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982年10月,波阳县文化馆组织了二十位来自基层的业余作者各显身手,为春节群众文艺汇演创作文艺节目,我创作的这个独幕小喜剧《追鸡》被选中参演,评为当年县群众文艺汇演节目优秀创作奖,并被刊登在1983年1月26日《波阳报》第4版。
时间:一个秋天的早晨。
地点:某乡村集市一角。
人物:刘满仓,农民,五十多岁。(简称:刘)
王腊梅,集市管理员,二十四岁,刘满仓未见过面的、儿子的对象。(简称:梅)
大娘,农民,五十多岁,刘满仓的妻子。(简称:娘)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幕启。]
[朝霞满天。远处,江水平缓,白帆点点;近处,水陆码头,绿荫如伞。]
[老柳树上,钉有一块大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渡口镇农副产品集市。]
[柳树下,蹲着刘满仓。一只母鸡,放在他的面前。]
刘: 生蛋的母鸡要哦——
生蛋的母鸡要哦——
[刘起身,一手拎鸡,一手拿着斗笠,走到台前,面对观众。]
你们不认识我吧?我叫刘满仓,今天是到集上卖鸡来了。
唉,也真是晦气!
好好的一只母鸡,低头搭翅,冠黑拉稀,不肯吃食,八成是要发瘟!
杀了吃吧,味道不香;扔掉它吧,又舍不得。
今天特地起个大早,将它“打扮打扮”,瞒着老婆子,把鸡拿来卖。
能卖个三块、五块的,也能喝上几盅好酒呀!
哈哈哈哈......
(唱)
刘满仓,四下望,高叫卖鸡。
为赚钱,赶早起,略施小计:
半斤泥,塞得它,鸡嗉鼓起,
一盅酒,灌得它,涨红冠子,
一只蛋,塞鸡腚,装装幌子,
湿草绳,半斤多,鸡脚绑起。
但愿那,粗心人,将鸡买去,
不负我,刘满仓,一片心机。
(白)
怎么啦,叫卖了半天,也没人搭理!
我再到公路边上吆喝、吆喝去。
[刘拎着鸡,拿着斗笠,边吆喝,边下。]
[欢快的音乐声响起。]
梅:
(内唱)
踏晨露,沐朝阳——[梅上场,亮相]
(接唱)
—— 漫步市场。
踏晨露,沐朝阳,漫步市场,
彩霞映,山河染,金风送爽。
责任制,东风吹,农家欢畅,
好政策,春雨降,百业兴旺。
喜看那,集市上,人来人往,
提篮翁,挑担女,笑语荡漾。
鸡鸭喧,猪羊欢,鱼鳞闪亮;
鲜瓜果,嫩菜蔬,满目琳琅。
形势好,更觉得,重任肩上,
须提防,旧思想,暗中滋长。
管理员,为人民,管好市场,
播春风,架金桥,连接城乡!
(白)
我是渡口镇集市管理员小王,今天我休息,男朋友约我去他家吃中饭。
哎,那边有个老伯,怎么拎着鸡到公路上叫卖?要是被车撞了,可不得了!
待我喊他过来,到集市上来卖东西。
大伯,大伯,卖鸡的大伯——
[刘边答应、边上场]
刘: 来了!来了——
是哪个要买鸡叫我的?
梅: 大伯,是我!
刘:(高兴地)
啊,是你叫我?你要买鸡啊?
梅: 是我叫你......啊,不是我要买鸡......
刘: 不买鸡,叫我做什么?
莫名其妙!
[刘忿然走开。]
梅:(旁白)
这不是我男朋友小仓他爹吗?上次我到他家去,
小仓他爹恰巧不在家,好在我从他家的镜框里见过他的照片,
和小仓长得真象!他不认识我,我倒认识他哩!
[对刘]
大伯,您来卖鸡啊?
刘: 废话,我不卖鸡,拎着鸡来逛大街啊!
梅: 这个......大伯,我是......我是问你怎么来卖鸡了?
刘: 哟,问得真是稀奇!我怎么来卖鸡,用得着你管啊?
[对观众]
我能告诉她,这是只病鸡吗?待我说道她几句。
[对梅]
我说姑娘吔,我就卖只鸡,你问长问短细打听,莫非是想要嫁到我家里来啊?
儿子嘛,我倒有一个,人高马大,英俊潇洒。可惜呀,他半年前就谈上对象啦。
小妹妹,你来迟了——
梅:(又好气又好笑)
大伯......
[刘不理,转到一边去了。]
梅:(略加思索)
大伯,我买鸡......
[刘闻声,立即转过身来,满脸堆笑。]
刘: 哎呀,姑娘!要买鸡你就早说嘛!
不是我老汉夸口,今天集市上你再也找不到第二只这样好的鸡!
你买回家喂养,一天一只蛋,两天蛋一双,一个月本钱就回来了!
如果你买回去吃,那也再好不过!年轻人吃了满面红光,老年人吃了神清气爽!
姑娘,赶快买去吧!
梅:[暗笑,接过鸡,一惊]
(旁白)
这是只病鸡,大伯怎么拿到集市上来骗人?
[对刘]
大伯——
梅(唱)鸡嗉怎么硬梆梆?
刘(唱)能吃肯长生蛋旺。
梅(唱)为何草绳粗又长?
刘(唱)绳子不牢鸡难绑。
梅(唱)鸡嘴为何有酒香?
刘(唱)酿酒剩糟当鸡粮。
梅(唱)为何垂头耷翅膀?
刘(唱)路上颠簸元气伤。
梅(旁唱)他强词夺理将人逛!
刘(旁唱)她伶牙利齿难抵挡!
梅(旁唱)
我心中点灯有主张,
决不让病鸡把人诓!
刘(旁唱)
我心中打鼓直慌张,
这病鸡难卖事要黄!
梅: 大伯,这只鸡被你夸得那么好,我就买下来了。
刘:(喜出望外)
哎呀,姑娘!我看你左看右瞧,前摸后揑,真是个行家内手!
这只鸡屁股里还有一只就要下的蛋哩!真让你捡到大便宜了!
[刘称鸡]
刘: 姑娘,这只鸡足足四斤二两,算你四斤,一块三一斤,五块二毛。
老汉我干脆再吃点亏,你给我五块整就行了!
[梅付款,拎着鸡下。]
刘: 不怕你眼睛尖,难抵我嘴皮灵!
哈哈哈哈……到前面小酒店喝几盅去了!
(哼山歌调)
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刘得意地用手指顶着斗笠旋转,下。]
[大娘从另一边上场。]
娘:(念)
心头火腾腾,
脚下风习习。
急步追老伴,
集市在眼前。
[圆场。气喘吁吁。对观众]
喂——
请问各位老少爷们,有没有看到一个拎着一只黑鸡的老头子啊……
不错,就是他……到哪儿去啦……前面小酒店里!
这个死老头子,倒是喝上了!待我去把他拽回家!
(唱)
老伴做事太不该,
病鸡怎能上街卖?
做人厚道是正理,
千万莫贪昧心财!
[娘圆场]
[梅上。她换了一身衣服,挎了一只竹篮,竹篮里放着刚才买的鸡,篮上蒙了块布。]
[梅与娘相遇。]
娘: 哟,那不是腊梅嘛?
梅: 大娘!
娘: 哎——好孩子,大娘正想你哩!
梅: 大娘,我正要去看望您和大伯哩!您是来赶集吧?
娘: 哪里呀,你大伯一大早就来集上卖……买点东西,我是来找他回家的。
哟,你瞧,那不是他走过来啦!
[刘摇头晃脑上。娘迎上去,把刘扯到一边。]
娘: 老头子,那只病鸡呢?
刘: 嘿嘿,我把它卖了五块钱。
娘: 你……你这个财迷心窍的老头子!
[回过头看梅。梅佯装看远处风景,侧身站着。娘忍住火。]
好,回家再跟你算账!你看,小仓的对象腊梅来啦,在那边站着哩!
刘: 啊,腊梅来啦!
[急步上前,等看清楚了,吓得猛地停步,转身跑到大柳树下,一个踉跄跌坐在地上,迅速把斗笠戴上,拉下遮住脸。]
娘: 这个老头子发的是那门疯?
见到媳妇路都不会走了!还用斗笠遮住脸,怕什么难为情撒!
老头子,是腊梅来了,你倒是走过来呀!
刘: 我……我头痛!
娘: 恐怕又是灌多了黄汤!
[腊梅走近]
梅: 大伯!
刘:(含糊不清)嗯……嗯……
梅: 大伯,您怎么啦?
刘: 唔……
娘: 噢,你大伯有个头痛的老毛病,时常会发作,坐一会儿就好了。
[走近刘。小声地]
老头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腊梅今天是特地去咱们家看望的,正巧碰上了。
瞧你这狼狈相,莫让媳妇笑话!你站过来呀!
[拉刘,刘站起。梅走过来,刘忽地又蹲下来。]
刘: 哎哟!哎哟!
梅: 大娘,大伯的病看起来不轻呢!还是到医院去看看吧!
刘:(着急地)不用!不用!我的病自己心里有数,蹲一会儿就好了。
梅:(一语双关)大伯,小病不治好,大病不得了。头脑里有病,更是马虎不得呀!
[对娘]
大娘,我今天来,在路上买了只鸡,给您和大伯补补身子。
娘: 腊梅,你常来看看我们就可以了,还花钱干啥?
老头子,听见没有?多好的媳妇呀!这么孝敬老人。
梅: 大娘,刚才卖鸡的人说了,这只鸡一天一只蛋,两天蛋一双;
年轻人吃了满面红光,老年人吃了神清气爽!还说,这是难得的便宜呢!
娘: 那卖鸡的真会嚼舌头根!吹得这么神!腊梅,现在外面骗子不少,你别上当呀!
[娘拎过篮子,揭开蒙布,倒吸了一口冷气,揉了揉眼睛。]
(旁白)哎呀,这不是我家的的那只病鸡吗!真丢死人了!
[踱步。下决心。]
腊梅,这只鸡是病鸡,是……
[梅忙做手势制止。指指刘。和娘耳语。娘露出笑容。]
梅: 哎呀,我上当了!
大娘那个卖鸡的还说呢,他有个儿子,半年前谈了个对象。
哼,我要是那个姑娘呀,立时立刻就跟他儿子吹!谁愿意给这样的人当儿媳妇!
[刘闻言大惊。猛站起来,头正撞在那块集市招牌上。痛得捂着头又蹲下。]
刘: 哎哟!哎哟!
娘: 你这个老头子也不长眼睛!本来头脑就有毛病,还要乱撞,早晚要撞个头破血流!
[对梅] 腊梅呀,提起你大伯的头痛毛病,说来话长呀——
(唱)
三九年波阳闹水荒,
遭水淹父母都身亡。
葬双亲借下阎王帐,
小满仓八岁长工当。
活阎王心毒似豺狼,
馊米饭掺有泥沙浆。
小满仓气愤把理讲,
遭毒打被扔乱葬岗。
半夜里大雪埋身上,
长工们冒死救满仓。
从此后病根落头上,
多年来头痛人遭殃。
梅: 旧社会,地主、资本家变着法子欺压穷人,真是可恶!
可现在,解放都三十多年了,这种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坏思想还在毒害我们。
如果大家你骗我,我诈你,四个现代化哪一天才能实现呢?
[刘出神地听着,不觉烟蒂灼疼了手指,他一下子甩掉香烟,跳了起来。]
刘:(大叫)哎哟!
梅、娘:(同时)
大伯(老头子)怎么啦?怎么啦?
刘:(羞愧地)
唉,腊梅,我错了!我不该好了疮疤忘了疼,想方设法骗别人!
你不要生我的气,千万不能和小仓吹呀!
娘: 好哇!你这个老东西,难怪你赖在地上不肯起来!原来你骗人骗到儿媳妇头上来了!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我看你怎么见人!今天我跟你把话说清楚——
你要是再不改掉这坏毛病,不光腊梅不登我家门,我也跟你一刀两断!
刘: 老太婆,你就别火上浇油了!你还是劝劝腊梅,别生我这个“丑公公”的气了!
梅: 大伯,只要您知错改错,我就高兴了!这鸡……
刘: 我把它埋掉!
梅: 不,把它拿回家,杀了腌起来,以后给大伯做下酒菜,还是不错的。
娘: 老头子,媳妇对你多孝顺啊!
梅:(娇嗔)妈!
娘: 哎——
[娘一把搂住梅。]
[刘拎起竹篮,想了想,把鸡拎出来,举过头。指指自己,摇摇手,示意观众不要跟他学。]
娘: 哟,老头子,你又在演什么戏哟?
三人:(同时)
小喜剧《追鸡》!
[三人造型。幕急落。]
地点:某乡村集市一角。
人物:刘满仓,农民,五十多岁。(简称:刘)
王腊梅,集市管理员,二十四岁,刘满仓未见过面的、儿子的对象。(简称:梅)
大娘,农民,五十多岁,刘满仓的妻子。(简称:娘)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幕启。]
[朝霞满天。远处,江水平缓,白帆点点;近处,水陆码头,绿荫如伞。]
[老柳树上,钉有一块大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渡口镇农副产品集市。]
[柳树下,蹲着刘满仓。一只母鸡,放在他的面前。]
刘: 生蛋的母鸡要哦——
生蛋的母鸡要哦——
[刘起身,一手拎鸡,一手拿着斗笠,走到台前,面对观众。]
你们不认识我吧?我叫刘满仓,今天是到集上卖鸡来了。
唉,也真是晦气!
好好的一只母鸡,低头搭翅,冠黑拉稀,不肯吃食,八成是要发瘟!
杀了吃吧,味道不香;扔掉它吧,又舍不得。
今天特地起个大早,将它“打扮打扮”,瞒着老婆子,把鸡拿来卖。
能卖个三块、五块的,也能喝上几盅好酒呀!
哈哈哈哈......
(唱)
刘满仓,四下望,高叫卖鸡。
为赚钱,赶早起,略施小计:
半斤泥,塞得它,鸡嗉鼓起,
一盅酒,灌得它,涨红冠子,
一只蛋,塞鸡腚,装装幌子,
湿草绳,半斤多,鸡脚绑起。
但愿那,粗心人,将鸡买去,
不负我,刘满仓,一片心机。
(白)
怎么啦,叫卖了半天,也没人搭理!
我再到公路边上吆喝、吆喝去。
[刘拎着鸡,拿着斗笠,边吆喝,边下。]
[欢快的音乐声响起。]
梅:
(内唱)
踏晨露,沐朝阳——[梅上场,亮相]
(接唱)
—— 漫步市场。
踏晨露,沐朝阳,漫步市场,
彩霞映,山河染,金风送爽。
责任制,东风吹,农家欢畅,
好政策,春雨降,百业兴旺。
喜看那,集市上,人来人往,
提篮翁,挑担女,笑语荡漾。
鸡鸭喧,猪羊欢,鱼鳞闪亮;
鲜瓜果,嫩菜蔬,满目琳琅。
形势好,更觉得,重任肩上,
须提防,旧思想,暗中滋长。
管理员,为人民,管好市场,
播春风,架金桥,连接城乡!
(白)
我是渡口镇集市管理员小王,今天我休息,男朋友约我去他家吃中饭。
哎,那边有个老伯,怎么拎着鸡到公路上叫卖?要是被车撞了,可不得了!
待我喊他过来,到集市上来卖东西。
大伯,大伯,卖鸡的大伯——
[刘边答应、边上场]
刘: 来了!来了——
是哪个要买鸡叫我的?
梅: 大伯,是我!
刘:(高兴地)
啊,是你叫我?你要买鸡啊?
梅: 是我叫你......啊,不是我要买鸡......
刘: 不买鸡,叫我做什么?
莫名其妙!
[刘忿然走开。]
梅:(旁白)
这不是我男朋友小仓他爹吗?上次我到他家去,
小仓他爹恰巧不在家,好在我从他家的镜框里见过他的照片,
和小仓长得真象!他不认识我,我倒认识他哩!
[对刘]
大伯,您来卖鸡啊?
刘: 废话,我不卖鸡,拎着鸡来逛大街啊!
梅: 这个......大伯,我是......我是问你怎么来卖鸡了?
刘: 哟,问得真是稀奇!我怎么来卖鸡,用得着你管啊?
[对观众]
我能告诉她,这是只病鸡吗?待我说道她几句。
[对梅]
我说姑娘吔,我就卖只鸡,你问长问短细打听,莫非是想要嫁到我家里来啊?
儿子嘛,我倒有一个,人高马大,英俊潇洒。可惜呀,他半年前就谈上对象啦。
小妹妹,你来迟了——
梅:(又好气又好笑)
大伯......
[刘不理,转到一边去了。]
梅:(略加思索)
大伯,我买鸡......
[刘闻声,立即转过身来,满脸堆笑。]
刘: 哎呀,姑娘!要买鸡你就早说嘛!
不是我老汉夸口,今天集市上你再也找不到第二只这样好的鸡!
你买回家喂养,一天一只蛋,两天蛋一双,一个月本钱就回来了!
如果你买回去吃,那也再好不过!年轻人吃了满面红光,老年人吃了神清气爽!
姑娘,赶快买去吧!
梅:[暗笑,接过鸡,一惊]
(旁白)
这是只病鸡,大伯怎么拿到集市上来骗人?
[对刘]
大伯——
梅(唱)鸡嗉怎么硬梆梆?
刘(唱)能吃肯长生蛋旺。
梅(唱)为何草绳粗又长?
刘(唱)绳子不牢鸡难绑。
梅(唱)鸡嘴为何有酒香?
刘(唱)酿酒剩糟当鸡粮。
梅(唱)为何垂头耷翅膀?
刘(唱)路上颠簸元气伤。
梅(旁唱)他强词夺理将人逛!
刘(旁唱)她伶牙利齿难抵挡!
梅(旁唱)
我心中点灯有主张,
决不让病鸡把人诓!
刘(旁唱)
我心中打鼓直慌张,
这病鸡难卖事要黄!
梅: 大伯,这只鸡被你夸得那么好,我就买下来了。
刘:(喜出望外)
哎呀,姑娘!我看你左看右瞧,前摸后揑,真是个行家内手!
这只鸡屁股里还有一只就要下的蛋哩!真让你捡到大便宜了!
[刘称鸡]
刘: 姑娘,这只鸡足足四斤二两,算你四斤,一块三一斤,五块二毛。
老汉我干脆再吃点亏,你给我五块整就行了!
[梅付款,拎着鸡下。]
刘: 不怕你眼睛尖,难抵我嘴皮灵!
哈哈哈哈……到前面小酒店喝几盅去了!
(哼山歌调)
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刘得意地用手指顶着斗笠旋转,下。]
[大娘从另一边上场。]
娘:(念)
心头火腾腾,
脚下风习习。
急步追老伴,
集市在眼前。
[圆场。气喘吁吁。对观众]
喂——
请问各位老少爷们,有没有看到一个拎着一只黑鸡的老头子啊……
不错,就是他……到哪儿去啦……前面小酒店里!
这个死老头子,倒是喝上了!待我去把他拽回家!
(唱)
老伴做事太不该,
病鸡怎能上街卖?
做人厚道是正理,
千万莫贪昧心财!
[娘圆场]
[梅上。她换了一身衣服,挎了一只竹篮,竹篮里放着刚才买的鸡,篮上蒙了块布。]
[梅与娘相遇。]
娘: 哟,那不是腊梅嘛?
梅: 大娘!
娘: 哎——好孩子,大娘正想你哩!
梅: 大娘,我正要去看望您和大伯哩!您是来赶集吧?
娘: 哪里呀,你大伯一大早就来集上卖……买点东西,我是来找他回家的。
哟,你瞧,那不是他走过来啦!
[刘摇头晃脑上。娘迎上去,把刘扯到一边。]
娘: 老头子,那只病鸡呢?
刘: 嘿嘿,我把它卖了五块钱。
娘: 你……你这个财迷心窍的老头子!
[回过头看梅。梅佯装看远处风景,侧身站着。娘忍住火。]
好,回家再跟你算账!你看,小仓的对象腊梅来啦,在那边站着哩!
刘: 啊,腊梅来啦!
[急步上前,等看清楚了,吓得猛地停步,转身跑到大柳树下,一个踉跄跌坐在地上,迅速把斗笠戴上,拉下遮住脸。]
娘: 这个老头子发的是那门疯?
见到媳妇路都不会走了!还用斗笠遮住脸,怕什么难为情撒!
老头子,是腊梅来了,你倒是走过来呀!
刘: 我……我头痛!
娘: 恐怕又是灌多了黄汤!
[腊梅走近]
梅: 大伯!
刘:(含糊不清)嗯……嗯……
梅: 大伯,您怎么啦?
刘: 唔……
娘: 噢,你大伯有个头痛的老毛病,时常会发作,坐一会儿就好了。
[走近刘。小声地]
老头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腊梅今天是特地去咱们家看望的,正巧碰上了。
瞧你这狼狈相,莫让媳妇笑话!你站过来呀!
[拉刘,刘站起。梅走过来,刘忽地又蹲下来。]
刘: 哎哟!哎哟!
梅: 大娘,大伯的病看起来不轻呢!还是到医院去看看吧!
刘:(着急地)不用!不用!我的病自己心里有数,蹲一会儿就好了。
梅:(一语双关)大伯,小病不治好,大病不得了。头脑里有病,更是马虎不得呀!
[对娘]
大娘,我今天来,在路上买了只鸡,给您和大伯补补身子。
娘: 腊梅,你常来看看我们就可以了,还花钱干啥?
老头子,听见没有?多好的媳妇呀!这么孝敬老人。
梅: 大娘,刚才卖鸡的人说了,这只鸡一天一只蛋,两天蛋一双;
年轻人吃了满面红光,老年人吃了神清气爽!还说,这是难得的便宜呢!
娘: 那卖鸡的真会嚼舌头根!吹得这么神!腊梅,现在外面骗子不少,你别上当呀!
[娘拎过篮子,揭开蒙布,倒吸了一口冷气,揉了揉眼睛。]
(旁白)哎呀,这不是我家的的那只病鸡吗!真丢死人了!
[踱步。下决心。]
腊梅,这只鸡是病鸡,是……
[梅忙做手势制止。指指刘。和娘耳语。娘露出笑容。]
梅: 哎呀,我上当了!
大娘那个卖鸡的还说呢,他有个儿子,半年前谈了个对象。
哼,我要是那个姑娘呀,立时立刻就跟他儿子吹!谁愿意给这样的人当儿媳妇!
[刘闻言大惊。猛站起来,头正撞在那块集市招牌上。痛得捂着头又蹲下。]
刘: 哎哟!哎哟!
娘: 你这个老头子也不长眼睛!本来头脑就有毛病,还要乱撞,早晚要撞个头破血流!
[对梅] 腊梅呀,提起你大伯的头痛毛病,说来话长呀——
(唱)
三九年波阳闹水荒,
遭水淹父母都身亡。
葬双亲借下阎王帐,
小满仓八岁长工当。
活阎王心毒似豺狼,
馊米饭掺有泥沙浆。
小满仓气愤把理讲,
遭毒打被扔乱葬岗。
半夜里大雪埋身上,
长工们冒死救满仓。
从此后病根落头上,
多年来头痛人遭殃。
梅: 旧社会,地主、资本家变着法子欺压穷人,真是可恶!
可现在,解放都三十多年了,这种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坏思想还在毒害我们。
如果大家你骗我,我诈你,四个现代化哪一天才能实现呢?
[刘出神地听着,不觉烟蒂灼疼了手指,他一下子甩掉香烟,跳了起来。]
刘:(大叫)哎哟!
梅、娘:(同时)
大伯(老头子)怎么啦?怎么啦?
刘:(羞愧地)
唉,腊梅,我错了!我不该好了疮疤忘了疼,想方设法骗别人!
你不要生我的气,千万不能和小仓吹呀!
娘: 好哇!你这个老东西,难怪你赖在地上不肯起来!原来你骗人骗到儿媳妇头上来了!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我看你怎么见人!今天我跟你把话说清楚——
你要是再不改掉这坏毛病,不光腊梅不登我家门,我也跟你一刀两断!
刘: 老太婆,你就别火上浇油了!你还是劝劝腊梅,别生我这个“丑公公”的气了!
梅: 大伯,只要您知错改错,我就高兴了!这鸡……
刘: 我把它埋掉!
梅: 不,把它拿回家,杀了腌起来,以后给大伯做下酒菜,还是不错的。
娘: 老头子,媳妇对你多孝顺啊!
梅:(娇嗔)妈!
娘: 哎——
[娘一把搂住梅。]
[刘拎起竹篮,想了想,把鸡拎出来,举过头。指指自己,摇摇手,示意观众不要跟他学。]
娘: 哟,老头子,你又在演什么戏哟?
三人:(同时)
小喜剧《追鸡》!
[三人造型。幕急落。]
注释:
创作于1982年10月,波阳县文化馆;1983年1月26日刊登在《波阳报》第4版。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