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散文诗_兰州解放战役
第一章:黄河暗涌
兰州,你这黄河穿城而过的古城
在1949年的夏天
河水中流淌的不只是泥沙
还有铁锈味的紧张
白塔山的影子倒映在浊浪里
像一柄未出鞘的古剑
中山桥上,最后一批商队匆匆北去
驼铃声中藏着不安的颤音
马家军的骑兵在河北岸扬起尘土
他们相信
这黄河天险
这铁打的兰州城
将是共军无法逾越的屏障
而此刻
彭德怀的望远镜里
正倒映着沈家岭上未散的晨雾
第一野战军的战士们
把炒面袋子系得更紧了些
第二章:烽火黎明
八月二十日,合围完成时
黄河听见了第一声炮响
东岗镇的工事在晨曦中显露獠牙
狗娃山上的碉堡睁开了血红的眼睛
一个叫王栓柱的甘肃籍战士
在冲锋前摸了摸怀里的家书
他娘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
"兰州城里有咱家远亲..."
话音未落,
沈家岭的机枪就撕碎了晨雾
鲜血顺着山坡流下
像一条突然改道的小河
最终汇入黄河
染红了半个河湾
第三章:铁血沈家岭
二十五日,总攻的炮火
把兰州城的夜空烧成了白昼
狗娃山在颤抖
黄河水在沸腾
"拿下沈家岭,就是拿下兰州!"
十九兵团的老兵们
用血肉丈量每一寸山坡
牺牲的战士倒下时
手里还攥着打光的弹夹
马继援的指挥部里
电报员疯狂敲击着电键:
"共军不怕死!他们的人..."
话未说完
一颗炮弹让电报机永远沉默
当红旗终于插上主峰
幸存的战士们发现
沈家岭的泥土里
嵌满了弹壳和牙齿
第四章:破晓时刻
二十六日清晨
兰州城飘起了细雨
黄河铁桥上
最后一批溃兵正在炸毁桥墩
彭德怀踩着未散的硝烟进城时
看见一个老阿訇
正用清水冲洗寺门上的弹孔
"长官,"老人抬头问
"这水,能洗掉血腥味吗?"
在省政府的大院里
马步芳题写的"浩气长存"匾额
被炮弹震落在地
碎成了四块
第五章:长河记忆
七十年后
黄河母亲雕塑前
一个孩子指着水面问:
"爷爷,河水为什么是黄的?"
老人沉默良久,
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生锈的弹壳:
"因为那年夏天,
有太多年轻的太阳,
溶化在了这条河里..."
中山桥的钢梁上
当年弹痕犹在
每当夜风吹过
铁桥便发出低沉的呜咽
像是那些永远十九岁的灵魂
在轻声诉说
第六章:沈家岭上(战士独白)
我是三连二排的李大川
来自庆阳山沟里的放羊娃
指导员说打下兰州
就能回家娶媳妇
可沈家岭的机枪
把我的喜糖打撒了
排长肠子流出来还在喊冲锋
我捡起他的驳壳枪
枪把上刻着"解放大西北"
马家军的白帽子在战壕里晃动
像一群不散的魂
我们冲了七次
七次都被打下来
第八次时,
我踩着战友的尸体跃入堑壕,
刺刀弯了就用牙咬
当红旗终于插上山头
我才发现右腿不见了
卫生员说算我命大
可我想起排长临死的眼神——
他才是真正命大的人
不用看见更多兄弟倒下
第七章:黄河祭
战役结束后
百姓们在河滩上点起油灯
三千盏灯火顺流而下
照亮了回家的路
彭德怀站在铁桥中央
突然问参谋长:
"这黄河水,往东流了多少年?"
没人回答
只有河水裹挟着未散的硝烟
默默奔向大海
在五泉山的烈士墓前,
一个老妇人摆上两碗牛肉面:
"娃啊,娘走了三百里路
就为让你尝尝..."
话没说完
山风就把面条吹冷了
第八章:铁桥夜话
如今的中山桥
成了情侣约会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
某根钢梁里
嵌着一颗1949年的子弹头
黄河水拍打着堤岸
像在翻阅一本厚重的史书
偶尔有游人驻足
听见风中传来隐约的军号声
兰州战役纪念碑前
总有不知谁放的野花
管理员说奇怪
冬天也有新鲜的花朵
定是那些长眠地下的英魂
依然在守护着
这座他们用生命解放的城
今天的兰州依河而立
一河穿城向东方
母亲河的波涛
总也放不下
放不下那些英雄的灵魂
吟唱着
新时代的凯歌
那三千弱水
泼墨书写解放的日子
水车舀起水的情感
杨花柳絮
扭动婀娜的身姿
两岸灯火通明
鸟语传播花香
英雄的鲜血
染红黄河上的明珠
羊皮筏子
承载着浪花的黄河谣
黄河母亲怀中的婴儿
把这炎黄子孙的根脉
一代代
一辈辈
向着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勇立潮头
不惧艰辛
更使黄河儿女
折射出
绚丽多彩的篇章
你已下载到
我的感情包
系统告诉我
不可删除
因为你是
黄河的子孙
……
作者:蔺峰
2025年05月01日
第一章:黄河暗涌
兰州,你这黄河穿城而过的古城
在1949年的夏天
河水中流淌的不只是泥沙
还有铁锈味的紧张
白塔山的影子倒映在浊浪里
像一柄未出鞘的古剑
中山桥上,最后一批商队匆匆北去
驼铃声中藏着不安的颤音
马家军的骑兵在河北岸扬起尘土
他们相信
这黄河天险
这铁打的兰州城
将是共军无法逾越的屏障
而此刻
彭德怀的望远镜里
正倒映着沈家岭上未散的晨雾
第一野战军的战士们
把炒面袋子系得更紧了些
第二章:烽火黎明
八月二十日,合围完成时
黄河听见了第一声炮响
东岗镇的工事在晨曦中显露獠牙
狗娃山上的碉堡睁开了血红的眼睛
一个叫王栓柱的甘肃籍战士
在冲锋前摸了摸怀里的家书
他娘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
"兰州城里有咱家远亲..."
话音未落,
沈家岭的机枪就撕碎了晨雾
鲜血顺着山坡流下
像一条突然改道的小河
最终汇入黄河
染红了半个河湾
第三章:铁血沈家岭
二十五日,总攻的炮火
把兰州城的夜空烧成了白昼
狗娃山在颤抖
黄河水在沸腾
"拿下沈家岭,就是拿下兰州!"
十九兵团的老兵们
用血肉丈量每一寸山坡
牺牲的战士倒下时
手里还攥着打光的弹夹
马继援的指挥部里
电报员疯狂敲击着电键:
"共军不怕死!他们的人..."
话未说完
一颗炮弹让电报机永远沉默
当红旗终于插上主峰
幸存的战士们发现
沈家岭的泥土里
嵌满了弹壳和牙齿
第四章:破晓时刻
二十六日清晨
兰州城飘起了细雨
黄河铁桥上
最后一批溃兵正在炸毁桥墩
彭德怀踩着未散的硝烟进城时
看见一个老阿訇
正用清水冲洗寺门上的弹孔
"长官,"老人抬头问
"这水,能洗掉血腥味吗?"
在省政府的大院里
马步芳题写的"浩气长存"匾额
被炮弹震落在地
碎成了四块
第五章:长河记忆
七十年后
黄河母亲雕塑前
一个孩子指着水面问:
"爷爷,河水为什么是黄的?"
老人沉默良久,
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生锈的弹壳:
"因为那年夏天,
有太多年轻的太阳,
溶化在了这条河里..."
中山桥的钢梁上
当年弹痕犹在
每当夜风吹过
铁桥便发出低沉的呜咽
像是那些永远十九岁的灵魂
在轻声诉说
第六章:沈家岭上(战士独白)
我是三连二排的李大川
来自庆阳山沟里的放羊娃
指导员说打下兰州
就能回家娶媳妇
可沈家岭的机枪
把我的喜糖打撒了
排长肠子流出来还在喊冲锋
我捡起他的驳壳枪
枪把上刻着"解放大西北"
马家军的白帽子在战壕里晃动
像一群不散的魂
我们冲了七次
七次都被打下来
第八次时,
我踩着战友的尸体跃入堑壕,
刺刀弯了就用牙咬
当红旗终于插上山头
我才发现右腿不见了
卫生员说算我命大
可我想起排长临死的眼神——
他才是真正命大的人
不用看见更多兄弟倒下
第七章:黄河祭
战役结束后
百姓们在河滩上点起油灯
三千盏灯火顺流而下
照亮了回家的路
彭德怀站在铁桥中央
突然问参谋长:
"这黄河水,往东流了多少年?"
没人回答
只有河水裹挟着未散的硝烟
默默奔向大海
在五泉山的烈士墓前,
一个老妇人摆上两碗牛肉面:
"娃啊,娘走了三百里路
就为让你尝尝..."
话没说完
山风就把面条吹冷了
第八章:铁桥夜话
如今的中山桥
成了情侣约会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
某根钢梁里
嵌着一颗1949年的子弹头
黄河水拍打着堤岸
像在翻阅一本厚重的史书
偶尔有游人驻足
听见风中传来隐约的军号声
兰州战役纪念碑前
总有不知谁放的野花
管理员说奇怪
冬天也有新鲜的花朵
定是那些长眠地下的英魂
依然在守护着
这座他们用生命解放的城
今天的兰州依河而立
一河穿城向东方
母亲河的波涛
总也放不下
放不下那些英雄的灵魂
吟唱着
新时代的凯歌
那三千弱水
泼墨书写解放的日子
水车舀起水的情感
杨花柳絮
扭动婀娜的身姿
两岸灯火通明
鸟语传播花香
英雄的鲜血
染红黄河上的明珠
羊皮筏子
承载着浪花的黄河谣
黄河母亲怀中的婴儿
把这炎黄子孙的根脉
一代代
一辈辈
向着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勇立潮头
不惧艰辛
更使黄河儿女
折射出
绚丽多彩的篇章
你已下载到
我的感情包
系统告诉我
不可删除
因为你是
黄河的子孙
……
作者:蔺峰
2025年05月01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