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毕业典礼 | 黄发有:今天为什么还需要文学

作者:黄发有   2025年06月27日 10:49  山大中文之声    112    收藏

640

▲黄发有致辞


今天为什么还需要文学

黄发有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大文学院,向每一位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致以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毕业快乐!向默默支持的家长和辛勤付出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几年,“文科都是服务业”“文科无用”的群嘲论调此起彼伏,压缩文科招生的做法暗流涌动。在当前的形势下,直面“文学无用”的说法,已经是每个主修文学或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无法逃避的问题。在这个庄严而美好的时刻,我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今天为什么还需要文学。

80年代后期我读本科期间,校园里非文学专业还有很多热爱文学的人。我所在的经济管理专业就有好几个像我一样喜欢写诗的人,还听说有一位同学写了一本诗集《指南录》,因为他暗恋的一位高中女同学的座位在他的南面,遗憾的是这本诗集不现真身,始终是一个传说。不止一位同学私下向我打听最近有哪些值得推的诗集,后来才知道他们把诗集作为礼物送给了心上人。我们那时毕业没有授位仪式,但每个毕业生人手一册毕业纪念册,上面的赠言一大半是诗歌,有自写的,有抄录名诗名句的,再不济也会分行排列。

1993年,我放弃了本科主修的经济学,改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硕士学位,考试前有不少亲朋好友苦口婆心地劝阻我,当时我耳旁不断响起曾在山大文院执教的沈从文先生的声音,他在《从文自传》中这样描述自己离开湘西到北京闯荡之前的内心状态:“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的生命押上去,赌一赌,看一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比让命运来处置更合理一点呢?还是糟糕一点?”记得面试时我的导师试探性地问我会不会为自己的“明珠暗投”而后悔,我记不清当时回答的具体内容,大致意思是愿赌服输。在我读研究生阶段,陆续听到文学正在边缘化的声音,慢慢地耳朵长出了茧子,觉得边缘化没什么不好,文学就应该边缘化,有需要的人就把文学当成一个平衡自我的精神收容所,把文学当成装饰品的人最好不要来凑热闹。最近几年,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作家和文学会不会消亡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似乎不谈AI就是落伍。

文学是情感的艺术,只要人还没有完全被机器控制,还有喜怒哀乐,还有困惑与疑问,还渴望被理解与认同,还会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认知与文化传承,作家和文学就不会消失。一定会被AI替代的是那些格式化、雷同化、信息整合型的写作,那些文字的快消品。要进行融汇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细腻而真切的情感波动、深刻的反思与灵魂的共鸣的写作,人类依然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当我们梳理文学史上那些无可替代的作品时,会发现经得起反复推敲的正是文学经典。再次祝贺在座的各位,你们在山大文学院的求学生涯,正是与经典相伴的难忘时光,有机会跟不同时代伟大而痛苦的灵魂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泰戈尔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用生命影响生命》,其中有这样的诗行:“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我们阅读经典的过程,正是“借光”的过程,我们把经典中的人性光芒储存在内心之中,日积月累,就像燧石一样相互撞击,迸出的火花点燃内在的光源,进而“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毕业之后,不管你们从事什么工作,与文学有关或无关,都要心怀文学之光,保持心中的善良与信仰,在朝向美好的旅程中实现生命的共振!

我们今天的焦虑与苦恼,困扰我们的无休无止的“卷”,很大程度上源于认知的偏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太关注物质的获取,而忽略了精神;其二,太关注当下的得失,而忽略了长远;其三,太关注一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别人。文学无法根治这些问题,而且会一直为此纠结,为此煎熬,但文学总会做出敏感的回应,记录下一代代人坎坷的心路历程,会进行及时的提醒,会抚慰那些破碎的心灵,会不断带给我们有价值的启示。而文学的精神性、超越性、人道性,正好有一种补偏救弊的意义,这也是今天我们还离不开文学的社会文化根源。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文学不是必需品,可有可无,就像若有若无的空气。从精神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学就是以文字形式进行的生命的呼吸,中国文学表达并传承中国人的精气神,是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用文字塑造出来的中国灵魂,其间汇聚了中国人的才气、心气、正气、勇气、傲气、骨气、底气,依靠绵延不息的强大气场,滋养并丰富着一代代中国人,陪伴他们走过艰难岁月,激励他们奋勇前行。好的文学之所以历久弥新,恰恰在于把握了人心隐秘的一次次悸动,而且让后世的读者感觉作家笔下写的就是自己。

文学是一种以输为赢的事业,好的作家和文学学者当然应当具有发现美的眼光、欣赏美的能力,为英雄点赞,为一切的成功喝彩。另一方面,从《论语》的“仁者爱人”到杜诗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再到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不朽的文学从来不会放弃对弱小、失败、贫穷、病痛的关注,不会忽略处于隐蔽角落里默默无闻的个体,不会用居高临下的怜悯俯瞰众生,而是以将心比心的共情倾听、体察每一个平等的生命。作为学文学的人,你们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应该善待他人,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在日益求快、人心浮躁的大背景下,好的文学的真正魅力是让我们静下来,让我们慢下来,更有定力,更有耐心。在陆侃如、冯沅君先生的《中国诗史》中,谈到王维诗歌中的“静”,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唯其能静,故他能领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文章千古事”,当我们回望中华三千年的文学长河,会发现一时间困扰自己的天大的事,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顶多只是一粒转瞬即逝的尘埃。

尽管文学常常被嘲笑,但附庸风雅的人前赴后继。学习中文的人,应该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限度。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我们永远无法做到什么都懂。这些年不少地方为了宣传当地文化,喜欢找人写赋,这些赋作词藻华丽,内容空泛,一堆彩虹屁,我想这正是AI最为擅长的领域。曾经有几位熟人找到我,希望我为某个地方写赋,稿酬好说,还要刻在石碑上,我说真是写不了,也不能瞎写,有位朋友嫌我不给面子颇为生气,他说这是名利双收的事又不是害你,你怕什么,我说我怕丢人。在今天学文学的真正意义,除了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不懂,还在于让我们经常发现AI和网红的不懂装懂。明白了不懂是我们的常态,才能激发我们持续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理解文学就是理解人性,文学就是人性的艺术,只有真正理解了复杂的人性才能真正理解伟大的文学!亲爱的同学们,文学赋予你们的共情力与表达力,帮助我们打破横亘在内心的各种形式的高墙,帮助我们学会走心地传递思想传递关爱,就像黑云背后闪烁的星光,就像暗夜里摇曳的篝火,这正是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柔软的力量,正是让你们从容面对未来、克服种种困难的底气。在得意时不忘形,在困境中不迷失,在平凡中守护自己的尊严!祝福你们心中有光,前程远大!  

谢谢大家!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祥云之笔,绘青春诗篇——《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综述
  2. 青春为媒,诗遇祥云——《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在云南祥云开幕
  3.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诗歌大擂台第33期“十佳诗歌”评选(C组)
  6.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娜仁朵兰:诗歌漫步,洗涤人生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2.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3. 迎向太平洋的风——上海城市诗人社《城市诗人2023》分享会举办
  4. 长枪 | 巴彦乌力吉
  5. 瑞箫自选诗集《梦游者》出版
  6. 以文学之笔绘就恢宏壮丽的抗战画卷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特展
  9. 新大众文艺时代的中国新诗教育——诗教老师九人谈
  10. “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征集计划第二季在京发布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