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一位六十多岁腿有残疾的老人由于生活窘迫,生计无着,家里甚至连买一碗面条的钱都没有,只好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拿着两枚发了霉的铜钱去一家面馆买面,没想到老板居然收下了。第二天老人连铜钱也没有了,只好发挥自己的特长手绘了一张一元的钞票拿去买面,没想到老板居然又收下了。老人似乎找到了窍门,以后就每天拿着自己画的钱去面馆买面,并且面值越来越大,最后居然画出了一千元,并且画法老练,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乱真。面馆老板也心照不宣,每次都是来者不拒,照收不误。面馆老板的这种善意之举一直持续了九年,直到老人去世,故事才嘎然而止。
一对小夫妻在县城开了一家特色面馆,
夫妻俩不辞劳苦起早摸黑辛勤经营,
他们诚信为本服务周到待客热情,
每天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顾客盈门。
一天面馆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客人看上去约摸六十多岁的年龄,
只见客人腿脚不便衣裳褴褛神色憔悴满脸疲倦,
进门后也不找个位置坐下而是站在灶台边磨磨蹭蹭。
老人眼睛发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眼前,
眼前一口大锅里的面条在沸水中翻滚着热气腾腾,
老人咂巴着嘴露出一副眼馋的神情,
丈夫问他要什么老人只是摇摇头默不作声。
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迟迟疑疑地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生了锈的铜钱,
不好意思地递到丈夫的面前,
用一种细若蚊蝇的声音问,
我实在是饿了能不能卖给我一碗面。
丈夫只是略微愣了愣神便若无其事地收下了老人的铜钱,
旁边的妻子则惊愕得睁大了眼睛,
妻子想说铜钱早已停止了在市面上的流行,
但一眼瞥见了丈夫制止的眼神。
丈夫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盖浇面端到老人的面前,
怕老人吃不饱又给老人多加了一点盖浇的肉片,
叮嘱老人如果面条不够还可以再添,
妻子则冲着丈夫的背影一个劲地翻白眼。
第二天老人又一次如期来到面馆,
这一次老人付的不是铜钱而是一张自己别出心裁手绘的一元,
丈夫照样见怪不怪地收下了老人认真画出来的钱,
同样又给老人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
以后的日子里老人像约好了似的每天准时在面馆现身,
付的钱有时是手绘的五元十元或者一百元,
最大的面值是一张手绘的一千元,
久而久之这家面馆收下的假币足够开一个不大不小的展览馆。
妻子问丈夫为什么特别善待这位每次用假币买面条的老人,
丈夫动情地说自己小时候也倍尝生活的艰辛,
是左邻右舍的帮衬和拉扯才使自己有了今天,
因此深深懂得一个饥饿的人是多么需要善意的帮助和爱的温暖。
面馆老板这种心照不宣的善意之举前后共持续了九年时间,
夫妻与老人也像亲人一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老人手绘钞票的技法也大有长进越来越精,
到最后画出来的假钞神形兼备足够以假乱真。
然而有一段时间面馆里却再也没有见到老人的身影,
后来才听说老人已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不幸殒命,
经常光临的顾客们都为这对夫妻纷纷感到不平,
认为这是又一起现代版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在他们面馆上演。
但丈夫却说老人用假币买面条肯定是迫不得已有难言之隐,
没有人从一生下来就会骗人,
我们应该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多一份宽容理解和善意爱心,
只有这样人生才更有价值世界才更充满光明和温暖!
注释:
这首诗是根据生活中一个真实的故事改写。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