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一直想为阿炳写首诗,尽管自己的诗微不足道。同样是音乐天才,同样是世界名曲,人们可以尊崇听不见的贝多芬,为什么不能尊崇看不见的阿炳。
我并不知道 ,至今为止 ,有没有人为阿炳写过诗 。而且 ,这也不是所谓使命感 ,只是 ,作为生活在无锡三十年的诗歌爱好者,一个从业十余年的网络音乐制作人,以自己粗浅的文字,以及对音乐的肤浅认识,用一首诗歌,表达我个人,对半个同乡的阿炳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似乎 并不确定 经常看到阿炳
像一枚瓦松 半坐在秋天
而粉墙黛瓦 枯黄的卷成一片
又似某年 故去的江南
冬雨夹杂着诗意的飞雪
走街串巷 惠山古镇的市井
青石 青砖 足迹
长出了苔藓 踽踽 斑斑
阿炳的小屋 亮过灯
可他从不看谱
他在听松 听天下
二泉映着惠山的月亮
从梁溪的南胡 上弦 下弦
如诉 不谙世事已身陷江湖
如泣 烟花柳巷而青春盲目
时而婉转 时而激扬
于二胡 于琵琶
十方香火 已枉然
天生我才 却
不能讨一个体面的生活
起码 不需要瞧人脸色过活
起码 不需要嗟来之食的 施舍
他甚至 再也不需要光明
不需要雷尊殿的故居
他是天才 有道法自然的基因
他也是手艺人
站着或者坐着 拉起二胡委屈 委曲
弹奏琵琶 从胸前 移至头顶 身后
他不需要谁来听懂
哪怕无聊的好奇 忠厚的聆听
一副墨镜 永远是面无表情
一曲终了 也会为那些丢几个小钱
当作积德行善的人们
抬一抬 褪色的礼帽 以示回敬
他知道 全世界 早晚都会听懂
阿炳没钱 倒也不贪
通常 约莫够了一顿晚餐 就收工
阿炳有一根竹竿 相依为命
一根白蜡杆一样的竹竿
与寡居的妇人 当手牵 辞暮辞晚
光滑 冰冷 彼此紧握
握出了余温 直到夜阑人静
直到马车撞坏了胡琴琵琶
直到老鼠咬断了胡弓马尾
或许 那根竹竿是阿炳心底
仅存的 一丁点儿的光
没错 就在那晚 惠山的松涛
推开了他的眼帘
他看见了清澈的泉水 意味深长的
印出了寒春 月明 龙船 听松
甚至昭君出塞 甚至大浪淘沙
以及悬浮尘嚣之上的 泛音
像一枚瓦松 半坐在秋天
而粉墙黛瓦 枯黄的卷成一片
又似某年 故去的江南
冬雨夹杂着诗意的飞雪
走街串巷 惠山古镇的市井
青石 青砖 足迹
长出了苔藓 踽踽 斑斑
阿炳的小屋 亮过灯
可他从不看谱
他在听松 听天下
二泉映着惠山的月亮
从梁溪的南胡 上弦 下弦
如诉 不谙世事已身陷江湖
如泣 烟花柳巷而青春盲目
时而婉转 时而激扬
于二胡 于琵琶
十方香火 已枉然
天生我才 却
不能讨一个体面的生活
起码 不需要瞧人脸色过活
起码 不需要嗟来之食的 施舍
他甚至 再也不需要光明
不需要雷尊殿的故居
他是天才 有道法自然的基因
他也是手艺人
站着或者坐着 拉起二胡委屈 委曲
弹奏琵琶 从胸前 移至头顶 身后
他不需要谁来听懂
哪怕无聊的好奇 忠厚的聆听
一副墨镜 永远是面无表情
一曲终了 也会为那些丢几个小钱
当作积德行善的人们
抬一抬 褪色的礼帽 以示回敬
他知道 全世界 早晚都会听懂
阿炳没钱 倒也不贪
通常 约莫够了一顿晚餐 就收工
阿炳有一根竹竿 相依为命
一根白蜡杆一样的竹竿
与寡居的妇人 当手牵 辞暮辞晚
光滑 冰冷 彼此紧握
握出了余温 直到夜阑人静
直到马车撞坏了胡琴琵琶
直到老鼠咬断了胡弓马尾
或许 那根竹竿是阿炳心底
仅存的 一丁点儿的光
没错 就在那晚 惠山的松涛
推开了他的眼帘
他看见了清澈的泉水 意味深长的
印出了寒春 月明 龙船 听松
甚至昭君出塞 甚至大浪淘沙
以及悬浮尘嚣之上的 泛音
注释:
曾用笔名:淡水渔夫,老渔夫,亮剑巡天。2024.01.22.23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