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收到加入中国诗歌学会通知有感……
感谢生活
作者 张凡夫
2021年5月12日,我收到了来自北京中国诗歌学会的一条短信:尊敬的诗友,你申请加入中国诗歌学会的材料已经通过学会理事会审核,请提供二寸免冠照片二张,寄到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13号1116室。我一看这地址是《诗刊》社所在地,知道这不是诈骗地址,我的心情立刻飞扬起来,加入诗歌学会是我多年的心愿。去年,我对照加入中国诗歌学会的条件看,我已经符合要求,所以在2020年底我按照要求,把所有需要申报的材料整理成册投寄中国诗歌学会秘书处,今天终于通过了审核,我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学会的一员啦!
为什么要写诗?许多人问我。其实,在我看来,我那些分段的句子,和真正诗人作品相比,我写的也不像诗,只是在我高兴、痛苦以及孤独时随性而发,我一直这样认为。也许冥冥之中注定我要遭遇诗歌。从一条小小的桑蚕中,从一束细小的火苗里,从寒冷的往事里……诗来得缓慢而艰难,我怀着怎样的忧伤惶恐和敬畏来迎接她。在那些消逝的光阴里,我又是怎样的悲哀忽略了那一片洼地。而今,我只能以奔跑的速度抵达她,我渴望在漫长的岁月里,接近她的灵魂最深处。
我承认,在我的诗歌里,乡村内容占了不少份额。对于乡村我有着割舍不掉的情节。我的祖辈父辈都是农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常年与泥土、庄稼结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每一个晨昏都那么安详,每一个日子都波澜不惊。这些年,无论走的多远,我的心一直在他们身边,像一株朴素的禾苗,守护着内心的光和热。
在那个偏僻的运河岸,我的童年一直没有离开。小树林里,风细细地吹,河堤上坡下坡上各种植物长的密密麻麻,空气里飘逸着苦艾草的清香,每到夏秋,树林里充满蝉鸣。低矮的土墙草房里,墙上爬着觅食的壁虎,屋顶的麦草已经发黄发灰,整个村庄静极了。在那里我和许多人一样,沉溺于庸碌的生活,一个个不眠的夜晚,我常常感到孤独和饥饿,而在世俗里会有意无意地陷进那些时光而不能自拔。我想,人最终逃离不了的还是自己。那时的我从未想过,今天我会在这些无边无际的文字里找到真正的故乡。无数个日夜里,我看见或大或小的鸟飞过,它们从粗劣繁绕飞往简约深邃。
有时,总觉得有很多话要说,特别是在人生处于低谷孤独无助的时候,和谁说,说些什么……诗歌,成了我释放自由的最好方式,如,《雨中》也叫《雨中春天的舞蹈》,这首诗是我写的最长一首,全诗近四千字,我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竟然被“中国网络诗歌平台”推荐为优秀诗作,后被收集在中国电子诗集《花朵的往事独自阳光》一书里。对于诗歌我不虚妄什么,我只想在语言的庇护下,让灵魂站得高点,让血液和肌肤的气息向着生活的最高处弥散。我承认,我一直试图从诗歌里寻找真正的自我。这些年我一直在辗转跋涉,像一粒追赶春天的种子,在生活的土壤不断生根发芽。因为诗歌,我舍弃了太多的喧哗。我知道我是渺小的,一个渺小的灵魂用诗歌去抒写世界和生命,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浸染着生活的甘甜与苦涩。当洋槐树花落了一地,当时光掩埋了我的少年,当我把自己沉到往事里打捞欢喜和哀愁……我庆幸能用我的笔我的心来诉说这一切。
感谢生活,感谢命运,感谢万物,给我的一切。 我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我认为诗是对生命的加持。对杂乱无章的生活总能诗意地提炼和呈现。 我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引领我去挖掘更深的爱和疼,去洞悉更深的酸甜苦辣。那就是写诗,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是的,是诗让我找到诉说的理由;是诗,让我时时刻刻活在诗意的世界里。
记得有人说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我总是把文字当作自己的翅膀,这些忧伤的、快乐的翅膀带着我穿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无遮无拦,无拘无束。在文字里,我会在不经意间斩断时间,让时间里的人和事突然消失。然后用诗的语言把他们找回来。通过诗,我的内心活动和体验得以实现,我用自己的方式吟诵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我时刻感知着诗歌的痛苦和欢乐,她一次次拯救了我漂泊的灵魂。而那些隐匿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常令我失语,却又不忍逃离。
也许出于对诗歌语言意境的独特,我爱上了诗歌里的山山水水,我爱上了那些因撞击而迸发出的火花,是它们一直照耀着我行走的人生!
2021年6月5日夜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