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望月(散文.诗)

作者: 2025年01月02日20:08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中山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公共教育系/田嘉伟
                 
 
     想在这个冬夜 
     寻找一枚挂在树梢的月亮,
     它去了何方?
     
     随手拍下两张在江边散步的夜景,凝视再三。在这清清冷冷的初冬写下一段文字,如同深夜一人喝茶,虽然有些寂寥,却别有一番滋味。
       
    这张夜景照片,清幽、静谧、安然。那天水之间淡青浓紫的柔和搭配,那两岸星星点点忽明忽暗的灯光 ,那水中小岛上婆娑参差的小小树林,那波平如镜的静静湖面上,悄悄停泊着的斑驳渔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无需浓墨重彩,却已令人心驰神往。
       
      夜幕降临,繁星闪烁,蛙声依稀,涛声隐约......独处天地之间,与静夜对话,的确是一件惬意之事。 
     
     此情 此景,想起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夜虽然凄清、落月缥缥缈渺、渔火点点眨眼、钟声阵阵回荡。这夜,如同一首朦胧的小诗,令人咀嚼、供人细品、给人把玩。
      
    “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空;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泥浓”。台湾著名作家琼瑶作词的这首歌,似乎从远处飘来,她在文字中营造的朦胧之夜,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朦胧产生了一种美感,它是恍惚的、依稀的、梦幻的。琼瑶女士以八十六岁的高龄,在吟诵了一首生命的绝唱之后,翩然离世,在火花与雪花中,完成了生命的绽放。“人生的最后一件大事,自己做主”,这是悟透生命本质之后的超脱,如同泰戈尔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日之静美”。
       
      又想起李白的《月下独酌》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太白诗仙,月下独酌,剑舞花飞,畅享孤独。多年前就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只是无暇细细品味。今夜,倒可以放飞一下紧紧绷着的心弦了。
        
       在苏轼的笔下,念奴娇《水调歌头》中呈现出另一番诗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乘风归去的苏轼,有高处不胜寒的无奈。而《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更使人感受到他为人处世的旷达洒脱。
       苏轼最具文采的咏月之文,是这篇《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读此佳句,对东坡先生精彩文笔拍案叫绝,也感叹于现代人囿于繁琐事务,而无暇顾及大自然美景的一种无奈!
     
     还是王维的那首《竹里馆》很有禅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看见这位仙气飘飘的诗人,独坐幽竹之间,轻拨声声古琴,独享夜深人静,远眺朗照明月!
     
     你有多久,没有在天地之间、朗月之下、清风之侧,感受这静静的夜了?
     
    冬日静夜,应是一张自我审视的温馨之网。如果你疲惫了,与长夜握手,生发一种振奋的力量;如果你软弱了,在长夜中自省,只有坚强不倒,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你想躺平,看看长夜中的北斗,那熠熠生辉的光芒,也许能给你一种前行的信心!
     
     南宋张耒的一首小诗《寒夜》,很能配合此刻的心情,“寒夜来客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月亮出来了,我在西江之畔遥望着她,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感受清新冰凉的微露,抚摸瑟瑟抖动的蒹葭。我想,在祖国的北方,此时定然已是漫天雪花飞舞了吧?而我的故乡云南罗平的山岗和原野,油菜苗正开始抗击着初冬的寒意,顽强地生长。期盼明年春暖花开之时,那铺天盖地满目金黄的油菜花,绚烂登场!
     
     朋友,如果此时你到岭南来,我会为你煮上一壶暖暖的茶...
     告别冬夜之月, 明天,东方,又将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
 
      

     作者简介:田嘉伟(秋峰),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作协、中华诗词楹联、教师书协、朗协、民协会员。发表诗文书画作品数百篇。中山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公共教育系语文组。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