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小暑三候: “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温风不至,国无宽教。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鹰不学习,不备戎盗。”——摘自《逸周书-时训解》
小暑三候与反候,
根连着《诗经-七月》所描绘的一年四季农耕百事全景图,
又是中华文明参天大树上伸出的生态政治思想枝条。
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神州大地祈盼的两种大气候,不可或缺。
温风来了,闷热熏蒸到极点,
却对秋粮作物生长有利,
带动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降下甘霖。
人体借力阳气外发,驱逐积寒,
防暑邪的同时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治国者应效仿看似威猛却代表天道有序的温风,
宽松的仁政,依赖严慈并济的手段。
“小暑,六月节”,
“蟋蟀居辟”,是说刚刚完成羽化的它们伏藏于洞壁,
羽翼未丰,尚不具备去田野生存的能力。
如若六月能听到蟋蟀的鸣唱,其声哀惨,
仿佛国君不恤民力不察民情急迫施行暴政。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又名促织的可爱鸣虫,
喜欢人间烟火,一生都奔波在追逐温暖的路上。
将小暑二候称作“蟋蟀居宇”,
错谬出在《吕氏春秋》。
吕不韦和他的门客读《诗经-七月》并不用心,
将蟋蟀“八月在宇”误为周历时间,
转换成夏历(农历)便成了六月。
须知《诗经-七月》同时使用两种历法,
凡“月”定属夏正,凡“日”必为周正。
或许周人有以日代月,主宰时间的宏愿,
但几千年逝去,岁月依旧是岁月。
月让人平静舒缓,
日让人匆迫煎熬,
一月,二月……?还是一之日、二之日……?
历史和人民推崇前者,选择了夏历。
“鹰乃学习”,是雏鹰开始练习飞翔和搏击,
“习,数飞”,反反复复地飞,
“学习”一词是鸟类教给人类的。
鸟类里最勇猛的是鹰隼,
像人类里最勇猛的军人。
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
难以抵抗外敌入侵。
鹰飞的高,看的远,
往往是先发制人,主动进攻的一方。
2025.07.06
根连着《诗经-七月》所描绘的一年四季农耕百事全景图,
又是中华文明参天大树上伸出的生态政治思想枝条。
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神州大地祈盼的两种大气候,不可或缺。
温风来了,闷热熏蒸到极点,
却对秋粮作物生长有利,
带动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降下甘霖。
人体借力阳气外发,驱逐积寒,
防暑邪的同时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治国者应效仿看似威猛却代表天道有序的温风,
宽松的仁政,依赖严慈并济的手段。
“小暑,六月节”,
“蟋蟀居辟”,是说刚刚完成羽化的它们伏藏于洞壁,
羽翼未丰,尚不具备去田野生存的能力。
如若六月能听到蟋蟀的鸣唱,其声哀惨,
仿佛国君不恤民力不察民情急迫施行暴政。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又名促织的可爱鸣虫,
喜欢人间烟火,一生都奔波在追逐温暖的路上。
将小暑二候称作“蟋蟀居宇”,
错谬出在《吕氏春秋》。
吕不韦和他的门客读《诗经-七月》并不用心,
将蟋蟀“八月在宇”误为周历时间,
转换成夏历(农历)便成了六月。
须知《诗经-七月》同时使用两种历法,
凡“月”定属夏正,凡“日”必为周正。
或许周人有以日代月,主宰时间的宏愿,
但几千年逝去,岁月依旧是岁月。
月让人平静舒缓,
日让人匆迫煎熬,
一月,二月……?还是一之日、二之日……?
历史和人民推崇前者,选择了夏历。
“鹰乃学习”,是雏鹰开始练习飞翔和搏击,
“习,数飞”,反反复复地飞,
“学习”一词是鸟类教给人类的。
鸟类里最勇猛的是鹰隼,
像人类里最勇猛的军人。
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
难以抵抗外敌入侵。
鹰飞的高,看的远,
往往是先发制人,主动进攻的一方。
2025.07.06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