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豆沙古关
来势汹汹,喧嚣峭岸,关河百里骎湍。
滚石雍川,浪狂遏阻惊船。
贴崖眩目砂蹊陡。纤夫惶、鸟道无拦。
骇临渊、裂壁横云,僰祖棺悬。
当年锁钥今何在?
但崄巇天堑,蜀道通滇。
五尺秦遗,重师扼守雄关。
曾经欻起刀兵见,血光飞、鼓角凄寒。
喜而今、各族亲和,往事如烟。
何兴图
(注)定格
正韵 第七部 平声
来势汹汹,喧嚣峭岸,关河百里骎湍。
滚石雍川,浪狂遏阻惊船。
贴崖眩目砂蹊陡。纤夫惶、鸟道无拦。
骇临渊、裂壁横云,僰祖棺悬。
当年锁钥今何在?
但崄巇天堑,蜀道通滇。
五尺秦遗,重师扼守雄关。
曾经欻起刀兵见,血光飞、鼓角凄寒。
喜而今、各族亲和,往事如烟。
何兴图
(注)定格
正韵 第七部 平声
注释:
(注释)
1.豆沙关:位于滇东北云川交界处的盐津县,⼤⾃然的⿁斧神⼯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为四川进⼊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对岸壁⽴千仞的⽯岩,被关河⼀劈为⼆,形成⼀道巨⼤的⽯门,锁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称“⽯门关”。
2.骎(音如侵):迅疾的样子。
3.“僰(bó)人”又称“濮(pú)人”,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诸族对其西南诸族的统称,即今云贵高原及川渝南部地区诸民族。
4.悬棺: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10米~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
5秦遗:指秦筑的“五尺道”遗迹。
癸卯八月初一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