是古刹檐角滴落的星光?
还是湮灭灵魂重叠的、绝望的足音?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钟声,可是沧桑巨变后沉淀的回响?
龚贤扫日影,金农听蕉声,
“白了人头是此声”的彻骨寒意——
他们在寂静里,听到了宇宙巨大的回响?
灵魂历经“风月醉难休”,
归于“云卧青山榻”的大寂安宁?
这安宁为何透着无边的苍凉?
“听……”他侧耳,心头莫名一紧。
文德桥下,一缕笛声冻伤波纹,
幽咽如泣,凄清融入流水。
“这便是秦淮的回声了。
杜牧泊舟处,李香溅血痕,桃花扇底风……
淘洗尽的悲欢,只剩冷露滴寒塘?
字字句句,可是沧桑的注脚,
滴落心湖,漾开无边的凄楚?”
他仰头,决绝饮尽壶中残酒,
咽下灼烫的哽咽,与无声的共鸣。
古井无波?古镜蒙尘?古潭幽邃?
这些斑驳的“古”物,可是历史遗落的菱花镜?
东坡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
他凝视的渊薮,还是水中模糊的孤影?
洞山过河见影:“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这沧桑古镜,似风月宝鉴——
一面映“醉归一梦是天涯”的泡影?
一面照“两肩皓月可参禅”的本真?
这领悟,为何带着勘破后的巨大虚无?
沉甸甸,压弯了他的背脊?
八大画《鱼石图》:
“双井旧中河,明月时延伫”,
幽幽古井,可映万古长空当下月?
鱼龙变幻,石隙苔痕间追问:
“为龙在何处?” 这追问,
可是借沧桑之镜,觑见“月千秋”的不生不灭?
这情怀,为何像冰冷的月光,
刺穿他落寞的心扉?
他俯身,虔诚掬起秦淮河水,
水波荡漾,映着落拓憔悴的面容,
也映着霓虹虚幻破碎的倒影。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他低吟,宿命的悲凉浸透声音,
“这秦淮水,流千年,映过多少朱颜铁马?
此刻映我青衫倦客,明日又映何人?
水中月,镜中花,皆是幻影?
唯流水承载的沧桑,是真实的重量?
压得我痛入骨髓,无法呼吸?”
阶前莓苔,瓦上昔耶……
这微渺生命,可是大地沉默的史官?
刺入眼底的绿意,带着亘古的寒意。
覆盖断碑,吞噬功名,
如“昔耶居士”,是时间无情的密码?
生于无人之境,“不根不蒂,无华无影”,
却以柔韧的绿意,封存天地最古老的寂静?
王维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那青翠,可是亘古宁静的实体?
倪瓒画“苔石幽篁依古木”,
那萧疏,是地老天荒的慢板?
涤尽尘嚣的本真,为何透着寂灭的孤独?
这苔痕,是洗涤凡尘的念想?
是亘古静寂的化身?
是“不改春与秋”的不渝?
映衬他的漂泊,更添凄怆?
画舫靠岸,踏上湿漉漉石阶,
步履沉重。他蹲下,指尖轻拂阶缝深绿——
带着怜惜与敬畏,触摸古老的伤口。
“昔耶居士……”他喃喃,疲惫而绝望,
“你才是秦淮真正的守护者。
看尽笙歌散,阅遍王旗变,
唯有你守着水岸旧梦,
以寸寸青痕,封存亘古的寂静与温柔。
功名尘土,不及你‘不改春与秋’的执着……”
这执着,为何映照他内心的流离?
断壁残垣上,“垣衣”是废墟最后的华裳?
是历史无情的判词?冰冷包裹他心头的荒芜?
“入碑多食古人名”,这卑微的绿意,
无声吞噬威名,啃噬他温暖的记忆?
刘禹锡的“潮打空城寂寞回”,
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
龚贤的“颓寺有钟晨寂寞”……
诗人的笔,总在苍苔斜阳里徘徊,
字字泣血。功名青史,终付“苔积网罗”。
这悲凉的回响中,可淬炼出沉着的痛快?
担当和尚唐梅下酣饮,“想见开元大历人”,
那份豪宕,穿越沧桑,
如刘禹锡笔下“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旧时月,
寂灭中透出不灭的清辉?
这清辉,为何灼烧他的眼睛?
缓缓行至荒废河厅旧址,
断壁残垣隐在夜色,唯“垣衣”泛幽绿,
像幽灵的眼睛。他伫立,身影融入废墟,
与沉默的、吞噬一切的沧桑对话:
“‘无情最是台城柳’?韦庄错了。
最无情的,是这‘垣衣’啊,
它才不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不管心是滚烫还是冰冷,
只管默默生长,覆盖,吞噬,
将雄心霸业风流痴情,化作根下冰冷的泥土……”
他停顿,声音忽透出血腥味的清朗与释然,
却含更深悲怆:
“可这无情,何尝不是大慈悲?
抹平界限,消解执念,让一切归于尘土,
归于永恒流转的‘沧桑’本身。
这沉静的‘痛快’,是看透后的释然?
这释然,亦是最大的悲哀?”
指尖战栗,抚过袖中沧桑的器物:
端砚上苌弘化碧的“冷血痕”,
古铜鼎暗绿锈中晕开的“燕脂斑”,
太湖石风浪雕琢的“弹子窝”……
这些“血皴”,是时间磨难搏杀的勋章?
是“不可风化的历史”?是“血战”残存的温热?
摩挲伤痕累累的肌理,仿佛触摸——
历史粗粝皮肤下,微弱跳动的生命筋脉?
天地以严酷笔法,在金石刻下“生生”箴言?
唯历劫不磨,方显本真璀璨?
这璀璨,为何带着血泪的沉重?
一枚残玉滑落袖中,温润,边缘微磕,
沁色深入肌理,像无法愈合的旧伤疤。
“譬如这枚残玉,”他对着冷月举起,
眼中痛楚与怜惜深藏,
“也曾光洁无瑕,如今伤痕累累,
却更显温厚深沉。秦淮河底的沉沙里,
埋着多少这样的‘血皴’?
它们不言不语,却比史册更真切地诉说:
沧桑非是凋零,而是磨洗?
非是终结,而是另一种更沉雄的开始?
如这秦淮之水,千年浊浪淘尽泥沙,
终有明月清辉,朗照其上?”
这清辉落在他身,只照见一袭青衫的落寞。
夜色更深,秦淮流水碎影迷离,
如醒不来的旧梦。青衫落拓的身影,
融入迷离灯火,渐行渐远,
每一步踏碎一地清冷的月光。
唯余那半壶煮过沧桑、浸透悲欢的月色,
氤氲在桨声灯影深处,
低回着亘古的、断肠的咏叹。
墨色苔痕爬上泛黄的典籍,
“沧桑”二字,可是凝固的血泪灼烫掌心?
那册书页,为何沉甸甸压弯了脊梁?
一声喟叹哽在喉间,散入风里谁拾取?
暮色如冰潮漫过窗棂,
漫过他枯坐的身影,窗棂也噤声。
秦淮河上,画舫伶仃如浮萍漂荡,
半壶温酒,为何暖不透彻骨的寒凉?
灯火次第燃,又在氤氲里煮透——
煮千年光阴,熬一壶噬心的苦酒。
“沧桑……”低语碎在桨声灯影,
五百年有多重?可压弯麻姑拾桑的指尖?
蓬莱水浅了,是谁听见海螺在呜咽?
东海扬尘,桑田陵谷,
这流转的造化,可是冰冷的古镜?
镜中变幻,岂止是地貌的褶皱?
分明是他这颗心,被西风落日反复揉搓的倒影!
沧桑啊,是天地永恒的叹息?还是万物无声的哀歌?
为何偏偏刺穿他脆弱的胸膛?
目光掠过碎金的波光,
乌衣巷口,老柳沉默着垂下忧伤。
六朝金粉地,脂水凝腻处,
层层叠叠,压着多少五百年窒息的叹息?
王谢堂前燕,飞入了时光幽深的回廊,
徒留断肠人,在此凭吊谁的过往?
于是,中国的艺术执笔,
不做幻梦的描摹,偏为圆满者刻下断壁!
偏给恋韶华者,刻上明月照不亮的沟壑!
偏给臆想青春者,送去满纸萧瑟的秋声!
枯木寒林,瘦水孤亭,断井颓垣……
文人案头的顽石,可是时光摩挲的舍利?
古苔泪锁霜千点,寒凉浸透了哪道纹理?
满目“烟火色”,寂寥“暮色光”,
岂非递向洪荒最沉痛的诗笺?
芒鞋破钵的行者,在枯寂中聆听——
是年轮、石痕、苔衣在书写第三种历史?
非人间兴替的喧嚣,是造化低回的叹息?
为何绝望?为何萦绕不去?
指尖摩挲船舷斑驳的漆痕,
仿佛触摸心上的伤痕,隐痛阵阵。
龚半千的荒山野水,八大的白眼游鱼,
石涛泼出的块垒,可是秦淮沉沙的第三种历史?
那沉重的叹息,藏在欸乃桨声荡开的涟漪里,
一圈圈,缠紧了他的心房。
寒山寺的钟声,为何穿透千年,
先撞碎张继漂泊的心,又狠狠撞在他的胸膛?
是姑苏城不眠的哀愁?是古刹檐角滴落的星光?
还是湮灭灵魂重叠的、绝望的足音?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钟声,可是沧桑巨变后沉淀的回响?
龚贤扫日影,金农听蕉声,
“白了人头是此声”的彻骨寒意——
他们在寂静里,听到了宇宙巨大的回响?
灵魂历经“风月醉难休”,
归于“云卧青山榻”的大寂安宁?
这安宁为何透着无边的苍凉?
“听……”他侧耳,心头莫名一紧。
文德桥下,一缕笛声冻伤波纹,
幽咽如泣,凄清融入流水。
“这便是秦淮的回声了。
杜牧泊舟处,李香溅血痕,桃花扇底风……
淘洗尽的悲欢,只剩冷露滴寒塘?
字字句句,可是沧桑的注脚,
滴落心湖,漾开无边的凄楚?”
他仰头,决绝饮尽壶中残酒,
咽下灼烫的哽咽,与无声的共鸣。
古井无波?古镜蒙尘?古潭幽邃?
这些斑驳的“古”物,可是历史遗落的菱花镜?
东坡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
他凝视的渊薮,还是水中模糊的孤影?
洞山过河见影:“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这沧桑古镜,似风月宝鉴——
一面映“醉归一梦是天涯”的泡影?
一面照“两肩皓月可参禅”的本真?
这领悟,为何带着勘破后的巨大虚无?
沉甸甸,压弯了他的背脊?
八大画《鱼石图》:
“双井旧中河,明月时延伫”,
幽幽古井,可映万古长空当下月?
鱼龙变幻,石隙苔痕间追问:
“为龙在何处?” 这追问,
可是借沧桑之镜,觑见“月千秋”的不生不灭?
这情怀,为何像冰冷的月光,
刺穿他落寞的心扉?
他俯身,虔诚掬起秦淮河水,
水波荡漾,映着落拓憔悴的面容,
也映着霓虹虚幻破碎的倒影。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他低吟,宿命的悲凉浸透声音,
“这秦淮水,流千年,映过多少朱颜铁马?
此刻映我青衫倦客,明日又映何人?
水中月,镜中花,皆是幻影?
唯流水承载的沧桑,是真实的重量?
压得我痛入骨髓,无法呼吸?”
阶前莓苔,瓦上昔耶……
这微渺生命,可是大地沉默的史官?
刺入眼底的绿意,带着亘古的寒意。
覆盖断碑,吞噬功名,
如“昔耶居士”,是时间无情的密码?
生于无人之境,“不根不蒂,无华无影”,
却以柔韧的绿意,封存天地最古老的寂静?
王维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那青翠,可是亘古宁静的实体?
倪瓒画“苔石幽篁依古木”,
那萧疏,是地老天荒的慢板?
涤尽尘嚣的本真,为何透着寂灭的孤独?
这苔痕,是洗涤凡尘的念想?
是亘古静寂的化身?
是“不改春与秋”的不渝?
映衬他的漂泊,更添凄怆?
画舫靠岸,踏上湿漉漉石阶,
步履沉重。他蹲下,指尖轻拂阶缝深绿——
带着怜惜与敬畏,触摸古老的伤口。
“昔耶居士……”他喃喃,疲惫而绝望,
“你才是秦淮真正的守护者。
看尽笙歌散,阅遍王旗变,
唯有你守着水岸旧梦,
以寸寸青痕,封存亘古的寂静与温柔。
功名尘土,不及你‘不改春与秋’的执着……”
这执着,为何映照他内心的流离?
断壁残垣上,“垣衣”是废墟最后的华裳?
是历史无情的判词?冰冷包裹他心头的荒芜?
“入碑多食古人名”,这卑微的绿意,
无声吞噬威名,啃噬他温暖的记忆?
刘禹锡的“潮打空城寂寞回”,
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
龚贤的“颓寺有钟晨寂寞”……
诗人的笔,总在苍苔斜阳里徘徊,
字字泣血。功名青史,终付“苔积网罗”。
这悲凉的回响中,可淬炼出沉着的痛快?
担当和尚唐梅下酣饮,“想见开元大历人”,
那份豪宕,穿越沧桑,
如刘禹锡笔下“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旧时月,
寂灭中透出不灭的清辉?
这清辉,为何灼烧他的眼睛?
缓缓行至荒废河厅旧址,
断壁残垣隐在夜色,唯“垣衣”泛幽绿,
像幽灵的眼睛。他伫立,身影融入废墟,
与沉默的、吞噬一切的沧桑对话:
“‘无情最是台城柳’?韦庄错了。
最无情的,是这‘垣衣’啊,
它才不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不管心是滚烫还是冰冷,
只管默默生长,覆盖,吞噬,
将雄心霸业风流痴情,化作根下冰冷的泥土……”
他停顿,声音忽透出血腥味的清朗与释然,
却含更深悲怆:
“可这无情,何尝不是大慈悲?
抹平界限,消解执念,让一切归于尘土,
归于永恒流转的‘沧桑’本身。
这沉静的‘痛快’,是看透后的释然?
这释然,亦是最大的悲哀?”
指尖战栗,抚过袖中沧桑的器物:
端砚上苌弘化碧的“冷血痕”,
古铜鼎暗绿锈中晕开的“燕脂斑”,
太湖石风浪雕琢的“弹子窝”……
这些“血皴”,是时间磨难搏杀的勋章?
是“不可风化的历史”?是“血战”残存的温热?
摩挲伤痕累累的肌理,仿佛触摸——
历史粗粝皮肤下,微弱跳动的生命筋脉?
天地以严酷笔法,在金石刻下“生生”箴言?
唯历劫不磨,方显本真璀璨?
这璀璨,为何带着血泪的沉重?
一枚残玉滑落袖中,温润,边缘微磕,
沁色深入肌理,像无法愈合的旧伤疤。
“譬如这枚残玉,”他对着冷月举起,
眼中痛楚与怜惜深藏,
“也曾光洁无瑕,如今伤痕累累,
却更显温厚深沉。秦淮河底的沉沙里,
埋着多少这样的‘血皴’?
它们不言不语,却比史册更真切地诉说:
沧桑非是凋零,而是磨洗?
非是终结,而是另一种更沉雄的开始?
如这秦淮之水,千年浊浪淘尽泥沙,
终有明月清辉,朗照其上?”
这清辉落在他身,只照见一袭青衫的落寞。
夜色更深,秦淮流水碎影迷离,
如醒不来的旧梦。青衫落拓的身影,
融入迷离灯火,渐行渐远,
每一步踏碎一地清冷的月光。
唯余那半壶煮过沧桑、浸透悲欢的月色,
氤氲在桨声灯影深处,
低回着亘古的、断肠的咏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