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那不是冬季的冬季
打不倒的你又把推不倒的犁
驰向一片片冰冻的贫瘠!
一个身材不高的巨人
使一大批高耸入云的巨人猛然屹立!
——桂兴华《邓小平之歌》节选
桂兴华的诗歌底色是红色的。
1993年,桂兴华创作出版了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第一部政治抒情长诗——《跨世纪的毛泽东》。此后,更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创作推出了《邓小平之歌》《中国豪情》《祝福浦东》《永远的阳光》《青春宣言》《智慧的种子》《又一次起航》《城市的心跳》《前进!2010》《金号角》《靓剑》《中国在赶考》等12部作品,有“红色诗人”之称。
桂兴华在浦东的塘桥社区成立了自己的诗歌工作室,带领大家共同诵读红色诗歌。长诗《邓小平之歌》是桂兴华的代表作之一,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3月他又推出了《邓小平之歌·朗诵版》。“我希望能以朗诵的形式,唤醒普通草根百姓心中的40年记忆。”
让“红”更加嘹亮
桂兴华
我是在安徽下乡十年的上海知青。我为欢呼粉碎“四人帮”写下了《十月六日》,又在《星星》上发表了《一个红卫兵的忏悔》,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配诗在全市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发表了控诉反动血统论的《第一声啼哭》,写下了回到大都市后的《夜归》《我爱没开发的风景区》等。我把“文化大革命”中的出版物始终放在案头,以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这样写!1996年12月,《邓小平之歌》第一版问世。
1997年2月19日凌晨,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东方电视台反复播放着诗电视《邓小平之歌》,我难忘孙道临在人民大道上临风吟诵的英姿。“两会”召开期间,记者在北京采访了秦怡。秦怡说:“这些天脑海里总是萦绕着《邓小平之歌》。诗句充分表达了我对小平同志的无比怀念:从今天的每一座路标,到新世纪的每一条跑道,哪一刻不在心底轻轻呼叫:小平,您好!”
那时,文化部正在筹备一场朗诵会,看了报道后立即找到了秦怡、孙道临、曹可凡、袁鸣和我。我随即把《邓小平之歌》传真给了主办方。于是,《邓小平之歌》作为选定的7个节目中的唯一的一首诗进京。
1997年4月进京演出:(左起)曹可凡、孙道临、袁鸣、秦怡、桂兴华
在4月6日北京音乐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送给记者的礼品是一张节目单、两张入场券和一本我带去的《邓小平之歌》。7日,道临老师又和我在饭桌上,对长诗进行了浓缩。诗稿上留有他用笔画下的一次次思考。他对朗诵的语气、语调的处理,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这也为在中国唱片公司灌制盒带打好了基础。
4月8日,赵忠祥主持了这场座无虚席的演出。等待上场的道临在沙发上闭起眼睛,嘴唇间轻轻吐着词。当大家朗诵到小平在南昌拖拉机厂那段生活时,我看到邓琳不断擦着眼泪。演出结束后,胡锦涛等领导在贵宾室会见了编创演职人员,我把《邓小平之歌》送到了他们的手上。
2008年8月,桂兴华和陈醇、洁蕙等电台主持人一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
继北京、哈尔滨、杭州之后,在上海的排练场上我成了总导演,短袖衬衫总是湿漉漉的。自己还上台朗诵。当排练到小平复出这一节时,演员和指挥静听着我的慷慨陈词:“这是历史的大转折啊!必须起音乐!”见我这么激动,上海歌剧院的乐手们当场鼓起了掌,然后伴奏起《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了体现几代人对小平的怀念,我眼含热泪呼喊:“你去哪里了?你去哪里了?”孙道临、秦怡一起呼应,立即在国际体操中心激起了回声。
《邓小平之歌》的三个版本:1996年,2004年,2018年
《邓小平之歌》后来被中宣部选定为全国重点出版书籍。2008年9月,在东方艺术中心第5次复排。秦怡和许多当年的朗诵者仍旧参加。我深深感到:没有小平,就没有我们这一代的今天;没有小平,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巨变! 作为一个与共和国同命运的诗人,应该写下不该遗忘的灰黯与缤纷。
2008年在上海市政协举行记者见面会
感谢94岁的贺敬之老师、96岁的秦怡老师为我的《邓小平之歌·朗诵版》写了贺词。
2017年12月,秦怡在家中为《邓小平之歌朗诵版》题字
我又新添了一章小平与长征的内容:“今天,翅膀送给了我们曾经一次次卧倒的民族,给了那一位在沼泽地使劲呼喊的女军医,给了那一支在铁索桥匍匐爬动的突击队”。而且,从头到尾分成了25个短章,以便读者从中选择朗诵。朗诵,是诗歌走向社会、贴近群众、激荡心灵的最好途径。我策动了一场场社区、学校、地铁的朗诵活动。其中以《邓小平之歌》最为响亮。朗诵者中既有众多的名家,还有无数的老妈妈和初中生。
我国新时期的政治抒情诗坚守着,前进着。贺敬之说:“否定诗与政治的联系,也是一种政治!”温情脉脉的诗,需要。但嘹亮的诗,也需要。没有“我”独特的思考与想象,哪来好诗!
诗总得用鲜活的形象说话。与那个特殊年代特殊作品的根本区别是:不是机械地配合,而是充满创造的欲望。时代前进了,不能与大喊大叫的空洞为伍。我在追求真,大,实!这个大,是大时代,大胸怀,大声音!要给人以陌生感。写作姿态可以更低些,意象的高坡上则要张扬青春之旗。
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得勤于跑,善于跑。细节铺满了我不离身的日记本。激情得从细节入手。小平当过钳工、75岁登上黄山等细节,让我想象的空间很大。文学的审美视角总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红色主题要绕过熟门熟路。并不排斥个体情思。
今年七一,面对这面旗帜,
我举起右手宣誓。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庄严。
也有些心,也许还跳得过于剧烈,
或者假装镇静。
这片红在悄悄检验:
走过的一行又一行打扮。
不管什么年龄,
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这一刻,
已经开始。
我的眼神,多了一道目光。
仿佛探不到,好像又摸得着,
细细体会这种关注,
怎么从这条路,这艘船,这座桥,
温暖着我相识和不相识的梦。
出路,往往深埋着。
翻掘者也不是一锹到位。
也无法预料拓荒的难度。
谁知道有了这条兴业路,
才能复兴,顺昌,入延安,进北京……
提倡“红色主题”,当前正是时候。感不感动人,是硬道理!此刻,四川广安街上那块“把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化作一片绿荫”的宣传牌,又出现在我的记忆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吹响时代前进号角”。《邓小平之歌》是我写作生涯中重要的一站。目前,我正在加紧创作献给建党100周年的长诗《兴业路上》,主编《新中国红色诗歌大典》。我将在传播正能量的征途上,在红色文化的研究中,“去生动天下所有的树叶,去打开啊天下所有的窗口”!
1996年冬,桂兴华在四川广安
“我这个老古董,只有在诗中才能抓住青春的笑容和英姿。”
桂兴华诗选
经济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多少年了被埋在深深的荒地
你第一个顶着漫天的暴风雪
挖出了这颗种子里的种子
并把它撒向应该开花的所有领域
你那件蓝纱卡工装与手中的小型锉刀
创造了特定时期的特定效率
未来,是你最心疼的儿女
怎能让任何一个寄托再成为残疾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