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余为长孙,重慈常耳提面命,如今一别,竟阴阳两隔,再无相见,今作一文,以悼先人之恩威。
余由京城至并州途中,陡接家母信,信曰:重慈弃吾等而去。寥寥数语,如晴空霹雳,道尽世间悲凉,痛从中来,不可断绝,吾口含右拳,啜泣不止。
自余记事起,祖母佑护,长居老宅,饮食起居全仗翁母照料,遥想二十七年前,不可不谓之天伦之乐,重慈常言,“吾孙聪慧,三岁已知大,七岁亦看老,无愧于郭家之长孙。”如今看来,吾有愧于祖母,未能撑起郭氏之名望,祖母之寄托。
余幼时常与祖母赴基督教堂,祖母常立于台上颂读《圣经》,吾时年幼,不懂其意,祖母常不厌其烦读之唱之以释奥义。常年如此,不断不破。至今想来,余三观之建立,祖母高屋建瓴,福泽子孙。
及吾年长,赴晋阳求学,长居六百里以外,得闲探望祖母,祖母常念,“吾孙俊俊,吾之幸幸。”眉眼之间,笑意盎然,祖母常握吾之手,嘘寒问暖,恐在外恶人相欺,怕世间人心不轨。年年如此,吾心之暖若骄阳之辉。余何曾不知,重慈于吾之怜念,又何止六百里?每思及此,泪从中来。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及重慈年岁已高,疾病缠身,终日食药,不时就医,艰难困苦,亏祖父悉心照料,家严及叔父、姑母常伴左右,聊以慰藉病痛十之一。至祖母病重,辗转求医于平城与灵丘之间,终日惶惶,疼痛难忍,难得片刻舒缓,吾于前几日探望,重慈呼唤,“吾孙好儿,喂余以冰,腹中有火,焚吾至心。”家严及叔父不忍其多食,聊聊数块,便不再给予,吾坐祖母之旁,心中不忍,向隅而泣,之后,重拾冰,寥寥喂之,祖母大悦,呼:“世间好食,莫过于冰。”吾心又紧,哽噎不止。
不日,重慈竟痊愈,母亲谓之家严,重慈此劫已过,汝可安心。家严闻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吾亦如此,于是,重赴晋阳以求功名。然不过数日,重慈竟撒手人寰。偶想起,前几日天色大变,毫无征兆,大雨倾盆。余心当时一颤,莫名悸动,如今想来,定是重慈走时念吾于心,血脉相承,才有彼时种种。
汾河呜咽,恒山含首,重慈宅心仁厚,一生向善,常以己度人,重慈操劳一世,抚育三子一女,另,有三孙一孙女一外孙女,呕心沥血,吾为长孙,福泽更盛,瞻顾遗迹,重慈音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零一七年闰六月二十五
长孙灏川亲笔于晋阳
自余记事起,祖母佑护,长居老宅,饮食起居全仗翁母照料,遥想二十七年前,不可不谓之天伦之乐,重慈常言,“吾孙聪慧,三岁已知大,七岁亦看老,无愧于郭家之长孙。”如今看来,吾有愧于祖母,未能撑起郭氏之名望,祖母之寄托。
余幼时常与祖母赴基督教堂,祖母常立于台上颂读《圣经》,吾时年幼,不懂其意,祖母常不厌其烦读之唱之以释奥义。常年如此,不断不破。至今想来,余三观之建立,祖母高屋建瓴,福泽子孙。
及吾年长,赴晋阳求学,长居六百里以外,得闲探望祖母,祖母常念,“吾孙俊俊,吾之幸幸。”眉眼之间,笑意盎然,祖母常握吾之手,嘘寒问暖,恐在外恶人相欺,怕世间人心不轨。年年如此,吾心之暖若骄阳之辉。余何曾不知,重慈于吾之怜念,又何止六百里?每思及此,泪从中来。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及重慈年岁已高,疾病缠身,终日食药,不时就医,艰难困苦,亏祖父悉心照料,家严及叔父、姑母常伴左右,聊以慰藉病痛十之一。至祖母病重,辗转求医于平城与灵丘之间,终日惶惶,疼痛难忍,难得片刻舒缓,吾于前几日探望,重慈呼唤,“吾孙好儿,喂余以冰,腹中有火,焚吾至心。”家严及叔父不忍其多食,聊聊数块,便不再给予,吾坐祖母之旁,心中不忍,向隅而泣,之后,重拾冰,寥寥喂之,祖母大悦,呼:“世间好食,莫过于冰。”吾心又紧,哽噎不止。
不日,重慈竟痊愈,母亲谓之家严,重慈此劫已过,汝可安心。家严闻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吾亦如此,于是,重赴晋阳以求功名。然不过数日,重慈竟撒手人寰。偶想起,前几日天色大变,毫无征兆,大雨倾盆。余心当时一颤,莫名悸动,如今想来,定是重慈走时念吾于心,血脉相承,才有彼时种种。
汾河呜咽,恒山含首,重慈宅心仁厚,一生向善,常以己度人,重慈操劳一世,抚育三子一女,另,有三孙一孙女一外孙女,呕心沥血,吾为长孙,福泽更盛,瞻顾遗迹,重慈音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二零一七年闰六月二十五
长孙灏川亲笔于晋阳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