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要“触碰那些不可言说的文字”

作者:郁葱   2025年08月19日 09:57  燕赵晚报    466    收藏

081902

郁葱,原名李立丛。当代诗人、编审。著有诗集《生存者的背影》《世界的每一个早晨》《郁葱的诗》等十余部,散文、随笔集《江河记》《俗生记》《艺术笔记》,评论集《谈诗录》《好诗记》等多部。诗集《郁葱抒情诗》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尘世记》获塞尔维亚国际诗歌金钥匙奖。


万物有灵,写诗就是写自己


  第三届河北青年诗人笔会在邯郸广平召开了。邯郸是河北诗歌的福地,我们在这里召开过两届河北青年诗会,举办过“燕赵七子”研讨会,这儿还有建安文学奖等。桫椤给我发信息的时候,我眼睛不太好,一下看成了广府,由于对广府印象很深,所以内心很高兴。不过来之前弄清了实际地点是广平,这儿,我没有来过,反倒让我生出了几分新鲜感。

  之所以对广府印象深,一来它有北方罕见的水城风貌,二来那里有座叫弘济的古桥。这座桥是安济桥——也就是赵州桥的姊妹桥,它俩像双胞胎,但命运与品相却各不相同。与此类似的还有石家庄市于底村的永安桥,年代晚一些。我一直想写写这三座制式几乎相同的桥。

  广府的弘济桥没有赵州桥那么大名气,也少有人为干预,反倒保留了它最可贵的本真——不修饰,不粉饰。这么多年过去,天地变迁,河流改道,当年的河流早已干涸,只剩下了一座桥静静立在那。这真让人感叹岁月沧桑,偌大的天地不动声色就改变了万事万物的模样,哪怕是坚硬的石头、奔腾的流水,也逃不过这般变迁。

  或许有人会问,说这些跟写诗有关系吗?有关系。感受这些能让人更沧桑,更知道时光怆然,明白万物有灵,也如尘埃般易逝。有了这样的感悟,文字的起点自然会高一些。我常常琢磨这些似乎与诗无关的东西,总觉得自己跟它们有说不清的渊源。所以我才说:“写诗就是写自己,写自己对人、对世界的感知。”


写作是德行和品质的传递


  在一次诗会上,朋友问我,这么说是不是显得格局有点小?我告诉他,如果我们这辈子能把自己对人、对世界的认知写透,就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当然,这些感知终究是情绪的流露,所以对一个成熟的诗人而言,关键不在于如何运用技巧,而在于如何驾驭情绪。这就如同许多好诗,有些小诗不一定多深奥,但能滋养人,实实在在影响人的一生。

  记得我二十多岁刚当编辑那会儿,读到鲁黎先生1945年写的《泥土》:“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诗句虽朴素传统,我却不知多少次想它,早已把它当成了座右铭,希望这首诗成为自己的写照,愿意自己最终也成为一条路。这或许是职业编辑的本能与责任吧。这最初的阅读,真重要啊。你说这首诗简单吧,可它偏偏让我感到一种内在的人性和神性。

  之所以提到鲁黎先生,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后来者,一定会受前辈风范和作品的影响。比如我最初接触的诗人田间先生,他似乎只会写诗和编刊物,不通人情世故,也不善交际。所以这么多年,即使我做了很久的主编,也基本上保持着这样的状态。再比如《诗刊》的老主编张志民先生,每次发稿都特意嘱咐我:“简历要写我是河北宛平人。”宛平包括现在的石景山、丰台、海淀等区域,早就划归了北京,我知道那是张志民先生对自己的根基深入骨髓里的眷恋和不舍。我因此尊敬他,觉得我对这块土地也有了一种责任。还有徐光耀先生,他说:“往后,你要把心里的沙子磨平。”所以后半辈子,我都在慢慢磨。也记得牛汉先生、公刘先生、屠岸先生,我们未必有他们那样的学识和智慧,但一定要传承他们的德行和品质。

  我说这些的另一层意思是,一个好诗人一定是对中国诗歌发展,起码是对现当代中国诗歌发展线索了解相对比较透的人。2015年编《抗战诗篇》时,我仔细翻阅了一套十卷本的诗选,发现朦胧诗之后诗坛出现的那些形式和语言,其实三四十年代的诗人们很多都用过。那套书里收录了那么多的名字,可最终能被记住的没剩下几个。想起来真让人感慨。


既要好好写诗,也要好好生活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不大的县城里,那儿的日子不疲惫、不紧凑,如果不去感悟,好像也不会有多少深意,但它松弛的氛围,容易培养人恬淡、安然的性格。我一直期待着,把这份性子融进笔端,然后写一种冷静且有内涵的文字。

  写作本质上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人越写,心态越好、状态越从容,也越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有的人把自己写得很躁、很闹,写得心绪不宁、焦虑难安,这实在不是好状态。还要提醒我们的年轻诗人们,诗歌和写诗固然是极致的美好,但诗坛这个“圈子”也是个小社会,社会上有的种种,这个圈子里都有。所以要重复我曾经对年轻诗人们说过的话:“第一不趋同,第二不老化,第三不是非。”无限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许多芜杂自然就能摆脱。

  做艺术跟做人,道理基本相通,最终看的还是人的品质。大家既要好好写诗,也要好好生活。期待着年轻诗人们互相热爱、互相欣赏、互相提醒、互相认同,搀扶着走路,一步步都走稳、走好。我曾经在访谈中提到过:“真正的好诗人都相亲相爱,真正的好诗人都是内心开阔、心溢良善的好人。”

  

诗人要触碰那些不可言说的文字


  当下,诗人们似乎普遍对AI抱有焦虑。我一直觉得AI终究是技术,而诗歌是艺术,二者有质的区别。AI对我而言,仅仅是个工具而已。就像早年计算机赢过国际象棋大师,但最终下棋的还是人,而不是机器。再者说,如果诗人们有十足的自信,自信AI写不过超越自己的作品,相信自己能在诗中表达出AI难以触及的灵魂意境,那又何谈焦虑呢?我不认为那些具有强烈个人特征的诗,是AI能够模仿出来的。如此看来,实在没有什么可焦虑的。前两天我在微博中说:诗人要“触碰那些不可言说的文字”,连诗人都觉得难以言传的表达,AI更无从把握。

  说到这里,很有感触地想到两个特别的数字:2025年,既是《诗神》创刊40周年,也是《诗选刊》改刊25周年。想起这两个数字,感慨太多,感觉几乎是贯穿一生的分量。借此机会,深切地怀念一下我们的《诗神》——我已经为《诗神简史》写了20万字,打算等我再老些,老到写不动别的文字时,再慢慢完成它。

  再谈谈《诗选刊》,在我担任主编的十几年里,刊物几乎没有办刊经费,改刊的那一期,编辑部人员只有我和张庆岭两个人,还有七八位业余时间无偿为刊物选稿的作者。那时候太难了,正因如此,才更要用心办好刊物。怎样办好?我想到了铁凝在刊物改刊时对我说的话:“选最好的诗人,选最好的诗。”刊物一定要有大格局,不狭隘。同时也为在座的和不在座的所有诗歌期刊的编辑同仁们送上祝福——这么多年过来,我深知办刊物的不易。


(注:本文为根据作者2025年6月30日在第三届河北青年诗人笔会上的发言整理)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是星辰,也是诗
  2. 明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3.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4. 巴山夜雨延绵的诗意
  5. 上海书展|打开情绪盲盒,找到属于你的“诗歌处方笺”
  6.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7.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8. “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征集计划第二季在京发布
  9.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10.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直播预告 | 中国诗歌地图 · 嘉兴儿童诗专场
  3. 青春诗笔写新篇——由《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想到
  4. 新时代少数民族诗人展之七:杨静的诗
  5.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新时代少数民族诗人展之六:龙树荣的诗
  7. 中国诗歌学会赴山丹采风调研
  8. 回归真诚的自然诗歌书写
  9. 爱情诗歌的常态与异化写作——从诗集《骑着月亮飞行》谈起
  10. 诗歌大擂台第32期“十佳诗歌”评选(C组)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