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1943年,从五六岁就上山打柴
叫打柴,实则是割茅草、刮草根、拾树枝树叶
还有,刨庄稼收割之后的根须
故乡太行山区,只有沟谷处才有果树
山上全是短草,所以打柴非常困难
家里做饭,尽量节省烧柴
为了取暖,锅灶都是与睡觉的火炕相通的
冬天做完饭后,要把灶口挡上
避免冷风吹进炕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山区保护青山,禁止打柴
推广沼气灶,解决了烧柴的困难
他进城上学和工作,条件比农村好些,但是
要自己用手推车到煤场买煤拉回家
再到木材厂买木拌树皮运回家
好在他正当四十来岁,身强力壮,能吃苦
锅灶吹火工具,他就先后用了好几种
先是木风箱,继而手摇风轮,后是电动风轮
后来又发明土暖气,边做饭,边烧暖气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亲手操作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城市平房变楼房
家庭土暖气变全市集中供热,睡炕变睡床
做饭不用煤了,先后用煤气、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
他五十多岁时,自扛煤气罐上四层楼家里,有些费力
六十多岁时,石油液化气公司专人送气罐到家里
七十岁以后,全市安装天燃气管道,解放了体力
从烧柴到烧天然气,彷佛是随老人体力变化递进的
老人几十年来的生活条件,也是与时俱进的
他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大变迁
值得回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