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的废墟上,光芒闪耀!(组诗)

作者: 2023年12月19日17:03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站在风雨中飘摇。      笛卡尔
灾难的废墟上,光芒闪耀!(组诗)
甘肃宁县二中  张永锋(745200)
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站在风雨中飘摇。
     笛卡尔
1 灾难,和我们不期而遇
地震、台风、海啸、山洪暴发
每一个灾难包括疫情不期而遇的日子
都是一个触摸了我们神经的疼痛
让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是深入骨髓的痛!
这是一个人 或许也是一个民族历史中
一个铭心刻骨的节点。
或者文字的战栗和惊憟
没有任何先兆,因为温暖的阳光
像一只温驯而热情的大黄狗
紧紧的熨帖着我们的身体
天空飞翔的鸟鸣声依然妩媚烂漫

一刹那 或许你刚喝完一杯浓茶
正坐在上班的公共汽车上与人寒暄
或许,你刚戴上一顶草帽
在麦田边倾听小麦拔节的声音
或许,你正踏着钟声意气风发地走进教室
灾难这位天外来客,和我们不期而遇
大地颤抖了几下自己的身体
像一个哮喘病人咳嗽了几声
我们的同胞还没有来得及准备,
就与灾难撞了个满怀。

在废墟中 与黑暗同行,
和死神展开了艰难谈判。
惨像,让我们没有勇气睁开眼睛
让我们的想象变得苍白无力
灾难 肆虐地挥动自己的双手
在我们美丽的家园 大笔写意
房屋倒塌 楼房坍塌
交通阻塞 通讯中断 
家园毁灭 生离死别
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孩子
怀抱心爱的课本和斑斓的梦想
来不及和亲人、老师说一声再见
就急匆匆地被死神裹挟
白发娘亲 抚摩着孩子冰冷的身体
失去了温热的呼吸
和熟悉的气息
年轻的妈妈胸膛里
没有了孩子的嘴唇
空气里飘荡着悲痛的哭声
 无助的眼神
我们美丽的家园
顷刻之间变成
一堆惨不忍睹的废墟
甚至一个地震博物馆!
当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迎接
灾难 这位不速之客
就和我们不期而遇
让我们惊慌失措无法应对!

2 大爱无声
灾难来临的时候
人性中真善美的光芒
 在废墟上闪烁
在黑暗中
有一个人靠吃学生的作业本
喝自己的尿液和死神搏斗
他终于从死神手里
拉过生命的绳索
越过死亡大峡谷的楚河汉界
还有 我们的同胞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上的奇迹
 这是对生活的无限眷恋
 这是对亲人的眷顾与牵挂
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的最好诠释 
更是对生命的最高规格的礼赞!

当年,汶川地震第一挖掘现场
一个年轻的妈妈
用自己的胸膛 用自己的乳汁
为她的孩子支撑起一方生命的朗朗天空
一线生存的希望和信念。
(孩子,如果你能够活下来,
你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这一个声音让天下所有的儿女震撼
让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
抗起了自己的责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张开自己的双臂
用男子汉的脊梁 顶住了坍塌的楼板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
他义无返顾地去上帝那里赴宴
用生命中最壮丽的形象
定格自己的最后一课
让谭千秋这个名字
响亮的传遍中华大地。
一个年青的小学生
在废墟中被掩埋了十几个小时
左臂骨折 躺在担架上的时候
举起右手行礼
一个饱经风霜的妈妈
双手举着一个牌子
写着一个厚重的“谢”字
让铁骨铮铮的热血儿郎潸然泪下。
孩子,拯救你是天下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师,你们用智慧启蒙了蒙昧的我们
又把生存的权利留给了我们
妈妈,你们用甘甜的乳汁喂养了我
我们用什么来回报你们的恩德与爱情?

3 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灾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被人称为人民公仆的总理
第一时间赶赴救灾前线
在用帐篷搭建的救灾总指挥部中
运筹帷幄 指挥若定
(有一线生存的希望,
我们就付出百倍的努力
能够抢一秒时间,
就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
这是对每一个生命尊严的尊重与承诺
是对天下苍生的无私关爱。


救援部队徒步行军赶赴救灾前线
甚至写好遗书 空降
这时候他心中装的
不仅仅是一个儿子和父母
他是天下所有儿女的父母
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儿女

一个年轻的护士
放下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
一个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来不及关照自己失散的亲人美丽的女儿
匆匆掩埋了遇难的亲人 匆匆投入救援的行列
汇款单像一片片雪花飞向灾区
自愿献血者排起了队伍
一顶又一顶帐篷搭建起来了
一座又一座活动板房站起来了
伤病员被转往外地救治
灾区的孩子走进新的课堂
灾民被安置到安全地带
我们心灵的创伤得到了抚慰
再小的爱心乘以十四亿
就汇聚成爱的汪洋
再大的苦难
十四亿人民承担就微乎其微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我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安顿我们受伤的躯体和心灵
我们漂泊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我们游荡的魂灵
在国家哀悼日中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灾难是一面镜子
把人性中的伤痕
暴露在阳光之下
灾情是一道命令
让所有的同胞
都站在自己的位置 拭目以待
让民族精神在阳光下闪耀
让世界为中国竖起大拇指!
让我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灾难来历不明无法预知
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或者普通百姓
心中都飘扬着一面“多难兴邦”的旗帜!

4、当灾难来临时
当灾难来临时
那里党旗飘扬 那里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那里就有一帮豁出性命挺身而出的人
他们目光坚定 神情专注 拭目以待
他们有一份共同的使命
灾情就是命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有一份生还的希望,我们绝不放弃!”
让我再救一个 我还能再救一个。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承诺
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我们时刻准备着!

抗洪救灾的堤岸
熊熊燃烧的火线
每一处抗震救灾的废墟上
坍塌的老百姓的房屋里
干枯或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
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或者活动板房里
每一个患病者的床头 募捐箱里
遥远的南疆 苍茫的雪域高原
都有他们献给白发娘亲的爱
罹难者的墓园里 他们掩埋了自己的同胞
却忘记了自己的爱人、老人和孩子!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信念或者头颅
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从不计较他们的身影
能否在春晚亮相
不在乎自己的名字
走上“感动中国"人物的行列
这是他们朴实无华的生命底色!


致敬英雄(二首)
一个永远傲然挺立的女兵!
              ——悼黄文秀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
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题记
脱贫攻坚的路上
你是一个永远傲然挺立的女兵!

你,趁着年轻走出大山的怀抱!
从山西长治出发,然后意气风发地一路
向着中国城市的心脏地带一路奔发
2016年,你用一顶光彩夺目的桂冠,
为你的成人礼加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头衔)
外面那么精彩世界,你可以占有一个席位。
你却义无反顾地返回大山的怀抱!
2019年6月17日凌晨
你带着清晨的漏水一样未泯的
初心和永远的使命
在晨曦中躺进大山的怀抱——
把自己燃烧成
百色大山里最绚丽的一朵灿烂朝霞
让自己三生三世桃花一样的灼灼青春
绽放成脱贫攻坚之路上最醒目的黄花!
为此,你穿花裙子、弹古筝、写字的梦想
都一一被折断了翅膀!

你的一生,把持着梦想的七色彩练
当空飞舞 在橙黄橘绿的季节,
把自己炫目成一朵金灿灿的黄花
让夕阳下的战地分外香——
让百坭村集体经济翻番
让88户贫困户脱贫。

你匆匆照料完患癌的父亲
刚从手术台下来
又急匆匆返回你心中牵挂的村庄 
可是上帝用灾难的镰刀 收割了你的梦想
临终,你还有两个庄严的承诺没有兑现:
“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后,你自掏腰包
买酒和老乡一同庆祝。”
“等百坭村的父老乡亲都脱贫了,
我轰轰烈烈地爱一回,
让父老乡亲做我的证婚人!”

为了见你最后一面,三位老乡
风尘仆仆 泪眼婆娑
  他们的泪水
浸泡着对你的无尽思念和感恩
  和醇厚的酒香一起弥漫了
孕育贫穷也诞生了希望的大地
  
黄文秀
你来自广西贫困山区
你是百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
你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的父老乡亲。
这是你一个弱女子的选择和担当
脱贫攻坚的路上
你是一个永远傲然挺立的女兵!

注: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女,壮族,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本科就读于山西省长治学院。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8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2 .用科学和瘟神较量的国士
——咏钟南山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之二
       ——题记
庚子鼠年 国难当头 
疫情肆虐 病毒像神魔一样快速变异
你以耄耋老人的身躯 
 挺身而出 逆行出征
用中国知识分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使命与担当 
筑起了泱泱中华百姓全民抗击
疫情的信念屏障
你心中有一方永远不改底色的盾牌
这就是对祖国和十四亿黎民百姓的
呵护与关爱

      忆往昔——
屈原 纵身一跃
让汨罗江的水 怒涛翻卷
让一个节日
在百姓心中永远芳香四溢
谭嗣同 一声呐喊
响彻千古历史的霄汉——
“我自横刀向天笑!”
林则徐
虎门 销毁鸦片的浓烟
氤氲了中国一部近代史的图腾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们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而今天 因为有你
用科学和瘟神较量——
华夏子民 守望相助 生命至上
因为有你——
危难关头、挺立潮头
大美中华 和衷共济 共克时艰
因为有你——
科学救国 万人空巷
国士无双,行于至善!
你是普天之下苍生的守护神
你是共和国德耀中华的卫士!
张永锋、甘肃省作协会员、庆阳市作协会员,宁县二中高级语文教师,教学研究室主任。在《新时文——人文星空的凝望》一书中任副主编。有教学论文在《中学语文》《考试周刊》《甘肃教育学院报》《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课内外》《江西教育》等杂志发表,诗文作品发表于《九龙》《陇东报》《北斗》《未来导报》《中国教师报》《大渡河》,部分作品入编《采绿》《华夏之恋》《西部诗人四十家》《阳光花丛》《高天厚土传豳风——新世纪陇东诗歌群体大观》,“中华散文网”等,2014年获“散文网”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创作一等奖。                
作者联系电话:13209346286     邮箱:2216090713@qq.com
邮贮银行卡号:6228110144948122身份证号:622826197003230431 
邮寄地址:甘肃宁县第二中学  邮编:745200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