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我的诗歌写作履历——由诗集《履历》引发的相关回忆

作者:燎原   2025年07月21日 10:31  星星诗刊    359    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21_102154_227


燎原,当代诗歌批评家。威海职业学院教授。著有《海子评传》《昌耀评传》等专著多部。


> > > >我的诗歌写作履历

——由诗集《履历》引发的相关回忆


本世纪初,我曾多次称自己为“前诗人”。这是因为时常有一些关于我的介绍,称我为诗人,而我已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不再写诗,因此,只能以“前诗人”自谓,避免名实不符。

仔细回想起来,我的诗歌萌芽期很早,似可追溯到我在陕西老家读小学时。有一天,我得到一本名为《杨七郎打擂》的小人书,便迫不及待地在课堂上埋头看起来。当看到攻擂的少年杨七郎将权臣家的恶少踢下擂台,正为之心花怒放时,书却被老师突然收走。晚上回家后,我先是失魂落魄地做完作业,继而是愤怒,接着越想越愤怒,遂恍若为杨七郎的神武气概所附体,我在作业本的最后一页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分行文字。大意是读课外书无罪,我绝不服气之类。结果第二天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斥我的第一句话便是,没想到啊,你还是个诗人!

多年后想起这段往事,我对“愤怒出诗人”之说就有了特别体会。而我与诗的羁绊始终缠绕着某种隐秘情愫。比如,当我看到黄昏巨大的落日映红村外的田野,而四周鸦雀无声时,竟有了想流泪的感觉,而且还真的拿出了铅笔和纸,只是没有写下任何字句。

我平生第一次发表诗歌,是在1977年的《青海日报》上,一首香烟盒大小的时政抒情诗,署名为“青海农机工具厂工人唐燎原”。而不久后再发表时,我的诗作已升级成“两个香烟盒”,署名则变更成“师范学院中文系唐燎原”。从此,我在这种流行的诗风中迅速有了“燎原之势”,名字也随之成了燎原。

1979年,我结识了刚刚回到《青海湖》编辑部的诗人昌耀。读过他的一些诗歌后,我像被漩涡骤然吸入,遂决定更换写作方向。由此开始,我一方面醉心于《山海经》《亚洲腹地旅行记》《草原帝国》这类著作的阅读,一方面沉浸于黄河源头、柴达木盆地及西藏、敦煌、帕米尔高原、西夏王陵等西部大地的游历……

我由此进入了真正的诗歌写作,开始在省外的一些报刊发表作品。那个年头,大家都讲究发表作品的刊物级别,而我的相关记录有:1985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十多行短诗《牛的雕塑》;1986年和1987年先后在《诗刊》发表《汉槐》和《沉舟》两首诗作;《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发表了我在祁连山采风后所写的《雄鹿》一诗。还有个特殊记录——《萌芽》1988年第1期发表了我创作的名为《创世纪》的组诗,并获得了该刊的年度诗歌奖。第二年春季,我先是前往上海,又转场到江苏金坛的活动举办地,切实享受了一回诗歌带给我的荣耀,更由此获得了一个特殊待遇:由杂志社资助,为我出版一本诗集。几经延宕,这部名为《高大陆》的诗集作为“萌芽新诗丛”之一种,于1996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个时候的我,应该算个像模像样的诗人了,但这部诗集的出版并未让我顺风扬帆,反倒更像是对诗歌一次富有仪式感的致敬和告别——我的诗歌生涯已于这之前的1992年戛然终止。

终止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我于这一年的年底从青海调动到了威海,这一调动像是突然抽去了供给我地理气场的脚踏板,我的诗歌写作由此悬空。为此,我还专门写过《高原与海:悬置中的箫声》这样一篇短文。其二则是基于我对自己新的认识,其实从1979年起,我在诗歌写作的同时就开始了诗歌评论。先是关于昌耀及青海本土诗人的评论,继而是关于西部诗歌及西部诗人的评论,再接着,是关于海子和国内先锋诗人的评论,一路风生水起。到了1992年初,我应邀撰写的《西部大荒中的盛典》一书付梓(当代诗歌研究中第一部谈论西部诗歌的专著),而我倾力最多的诗歌创作却未达预期。就这样,我再次更换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从一名诗人变为研究诗人、撰写评传的评论家。

再次进入诗歌写作已是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此时,我因不时参加各地的一些诗歌活动而被要求交“作业”,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诗歌书写。这个“断断续续”的意思是,人们并没有由此看到一位“前诗人”的满血复活,却也不乏对重新出场者的新奇关注。一位毕业于北大、在美国某高校任教的诗人偶然看到我的诗歌后,特意托人与我联系。另一位诗人朋友在微信中转发我的诗歌时,特意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羡慕有经历的诗人。”这就是说,我是一个有经历的诗人,我在诗歌中写出了自己的经历,我的诗歌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元素,而让他的心为我动了一下。

这个说法也让我蓦然心动,回过头来看我从早年到现在的诗作,其实就是由个人人生履历和精神文化履历交织而成,并因此有了某些特殊意味。

那么,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履历。

我1956年出生于青海某骑兵团营地,其时我父亲与他们那一代骑兵正驰骋在青海南部草原,并担任过护送班禅大师进藏的任务。而那些叱咤风云的战马,也成了我心中的永久情结。

五岁时,我随母亲回到陕西关中的唐家村老家。老家留给我深刻记忆的,除了黄昏中的落日,就是村庄北面二十里处九嵕山顶的唐代昭陵,它高兀巍峨,俯视了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那里有来自西域的六匹天马,它们曾随秦王李世民征战,此后又以“昭陵六骏”的不朽石雕驰名于世。

读高中时我又随母亲回到青海,1973年冬,我与一群同龄人一起,跨过黄河上游一道大雪中的浮桥,成了一名在汉藏民众中杂居的“仄歪着腰身”的知识青年。

接下来便是1975年回城,我在一家千人大厂中做复杂刀具车间的车工,操作C—620车床;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青海师范学院中文系七七级学生。毕业不久,我成了一家报社的编辑兼记者,由此得以时常行走于辽阔的西部大地,直至1992年底调入威海。而地处山东半岛的威海本就属于黄河出海口的延伸地带,这也就意味着,我人生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就是由这样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大河所贯通,正像我的个人履历。

我的诗歌写作也是这样,随着我人生履历的主线时断时续。直到2024年,我再次获得了出版一部诗集的机会,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二部诗集,以及诗集标题《履历》这一顺理成章的命名。《履历》中的作品,由我前后两个时期的诗作所构成,是我从两个时期的诗作中一再筛选的结果,并分为上下两编。

这里先说一下我早期的诗作。我早期诗作的数量比较庞大,而我筛选出来的只有三十来首。它们基本上呈现了我早期的写作轨迹和心灵轨迹,也再现了一位青春期的诗人从最初的单纯走向复杂,进而在青藏高原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宏大时空里,天马行空的汪洋恣肆——主要指《黑旸山》《高大陆(上)》《高大陆(下)》这三部长诗。《黑旸山》的主题比较明确,属于高原上的草原原生文化范畴,它以冰雪与灾难为基调,刻画高原生命族群在严酷的大自然中历经劫难终获重生的生存图景。而两部《高大陆》则是对高原大时空的玄想和史志性书写。前者涉及生命起源和史前神话,及其之于现代生存所投射的驳杂信息。后者大致是高原上的沙漠戈壁,它以沙漠与火为基调,勾连高原地质演化史,尤以沙漠腹地石油开采者为原型,构筑起创世神话般的现代史诗。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下,“高大陆”是我为青藏高原自造的一个语词。这个语词在我1987年发明出它之前,可谓前无古人,但却后有来者。若干年后,它不但出现在一些西部诗人的诗作中,还显赫地印在某些诗集的标题中,诸如“高大陆上的吟唱”之类。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它居然还成了某些个人网站和企业集团的名字。

另有一件事也需要一提:在编选早期作品时,我意外地发现了著名编剧邹静之为《黑旸山》撰写的一篇短评:《〈黑旸山〉的结构及其他》。此文与《黑旸山》一起发表于1988年第8期的《西藏文学》——按该刊惯例,每逢重点诗作即配发评论,时任编辑马丽华特约邹静之执笔(在此附带提一句,该刊1985年发表昌耀的《慈航》时,我亦受邀写过《诺亚方舟:彼岸的赞美诗》一文。这也是有关《慈航》最早的一篇评论)。邹静之当时是《诗刊》编辑,同时是一位写出了极出色的诗作,却无意于诗歌功名的诗人。多年后,当他以《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一系列影视作品成为王牌编剧时,估计很少有人还记得他的诗人身份。而这篇评论此次再读,其对作品透彻的洞察和中肯指说,让我有如遇知音般的珍贵之感,因此,特将此文收录于诗集之中,为过往的岁月留下一份存档。

最后,再简要说一下我现今的作品。与早期诗歌浓郁的游牧文化元素和史诗指向的高蹈风格相比,我现今的诗歌则转向无明显题材指向的随心所欲——在寻常事物中体认隐秘的诗意,并且在语言呈现上更倾向于扎实、准确,把话说透的表达。我想这两者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在不同的阶段书写不同的诗歌,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灵诚实,正如我在《落日观察》一诗中的体认:“我所观察到的落日不是陨落而是诞生/一种在燃烧中诞生的/贮满伟大的疲惫,磅礴而又晶莹的生命。”这样的体认,无疑来自生命经验之于我的赋予。


——选自《星星·诗歌理论》2025年6期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双基时代文学本真性的哲学探析
  8.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9.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E组)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