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我想通过父亲捡破烂与“我们”断舍离行为的对比,反映不同代际的生活观念差异以及现代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
父亲从来不空手回家,
把什么都往家里拾。
一只不胜饱满的谷穗,
一片残破的布头,
一截尚未干透的柴火棍,
一枚锈蚀的螺丝钉,
……
老年时去赶集,
主要任务就是捡破烂,
饮料瓶,易拉罐,啤酒瓶,
用细麻绳串成一串,
全都抖落进草房,
堆成小山。
刚开始还有人来收购,
最初两毛钱一个啤酒瓶,
一毛钱一个饮料瓶,
五分钱一个易拉罐。
后来没有人收购了,
他还往回捡拾,
依然堆放进草房,
满到溢出草房门。
后来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包括父亲!
我搬过无数次家,
从农村到县城,
从县城到省城,
从省城再到都城。
刚开始搬家恨不得把墙皮都刮下来搬走。
到后来,
搬走的东西越来越少,
而丢弃的东西越来越多。
仔细算来,
这么些年搬家扔掉的东西,
比我们结婚时出租屋所有家当都多出数倍。
我们扔掉了好几个家!
后来搬家少了,
富有的我们也会定期清理。
隔夜的食物,
倾倒在溢满的分类后的垃圾桶。
不时新的衣服鞋子,
全都扔进小区的爱心捐赠箱。
不趁手的家具电器,
全都堆在小区的垃圾转运站。
美其名曰断舍离。
父亲捡拾的破烂本可回归自然,
我们丢弃的“断舍离”却制造着新的污染。
父亲捡拾的是什么?
我们抛弃的是什么?
我仿佛看见:
城市垃圾焚烧炉闪耀的磷火,
正幻化成母亲焚烧父亲旧衣的烟雾。
把什么都往家里拾。
一只不胜饱满的谷穗,
一片残破的布头,
一截尚未干透的柴火棍,
一枚锈蚀的螺丝钉,
……
老年时去赶集,
主要任务就是捡破烂,
饮料瓶,易拉罐,啤酒瓶,
用细麻绳串成一串,
全都抖落进草房,
堆成小山。
刚开始还有人来收购,
最初两毛钱一个啤酒瓶,
一毛钱一个饮料瓶,
五分钱一个易拉罐。
后来没有人收购了,
他还往回捡拾,
依然堆放进草房,
满到溢出草房门。
后来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包括父亲!
我搬过无数次家,
从农村到县城,
从县城到省城,
从省城再到都城。
刚开始搬家恨不得把墙皮都刮下来搬走。
到后来,
搬走的东西越来越少,
而丢弃的东西越来越多。
仔细算来,
这么些年搬家扔掉的东西,
比我们结婚时出租屋所有家当都多出数倍。
我们扔掉了好几个家!
后来搬家少了,
富有的我们也会定期清理。
隔夜的食物,
倾倒在溢满的分类后的垃圾桶。
不时新的衣服鞋子,
全都扔进小区的爱心捐赠箱。
不趁手的家具电器,
全都堆在小区的垃圾转运站。
美其名曰断舍离。
父亲捡拾的破烂本可回归自然,
我们丢弃的“断舍离”却制造着新的污染。
父亲捡拾的是什么?
我们抛弃的是什么?
我仿佛看见:
城市垃圾焚烧炉闪耀的磷火,
正幻化成母亲焚烧父亲旧衣的烟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