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冲诗学专著《自然与诗境》学术分享会举办

作者:钟禾   2025年06月24日 10:53  中国诗歌网    2093    收藏

062400


6月15日,由南通市文联、南通市图书馆主办,南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万冲专著《自然与诗境——中国新诗中的自然书写》学术分享会在南通市图书馆举办。

南通市评论家协会主席靳新来主持分享会。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通大学、南通市评论家协会的2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062401


《自然与诗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4年8月出版。该书系统研究了中国新诗的自然书写问题,从自我与自然、民族国家与自然、人境与自然、心性与自然等层次,论述了现代诗人书写自然的具体形态,勾勒出新诗依凭自然重新开拓出天下境界的进程,探讨了新诗融自然、生命、形式于一体的自由美学原则。这一研究思路,能够为新诗的发生与发展、词与物的关系、境界的生成等重要诗学问题,带来新的观照视角和阐释策略。

中央民族大学敬文东教授认为,《自然与诗境》探讨六朝以来山水诗画对山水的“发现”与媒介(语言)的关系,古典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深刻影响了观照山水的方式。敬教授尤其肯定专著对现代汉语中“看”的观察:古典诗营造“可感”的氛围(身临其境),而新诗的“看”强调“可视”的真实性(自我监督下的观看),这体现了从“山水”到“风景”的转变。这本著作还触及山水/风景与文学社会学的关联,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是同类研究中非常具有价值与贡献的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夏可君教授指出,建构基于中国经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是迫切需求,而万冲博士的专著《自然与诗境》为此做出了重要努力。该书聚焦“自然”这一核心而困难的概念,直面现代性转型中自然观的复杂嬗变,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主体性确立难题。这本书的核心贡献在于深入探讨了“自然与自我”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该书精辟分析了中国传统自然观及其现代困境,梳理了中国现代诗人如何以不同方式回应自然美的危机与农业社会的转型阵痛。另一方面,该书深刻剖析了现代抒情主体在复杂现实下的“苦涩难言”状态,并探索其确立的可能路径。《自然与诗境》将中国自然概念置于现代性复杂语境中,运用丰富理论资源,展现出罕见的理论自觉与宏大构想。该书通过自然与自我的辩证互动,不仅清晰表达了自然书写,更实质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性批评话语的建构,其理论前景无比广阔。

南通大学文学院张同铸教授指出,《自然与诗境》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地揭示了中国新诗如何实现了从传统山水(出世、静观、象征) 向现代风景(入世、交融、生命伙伴)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在观察方式(焦点透视)、功能(民族认同载体)和本体(生命共在)三个层面的超越,同时继承了“天人合一”的生命律动思想。该书体系严谨、洞见深刻,并建议补充分析赵野《春望》等作品丰富其论述。

南京大学文学院颜炼军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自然观在文学艺术中的演变。中国古典美学(如园林、盆景、古诗)的核心是“相似性原则”,将自然物象与人意、宇宙相连。近代以来,这种古典自然观在遭遇西方科学思维的影响时,虽被尝试运用,但未能成功转型;而现代白话诗则面临如何在新的语言体系和时代背景下重构“自然”与“诗境”的复杂问题。颜炼军引入西方自然观,如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性、奥维德的神话变形、维吉尔的牧歌、浪漫主义自然神学等,作为比较视野,强调“诗境”在现代对于重构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指出《自然与诗境》的研究虽因博士论文体例有所限定,但触及了关键维度并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南通大学文学院刘成才教授指出,《自然与诗境》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能以“诗心解诗”,尤其对难懂的当代诗歌的分析,常让人豁然开朗,这得益于他自身的诗人身份和创作经验;二是其行文平实不炫技、不玄虚,避免了某些评论文章“比诗更难懂”的问题,例如对张曙光诗歌的分析。并给出修改建议,书中将现代(胡适时期)与当代(1980年代后)诗歌的自然书写合二为一,但缺少对1949年后至1980年代(如“十七年”时期)的过渡分析,结构上略显跳跃,这可能是博士论文扩充时造成的,建议未来修订时补充完善这段历史衔接。

当代著名诗人赵野认为,《自然与诗境》在中国当代诗学中具有建构意义。书中探讨的核心“自然”概念在东西方语境中差异巨大,如艾布拉姆斯《自然的超自然主义》中的“自然”指世俗系统,而我们的“超自然主义”则不同。在中国诗歌传统中,从庄子“天地共生”到陶渊明、王维的山水诗,自然已上升为安顿精神与生命的形而上维度,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宗教功能。然而,当代诗人面临困境是,古典价值体系瓦解后,如何面对自然这类主题?其古典意蕴在当代已难成立。诗人以个人的创作实践指出,在特定地域(如大理苍山)真实面对自然时,可以部分复现古人的感受(如《苍山下》组诗)。但在其他大多数作品中,“自然”元素已被抽象化、修辞化,与真实自然脱节。“超自然主义”概念,作为世俗传统与神圣体验的即刻幻化,或许提供了一个新维度,帮助我们思考当代诗人如何重新面对自然并建构作品意义。

南通大学文学院李从云教授,认为《自然与诗境》理论娴熟、表达通透,特别是在古今断裂分析(如主客关系演变)、本体论、认识论层面的阐述,清晰深刻。同时,李从云教授也提出了几点疑问或补充:质疑书中分析框架可能隐含了将古典标准绝对化来衡量现代诗的倾向;书中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诗人(如卞之琳、戴望舒)及其作品,特别是对“都市中的自然”处理关注不足;探讨古今诗人面对“自然”的本质差异,以及古今诗歌中主体性、主体间性、时空维度(过去-现在-未来交织)的复杂性与可比性;对书中用“和谐”到“崇高”的演变来描述古今审美转换的表述提出商榷,崇高内部也可能包含和谐。

南通大学文学院秦香丽副教授指出,《自然与诗境》核心贡献在于三点。第一,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首次将“自然”作为核心概念引入乡土文学/新诗研究,探讨其如何完成现代转化并赋予其主体性,这区别于传统的“风景”或“生态”视角,并引发了关于新诗(相较于古典山水诗)在宇宙观、时间观变化下自然书写独特性的思考。第二,提供了独特的史学视野,通过“天下中国”到“现代中国”的转型框架,审视自然书写的演变,揭示了古典自然书写在现代初期面临的困境,并思考如何在范式转换中确立自然的主体性及其对新诗意象的影响;但感觉对现代部分的探讨略显仓促,迅速转向了当代。第三,致力于建构原创诗学理论,在缺乏宗教背景的前提下,尝试解决新知识范式带来的危机(如人与世界的疏离),探索自然书写背后的哲学意义(如“物我有关”、“新感性自然”),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自然诗学”,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南通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蓉指出,《自然与诗境》以“自然书写”为独特视角,突破传统研究路径,系统梳理了五四至当代中国新诗在古典传统与西方思潮影响下对自然的书写方式。该书论证严谨,逻辑层层递进,并巧妙融合古典文论与西方理论,使厚重的学术著作兼具清晰与灵动。作者不仅纵向对比古今诗歌的自然书写之变,更横向拓展分析群体文本,其坦率的个人偏好(如对西渡、赵野的偏爱)为严肃学术注入了抒情温度,成就了兼具理性深度与感性温度、打破学术写作常规的典范之作,为新诗研究开辟了新局面。

南通大学学者郭丰涛、王小波、张源旺、丁玎,南通市评协专家杨谔、陆秀云、赵学成等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冲著作中的叙事、义理、方法等,并通过对具体诗歌文本的分析,肯定了万冲学术研究的多元维度,为中国新诗的研究与建构提供了积极性、建设性的反思。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双基时代文学本真性的哲学探析
  8.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9.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E组)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