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25年7月24日写于昆明盘龙区,因前段时间遭遇网暴和造谣,对人性善恶、艰难险阻和坚定的创作心态有所感悟而作。
蜉蝣天地百秋身,
莫问前因与后尘。
尘途奔走终成客,
独立滇域影自亲。
昔业如烟牵旧忆,
初朋似水淡于醇。
酒阑无侣邀明月,
茶冷空余昨日春。
语到舌尖防剑影,
行来座上避嚣嗔。
蜩螗满耳偏称俊,
草莽翻多济世仁。
勘识善恶知人性,
晓窗半榻梦为邻。
夜雨一灯笔作伴,
许把红尘付视听!
莫问前因与后尘。
尘途奔走终成客,
独立滇域影自亲。
昔业如烟牵旧忆,
初朋似水淡于醇。
酒阑无侣邀明月,
茶冷空余昨日春。
语到舌尖防剑影,
行来座上避嚣嗔。
蜩螗满耳偏称俊,
草莽翻多济世仁。
勘识善恶知人性,
晓窗半榻梦为邻。
夜雨一灯笔作伴,
许把红尘付视听!
注释:
《余生偈》注:偈(jì),梵语颂诗,用示警悟。蜉蝣(fú-yóu),朝生暮死之虫,喻人生短促。滇域,云南,借指幽独之境。蜩螗(tiáo-táng),蝉也,喻群小喧嚣。勘识,洞观之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