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新书发布会于2025年6月28日在北京举行,样书在此之前也一一寄出,收到书后的青年诗人们会是怎样的反应,为此列了四个问题。当然,每位诗人的回答是不可能一致的。所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后,又会延伸出话题。那具体是什么呢?请看:
固定的访谈话题:
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您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有了这本书,想参与访谈,欢迎给我们投稿,谢谢!投稿方式:请登录中国诗歌网(www.zgshige.cn),每日好诗旧体诗栏目,标题请注明“访谈投稿”四个字。)
访谈人:王悦笛
话题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答:2025年6月27日收到。
话题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答:拍照记录,发给亲友。
话题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王悦笛、杨强、李明、蒙显鹏。
话题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诗是最经济凝练的艺术,传统诗词是汉语表情达意叙事言理臻于艺术的最简洁、最雅正、最深刻形式。好诗标准很多且难言,对个人阅读而言,能会心者即是好诗。
延伸话题1:真的是简单直接,“能会心者即是好诗”说的好。假如让您从书中只选一首作品推荐给大众,你会推荐哪一首?这首是您所说的“能会心者”的作品吗?
答:推荐邢建建《北漂》。
北漂
邢建建
储备春天梦,忽然成北漂。
未知地铁线,暂许南二桥。
入夜蟑螂出,趁月梨园逃。
梨园没有果,隔壁藏着猫。
中介偷跑路,房东贴封条。
几番争与辩,还需付现钞。
逢疫多不易,何必更言糟。
五月连七月,离离复迢迢。
再三搬迁后,辗转到燕郊。
临近潮白河,不挤他人巢。
房间虽说小,楼层却很高。
一望八千里,万象一秋毫。
题材现实,风格亲切而略带荒诞,是新陈调和、雅俗互用之作。读了这篇作品就知道,当代青年诗人既有反映现实的笔力,也有结合古今中外的手段,可为当代漂泊大城市者所共同会心赏玩。
访谈人:甄艳芳
话题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答:2025年6月27日,下午五点收到了书。
话题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答:第一时间拆封,阅读,一直到晚上差不多九点。
话题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答:目前最喜欢的王悦笛的《永遇乐·父亲自行车后座风光》,让我感受到那份深切的情感,也代入了同样的童年时光。吴健的《鹧鸪天·新阅读》,新的笔触、新的题材,却与诗体无一丝相悖,是我学习的方向。
曾入龙的三首俱佳,犹喜《临江仙·某种心情》“我如星璀璨,亦似月孤单”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吕星宇的《临江仙·梦忆少年事》上阕回忆,下阕怀念,情感真挚,用语流畅,让人不仅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
王十二的《客至》小句子,大感情,“一杯盛满洞庭春”,诗者之狂,诗者之真也。
刘斌的《即目示儿》高低一一是苍生,写实,入心,《岁末返乡,表弟冒雨来接》“话到双亲多疾处,天浓如墨水如麻”,读来潸然泪下。
唐本靖的《临江仙·暗恋》“愈分明却愈朦胧。当时三两句,心底万千重”,读罢会心一笑,暗恋情思跃然纸上。
曾雨冬《那时我们还年少》“拼音缩写遍书册,都是前排少女名”读后十分感慨,惟真情才是诗最可贵之处。
话题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答:诗是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弦,被拨动时刻奏出的音符。好诗应能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那份柔软,并能够与之一起感动。
延伸话题1:对于印象深刻的作品,你选了很多,而且着重一个“新”字。假如让你只选一首作品推荐给大众,你会推荐哪一首?原因是什么?
答:一首,有点难。我推荐吴健的《鹧鸪天·新阅读》。
鹧鸪天·新阅读
吴健
手捧终端电子书,翻篇停页尽随吾。触屏速写挥毫墨,按键轻敲码字符。
无数卷,一盘储,液晶平滑纸犹粗。光纤网络呼神器,云上书香不可辜。
新的笔触、新的题材,却与诗体无一丝相悖,是我学习的方向。
访谈人:殷鑫
话题1:您是什么时间收到《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这本书的?
答:6月28日是个好日子,幸福的日子,我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当代青年诗词一百人》。
话题2:您收到书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答:收到书后,下午见了一位老友,送给她一册。翌日晨间,拍照发到家庭微信群,给爸爸妈妈分享。他们现在临时住在墨尔本给妹妹妹夫带娃。书里面手录拙作三首,第一首就是我的小外甥出生时,写给远在他乡异国的小家伙和他姐姐的。难得忍到现在,还没发朋友圈,早晚必发。
话题3:书中哪几位诗人的作品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答:闫赵玉《生查子·深秋校园漫步,偶有落叶缀衣上,拂之不肯去》词,如她的另外二词,都如梦幻之境,是才人韵致,尤其《生查子》因拂拭衣上落叶而生绮想,树叶一岁一枯荣,真仿佛此生他生,似是“乐生”文学传统的延展,又像是对佛家“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思想的文学演绎,作者情缱绻,读者意难平。
王黎娜《满路花·月》,真如其词所云,“堪清绝”。“清绝”二字,大概也可以统括王词的风格。“也莫朦胧,误他几度芳节”,在此大暑之日,可以醒世人耳目,因书为折扇。又过片“年华如水,暗浣香笺血”,檃栝宋人“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词意,比拟清奇,意新词密,摇曳心旌。
话题4:诗是什么?好诗又是什么样的?
答:诗就是人对世间万物各种情绪的表达,用最接近自己灵魂的语言,刻画一个个永恒的瞬间。我心中的好诗,是读之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情不自禁将自己带入诗中情境。
延伸话题1:难得在印象深刻的作品中是以《词》为主的,相对来说,词比诗更难让读者眼前一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或者正如闻一多先生所指出,律诗(或也包括绝句)相比“新诗”更难与内容发生关系,这次我为形式更加灵动的词心而驻留了。从自己阅读古人诗词作品的经验来说,我一直苦恼词不好记忆,即便是乐天近千言的《长恨歌》,似乎也比耆卿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要更容易记一些,而且也更难忘。当然这只是经验。就今日流行歌词来说,我也常常哼曲忘词。齐言比杂言要难记忆,可能是某种事实。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近体的格律形式单一,组合规则,学习近体诗的人多。而填词比较麻烦,绝大多数的词“曲”已经失落,只能依谱而作,规律性也有,比如很多句式与律绝相仿佛,句中音步平仄相间,但句(逗)的组合就不那么规则了。此外,词的押韵也更复杂一些。学写的人少些,用作交流媒介也就比诗少一些,受众(读者)也因此少一点。
但词形式甚至声情上比诗“曲折”,适合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似乎更能感染人。当今流行歌词等“新诗”,要比诗词更多受众,应该是同理的。而在当代诗词内部,诗的受众似乎比词多,这确实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原因或如上述。究竟如何,不敢肯定的。
延伸话题2:假如让您从书中只选一首作品推荐给大众,你会推荐哪一首?请说出您的理由。
答:假如只选一首推介,拟荐闫赵玉《生查子·深秋校园漫步,偶有落叶缀衣上,拂之不肯去》词。
生查子·深秋校园漫步,偶有落叶坠衣上,拂之不肯去。
闫赵玉
似焰烬残灯,似蝶飞虚岸。似羽坠霜风,似梦轻身幻。
树树缕金衣,赴死如华宴。来会在他生,认取芳菲灿。
推荐理由:词在衣边,情怀无边。有物无物,有心无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诗人一心而已。
购书请长按二按码
编辑:邢建建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