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参观 “白纸黑字 —— 余姚报刊里的抗战声音” 展览有感
透明玻璃里已经看不见八十年前的硝烟
只有三十张泛黄报页从展柜站起
排头的报角卷成生锈的冲锋号
正被 1931 年的风,吹向五月的展厅 ——
铁笔在蜡纸上行走的纹路还在渗墨
创刊人的笔名是削薄的刀片
划开冬夜时,“号外” 二字悬在报头
像盏吹不熄的煤油灯,灯芯上
结着未燃尽的棉花粒
某页边角的焦痕突然发烫
我听见星子簌簌掉落
从 “局部抗战” 的纸缝里
砸在 1937 年结冰的铁轨上 ——
铅字在纸页上踢正步
每个标题都是冲锋号的铜嘴
连标点都磨出了铜锈:
“最后一课” 的省略号在纸页上匍匐
像棵未拉弦的手榴弹
“战地家书” 的破折号突然断裂
露出铁轨下冻僵的春天
浙东红刊的装订线
还留着弹孔的印记
主编用米汤写下的密语
显影成暗线 ——
那些被日军撕去的期号
正从 “抗日根据地” 的标题里
长出新的装订线
油墨还带着枪管的温度
却比展柜的灯光更烫些
像当年漏检的铅字
至今仍在纸页间逗留
指纹在玻璃上洇开雾圈时
报角蜷曲的 “余姚” 突然咬住我的指尖
像咬住八十年前某滴未干的墨
所有板块名称都活了过来 ——
它们曾是沾着蜡纸碎屑的火把
是排版时不慎掉落的铅粒
在敌人查封的路上
炸成一串未完成的省略号
此刻在和平年代的光里
用发脆的报边摩挲我的掌心
像无数双握过刻刀的手
正托着五月的晴天
稳稳站直
只有三十张泛黄报页从展柜站起
排头的报角卷成生锈的冲锋号
正被 1931 年的风,吹向五月的展厅 ——
铁笔在蜡纸上行走的纹路还在渗墨
创刊人的笔名是削薄的刀片
划开冬夜时,“号外” 二字悬在报头
像盏吹不熄的煤油灯,灯芯上
结着未燃尽的棉花粒
某页边角的焦痕突然发烫
我听见星子簌簌掉落
从 “局部抗战” 的纸缝里
砸在 1937 年结冰的铁轨上 ——
铅字在纸页上踢正步
每个标题都是冲锋号的铜嘴
连标点都磨出了铜锈:
“最后一课” 的省略号在纸页上匍匐
像棵未拉弦的手榴弹
“战地家书” 的破折号突然断裂
露出铁轨下冻僵的春天
浙东红刊的装订线
还留着弹孔的印记
主编用米汤写下的密语
显影成暗线 ——
那些被日军撕去的期号
正从 “抗日根据地” 的标题里
长出新的装订线
油墨还带着枪管的温度
却比展柜的灯光更烫些
像当年漏检的铅字
至今仍在纸页间逗留
指纹在玻璃上洇开雾圈时
报角蜷曲的 “余姚” 突然咬住我的指尖
像咬住八十年前某滴未干的墨
所有板块名称都活了过来 ——
它们曾是沾着蜡纸碎屑的火把
是排版时不慎掉落的铅粒
在敌人查封的路上
炸成一串未完成的省略号
此刻在和平年代的光里
用发脆的报边摩挲我的掌心
像无数双握过刻刀的手
正托着五月的晴天
稳稳站直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