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一块肉体,蘸了一下人间
活着这一瞬不是记忆七秒钟的鱼
——在敲敲鱼缸之前,几张红嘴已绽开在水面
瘦长的石碑被捆成史册
泪只是葬身汗青的尘土
食色性也,故焚书坑儒
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和故土
耳得之而为声,着我色彩而成物。有:
君子远庖厨,矮奴饲爱乌
明日复明日,深闺梦尸骨
让黑白的箭射向我的眼
纸笔和老照片,着色
血腥的思想痛苦甚至罪恶
如没有缰绳的野兽
思想要驯服的是记忆,骑在鱼头
活着这一瞬不是记忆七秒钟的鱼
——在敲敲鱼缸之前,几张红嘴已绽开在水面
瘦长的石碑被捆成史册
泪只是葬身汗青的尘土
食色性也,故焚书坑儒
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和故土
耳得之而为声,着我色彩而成物。有:
君子远庖厨,矮奴饲爱乌
明日复明日,深闺梦尸骨
让黑白的箭射向我的眼
纸笔和老照片,着色
血腥的思想痛苦甚至罪恶
如没有缰绳的野兽
思想要驯服的是记忆,骑在鱼头
注释:
主题为记忆的时空限制。即由于时代、际遇不同,每代人能够理解和感受也不同。对于个体,身处不一样的环境,心怀不一样的情绪,所思所想也不一致。运用之,则有君子远庖厨、爱屋及乌和军国主义下的集体杀戮,皆因为记忆的距离或所处的氛围不同。
人生在世,不过肉体走一遭,蘸一下人间,酸甜苦辣应有尽有,转眼支离破碎,但不能活成记忆七秒钟的鱼。(实际上金鱼的记忆可达数月,所以投食时迎着光就到了。)历史只记住丰功伟绩,帝王视角下平民的血泪是不在意的。唯食色本性无法斩断,而记忆不然,所以秦皇要焚书坑儒。这就是记忆形成的缺陷,所知道的是历史让知道的,甚至是我们乐于记住的,比如每代人的青春、偶像和故乡。所以君子因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亲近的便愈加亲近,爱屋及乌,宠物甚于人;残忍的便愈发远离,如盛唐下的矮奴圈养。亲近的愈发成为习惯,所以连着今天的明天也过成了今天;残忍的战争频起。
所以我们要敢于经历和回忆,苦人之苦,让历史着色,让记忆深刻。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思考是恣意妄为、毫无边界的,而记忆是思考的源泉和方向,不能是桎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