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作者 姜伟 2024年12月13日
长鸣——
长鸣的钟声里流出了泪水
祭奠——
祭奠的白菊攥紧了拳头
多少年了 多少陈年的血迹 仍然鲜红鲜红的 走在今天的扬子江上
多少年了 多少个砍下的人头在今天 在雨花台的石头缝里睁开了眼晴
要祭奠的人太多了
三十万人
挤在同一面墙上
同一个城市
若把他们平铺
须押上一个国家的份量
和中华的版图
再用三十万死去的生灵索引
由此上溯到1840年
那浸透鲜血的海棠叶上
那死难者的名字 一定是一一
姓紧挨着姓 名重叠着名
他们的尸骨每碰一下
国家的神经就会痛一下
12月13日 一个“祭”字烧红了南京的漫天大雪
它是紫荆山永不愈合的伤口
是秦淮河死不暝目的记忆
它是汉中门喉咙里拔不出来的刺
是子孙们跪下的膝盖和胸口沸腾的呐喊
一个“祭”字——
是人间最短最短的诗
却是这个国家最长最长的悲歌
今天 十四亿中国人的心 在警醒的额头上一起痉挛
长鸣的钟声里流出了泪水
祭奠——
祭奠的白菊攥紧了拳头
多少年了 多少陈年的血迹 仍然鲜红鲜红的 走在今天的扬子江上
多少年了 多少个砍下的人头在今天 在雨花台的石头缝里睁开了眼晴
要祭奠的人太多了
三十万人
挤在同一面墙上
同一个城市
若把他们平铺
须押上一个国家的份量
和中华的版图
再用三十万死去的生灵索引
由此上溯到1840年
那浸透鲜血的海棠叶上
那死难者的名字 一定是一一
姓紧挨着姓 名重叠着名
他们的尸骨每碰一下
国家的神经就会痛一下
12月13日 一个“祭”字烧红了南京的漫天大雪
它是紫荆山永不愈合的伤口
是秦淮河死不暝目的记忆
它是汉中门喉咙里拔不出来的刺
是子孙们跪下的膝盖和胸口沸腾的呐喊
一个“祭”字——
是人间最短最短的诗
却是这个国家最长最长的悲歌
今天 十四亿中国人的心 在警醒的额头上一起痉挛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