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物体错位与生物转化
——《一杯下午茶》赏读
陈泽亮(安徽)
诗人温暖在其创作的《一杯下午茶》中所展示的两个新型诗技,很值得读者学习、研究并实践。
一是物体错位。
所谓物体错位,就是让本不该出现在某个空间的物体,出现在某个空间。
比如,诗句“体内的声音 /说着大段大段的道白”中的声音,本应出现在嘴中,但作者偏要把它放入体内,通过颠覆自然,制造新奇感。
二是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有二个层面:
层面一:物体生命化。
比如,把本来只能用于描述人的“斜着走进来”,用来描述了光:“作为旁听者 光/斜着走进来”。
层面二:生命物体化。
比如,把本来只能用于描述物的“弹出”,用来描述了人:“目光弹出窗外时”。
通过生物转化,制造魔幻感。
“物体错位”与“生物转化”两个诗技的使用让《一杯下午茶》染上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附文:
一杯下午茶
文/温暖
讶异于静谧
本能地接近真相
一颗心
进入自己也走出自己
渐趋于
透明的样子
目光弹出窗外时
清香不离左右
体内的声音
说着大段大段的道白
作为旁听者 光
斜着走进来
与你融为一体
黄昏 才端起你来
一饮而尽
作者简介:温暖,山西太原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部分诗歌发表于《朔州》、《雪魂》等纸刊,部分诗歌发表在《中国诗歌学会》等网络平台。一直坚持安静地写诗,自然地呈现。
陈泽亮,中共党员,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淮南五中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大西北诗人》杂志签约作家,中诗网特邀编辑,中国诗歌报吉林编辑部诗评部主任,《西北凤凰诗社》社长,现代诗歌文媒美国总社社长,曾在《中国华文教育》《同步悦读》《大西北诗人》《四川人文》《泰山青未了诗社》《诗歌联盟》等网站、杂志、平台等发表诗歌近三百首。 2017年,本人撰写的《把家庭教育过程伦理化》《把家庭教育力度课程化》《建立高效家长学校课堂的两大途径》《四个举措抓实家庭教育工作》等五篇文章分别被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浪网、财经腾讯网和凤凰网所转载。 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