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记 | 王喜:变焦

作者:王喜   2024年01月04日 15:15      0    收藏
1.


我承认,诗歌给我最好的运气。
长焦看山河,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短焦触及心灵,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梵高将他眼里的田野与星空留给世人,他给自己的才华与天赋一条生路,给他的灵魂一个高贵的归宿,却没有放过肉身。
除了惋惜,毫不影响我崇拜他。
他变焦的镜头下,世界充满奇幻色彩,也充满童话色彩。
他没有我的好运气,在画画的道路上,能遇到这么多好人。


2.


我是站在低处的人,却想在高处俯瞰生活。异想天开的事,总要有一个人去做,我愿意成为世人眼中的笑柄。
我试着给自己一个机会,与这个世界和解。
只要你不放弃,只要你还在努力向着天空生长,小草一样,幸运之神自会留在你身边。
这是呓语。
关于诗歌,依然在追求形而上学的无意识写作,我将这看成一种使命。
在不变与变之间,来回穿梭,仿佛穿梭于两个宇宙,这对折的空间延长了我的写作生命。


3.


《飞沙令》的确是惊喜。一组武侠诗歌,刊载于《今古传奇•武侠》,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石子,硌牙,也让人血液沸腾。
我喜欢满嘴沙子的感觉,时刻提醒我,该是补水的时候了。
《将欲行》发表于《野草》第五期,比春风吹过原野更幸运,不亚于一声惊雷。
底层写作者,能在任何刊物上露面都是幸运的,登上《野草》的渡轮,不只是阳光之于青草,不只是雨露之于禾苗。
秋阳对高粱的肯定,不必多说。
镜头之外,群山低头,溪水长流,万物有序,各自归位。
镜头之内,自己与自己决斗,谁都不愿意低头,谁都学不会群山的谦卑。
换个角度去看,世界更加美好。


4.


如果诗歌不能让我抬起头的,给我一座王冠,也是谋杀。
确切说,我不是天赋异禀的奇人,也没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八斗之才。在诗歌的江湖中,能够活着实属奇迹。
源自我对草的钟情,学习它,模仿它,像它一样站在大野,风来听风,雨来尝雨。
草一样看世间万物,草一样活着。
春来而发,秋到叶枯。天空是草的,这是我的想象。大地是草的,这是事实。草眼里,最好的诗歌属于大自然。
大自然——万物的江湖。


5.


生命是有机体,靠思维掌控,思维是意识的雏形。
如果江湖真的存在,无意识是我的思维方式。
诗歌的生命,要依靠写诗的人赋予。
我始终相信,天空是蓝色的,乌云终究不会一直遮蔽太阳。
在黑暗中寻找出路,就像在诗歌中寻找光明,
这世间,除了生死还有什么值得。


6.


一直都想拥有一张冷峻的照片,要有萧杀之气,像我的诗歌。
在镜头中,像一条扭捏的虫子,找不到感觉。我将这归功于自己,对焦距的恐惧,变焦就是我的死敌。
在诗歌中,我学着适应。
文字比诗人看得更远,文字比诗人更加包容,文字的世界没有三六九等。文字如野草,给它泥土,捧出春夏秋冬。
野草的冷峻,我一直都在学,一直都未成为野草,一直都未摸到野草的脉搏。
诗歌是我唯一信任的伙伴,或会当凌绝顶,或轻舟已过万重山。
逍遥,轻松,也是一种冷峻。


7.


颠倒。
今年的流行词,美丑颠倒,黑白颠倒,是非颠倒,伦常颠倒。
我看到的却是光明,必须要给从浅水中捞起咸鱼的编辑致敬,哪怕献上膝盖,也是值得的。
诗歌的审美不能颠倒,反抗是一种道德行为,积极而向上。
一只蚂蚁也有撼山的志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向死而生。
变焦是一条路,却不是几个镜头可以完成的。
劲风吹倒野草,会不会是一种嘲笑,野草从来站在大野上,哪怕连根拔起,也要带走一些泥土。


8.


远景要用长焦,近景要用眼睛。
诗歌写作中,我不断追求,却常常困于其中,看不到明天,又触摸不到词语中的骨头。
遗憾是没有留住,更多从眼睛里消失的风景。
母亲只关心粮食,蔬菜以及枝梢上少得可怜的水果,她看万物用的什么参数,从来都没有读懂过。
准确度让我不得不怀疑,她用的是万用变焦,就像她看透了我的半生。
诗歌只服从智者。
这世间,父亲是最好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只有粮食与草木,从不单调;只有白天与黑夜,充满意象;只有村庄与香烟,跳跃完美。
远景看粮食,父亲拥有最完美的长镜头。


9.


直接,辽阔,简洁,这是我对诗歌的态度,并一直在这样做。
诗歌是旷野上一棵草,风吹,它动;风不吹,它不动。
诗歌是青草,在食草者眼里。但不必让人喜欢,因着人不吃草。
诗歌在于破,破先人的局;在于立,立起来就是自己的道。
诗歌是闪电,每一行都要有惊艳的裂痕。
黑暗是限制我的体制,光明并不是我的追求。
希望是另一棵草,随风,自由。
诗歌是翅膀,要轻,便于飞翔;诗歌是枕木,能压得住阵脚,能托得起钢轨。
诗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诗歌,就能写出相应的作品,智力越高,作品越干净。
将这些细碎的截句记下来,是我的日常,攒多了就是随笔,比如《述异杂记》。


10.


变焦是一种见悟。
写,唯一的求证过程。野草向上,站在天地之间,验证天高地阔。
草眼里的世界,人永远无法抵达。
露水放大的天空,人也一样无法触及。因此上,草是大地写下的诗行,诗者写不出来,最美的自然。
长得越高,不一定能看得很远,站在山顶上就不一样了。
从草根到仰望天空的草,向上攀爬的每一阶都有危险,草无所畏惧。只要泥土还在,只要大地不会消失,只要草愿意向上,山野都是草的天下。
不必辩论,在人间写诗,先要学会草眼看世界。
有所见才有所悟,眼里的沙子要取出来,诗歌里的水也要挤干净,换个角度,同样的呈现方式有不一样的美。
大自然的惊喜,从来想不到。
大自然的惊艳,从来想不到。


11.


给梵高写诗,一个人面对一个人;给历史众诗人写诗,一个人面对一群人。幸运还在继续,《良方集》以五百首医治灵魂深处春风留下的刀痕,每一首都是一剂良方。
天地存善,人心不齐。日三卷,需自省,须克己。
领悟,需要以变焦的方式。
在梵高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色彩,看到了近乎梦幻般的真实。漩涡般的星夜,麦田上空的鸦群,一个人割掉耳朵后,依然没有走出阴影,将枪口对准自己。
在人间啊,悲伤永存。
如果可以,愿意用同样的方式,给我完美的肯定。可惜我不是天才,什么都不会留下。
梵高镜头中的世界,充满黄金的火焰。我镜头中的世界,连阳光都蒙着雾。


12.


他们掐掉嫩芽,他们砍断小树,他们的作为是建造花园,除掉园外的一切。
我只是想写下更多诗歌,来填充我,深渊一般的孤独。
习诗初,曾多么渴望被人认可。见所悟,才发现诗歌是自己,与他人无关。
我这半生只去过天水、酒泉、白银、兰州,没出过甘肃。甚至我没有在跟前看过火车。这并不影响我写诗,不影响我对诗歌钟爱。
矛盾保持宇宙平衡,在于诗歌也一样,唯有变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一边要求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一边又时刻准备着阻挡豺狼虎豹的伤害,甚至迫害,这是公平的。
诗歌要永恒保持对立,情感不分大小。


13.


我一直明白,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诗歌阅读,我尽力保持。什么样的作品我都会读一些,以此来打开我的镜头。
事实上,在今天写诗的人大约有成千上万,但真正能为我提供营养和刺激的并不多见,甚至少得可怜。
变焦的技术,依然在于自己,对于诗歌的认知与修悟。同理,对世界也一样。
这个时代很难生长出伟大的诗歌,文学是名利场,这个时代更甚。
诗歌的确独具魔力,若是不能在进入诗歌神殿之前,做好被诗歌俘虏的准备,那就在进入诗歌神殿后,站在智慧的制高点。
在思维与智慧之间变焦,构建纯粹的图像。
依赖经验呈现,从纯粹的理念开始,在哲学的思想领地,埋下诗歌的种子,长出哲学的果实。
需要变焦,将一种非思想的思想,转化成思考,诗歌就拥有了哲学领地。
我一直保持,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形而上学的诗歌创作,我从来没有放下。
正是在于能够从诗歌中找到真我,选择了绝望与孤独。
这是词语的美,这是词语无法呈现的美。


14.


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诗歌海洋中,一条鱼想要生存下去,不只需要游得好,更多是适应,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水,水就是通往光明的通道。
在于变。
之于诗歌,或诗歌追求,从死亡的语言中,扣出活着的词语,需要改变对世界的认知,依然离不开一个变字。
有必要成为传奇。
这的确是大话,谁的一生不在大话中活着,走向死亡,有些人活成了大话,有些人点燃了这个世界,以词语的火焰。
谪仙人的确是仙人,他眼里的世界我们看不到,只能听他说。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扶摇直上九万里,活在他诗里的词语,的确是幸运的。
如果可以,我也想变成一枚词语,感受一个人的仙气。


15.


一个人,一条路。孤独是我的朋友,孤独也是我的尺度。
诗人有没有天职,我知道小人物的职责是说真话。
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并不难,难的是变焦后还能够保持最初的纯真,保持说真话的天性,保持在诗歌中可以拥有真实生活的思考,也要保持超越生活,甚至超越宇宙的想象。
散文诗也在列,属于我的变焦。
充分利用泄洪式的情感,以诗的语言,散文的排列,构筑一章章丰富的诗篇。
在诗歌中表现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以魔幻的手法,还原真实世界。
象征主义也是我的追求,我也曾在文本中大量运用。有必要解释一下,这里的手法或追求都与诗写技法无关。
我一直认为,诗到最后,无技。
诗到最后是孤独,我一直相信并奉行。
有人说我是诗歌打印机,我不否认,也不承认。
一切交给作品,它们会告诉这个世界,存在的真实性。
苦难是衡量世界的尺度,苦难不是衡量诗歌的标准。
我也写苦难,却拒绝歌颂,更拒绝以苦难为噱头,赚取廉价的眼泪,消费善良者的同情。


16.


除了文本,一个诗人还有什么。
创作自由,自由创作,以说真话的方式,真实的写作,不必寻求认可,那些你现在渴望被认可的人,不一定将来有能力认可你。
我宁可做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孤独者,在语言的宫殿,埋下词语的传奇。会有人在合适的时间里用愤怒点燃新的信仰,摈弃内心所有的虚无与恐惧。
独立,变焦的另一种呈现。
换一种角度,所有的告别都毫无意义,所有的重逢不过是告别的衍生物,也毫无意义。
文本离不开语言,语言离开文本,意义在于变焦。
语言的转换逻辑离不开哲学,诗歌能留下什么,在下一个灵感共情者出现之前,一切都是一个谜。
抒情的诗写者未必拥有热情的心。
写吧,如果热爱。


17.


诗人应该有洞察环境的能力,进而洞察世界,与精神宇宙接轨。
变焦是一个微词,智慧的人看见了批评,在激情中创作。我是偏向黑夜的人,尽管诗歌可能是偏向阳光的,这并不影响我在变中求静,以不动应万变。
诗歌不可能有无群的灵感,更广阔的眼界决定诗歌的路,变焦的长镜头,作为诗人的必备。
这不是技能,这是一种感悟,热情的追求。即热情不消失,灵感就永恒存在。
诗歌的荣耀,不是解救。
诗人需要找到自己,发现自己,从苦难中走出来,在哲思中沉思。这是转变,也是蜕变。
一只蛹蜕去壳,成为一只蝴蝶。
正如野草抓住了春风的特征,在恰当的时机破土而出。倒春寒从来都不是嫩芽可以阻挡的,嫩芽从未因着倒春寒而放弃向上。
诗人不必因着害怕狼,而放弃羊群。
洞察之眼,诗人必备,这馈赠比生命更持久。


18.


这个世界有诸多漏洞,正如今天的诗歌,虫蚁蛀过的堤坝,随时都会垮塌。这所谓的江湖,无异于上帝之死。
我也是其中的蝼蚁,拥有独立思考的权利,话语权从来不在底层。
在时间的流水中,想起我写下的诗行,变是唯一的路,向前,向上,向下。
假如,这世间只有一条路,我绝不会沿着别人的脚印,那里没有属于我的神殿。
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从来势不两立。这是某种片面的认知,在我的世界里,不存在缺失。
诗人眼里的世界,应该从来保持一种新鲜的观念,即超越自我的认知,即智慧的新现代目光。
正如草木,年年出新,与世界对抗,与风雨雷电各种冲突对抗。
威胁常常有,能拯救野草的从来都是野草,深埋地下的根。
哲学思考,我的追求。
野草追求春风,也一样,诗人必备的特征。


19.


“诗人必须要承认具备艺术特征。”
当变不变,其阵自乱。
这一年,坚持禀赋,坚持在诗歌中寻找变我。
自认为《良方集》是另一条路。
春风吹过,野草探出头颅,茎秆向上为变,根须向下亦为变。
生命的意义在于求知,求知的意义在于更好更理性的看待世界,以此获得宇宙中最神秘的力量。
一切在于平衡,面对现实,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我无意识的放任直觉与本能,探寻生命的本质,与恒久性。
这是我诗歌的创作法宝,与理论无关,与想象密不可分。
激情并不是走向诗歌神殿的坦途,坚持才是。一棵草的根基在于泥土,春天的根基在于草木,宇宙的根基在于黑洞。
诗人不该以价值衡量作品,也不该以价值衡量诗人的存在与否。
一切都在于变。
我并不想去寻找虚无的共鸣,也不想堕落于今天所谓的诗歌精神。片面的偏执的诗歌体制,正在餐食当代文学,导致百年难出不朽作品。
这是悲哀的成就,也是艺术的灾难。


20.


到今天,依然未写出满意的作品。
我已疲于追求,问题的根源,正如当我看见流水向下,源头已不重要,征服眼眸的是生动的划过石头的水波,及开成花朵的水滴。
心已不能被这个世界诱惑,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令我心生冲动。
我的绝望,正在以爬楼梯的态势,逐层递增。
我写诗,这是幸福的一天。
大雾弥漫的清晨,那是明天的事,今天的我在写诗。
踩着夕阳回家,坐在星辰密布的夜空下,整个夜晚的黑都是我的。
飞蛾扑向大火,我停下来,不能涅槃就不是火的信徒。
坚持所变,我没有羡慕,也没有不幸,所有该记住的早已忘记。
我在黑夜里写诗,黑夜就是我的。
想起黎明还会再来,我写下的诗歌又多了一条路,多了一日活头。


21.


低头写诗,为了思考,我不喜欢弯腰,即便写出大作,也是没有骨头的。
当一个人身上有太多伤,一枚针的伤害值为零。所有的伤都有要命的可能,如果直起腰来,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一棵草木的情怀,活着绿遍山野,死后也要成为一把火,将仅有的温暖,留给人间。在某些层面,智慧的人类并不比草优秀,甚至人类的智慧对于草,也为零。
在诗歌中追求自我,词语给我一面镜子,我看到另一个自己。
所有的教义都是傲慢的片面认知,也是无知的另一种体现。
我将最好的时光交给了诗歌,在诗歌中想象,在诗歌中沉思,在诗歌中寻找圣人的脚步。
我不会踩着那些脚印,无意义的跟着去走,成为圣人影子的傀儡。
我拒绝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与之对抗,但我不拒绝赞美。


22.


他们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在古代。今天是否还在沿用,我生活在底层,再不能低了。
他们将诗人分为青年,中坚,基石。我的年龄比青年长了一岁,错过了触摸神殿门环的机会。我并不觉得遗憾,当然这也不是抱怨。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
在人间活着,就要遵守人间的法则,不可打破。换一种眼光,这世界因为规则而美丽。
我的幸运还在继续。因着我相信梵高的天空,相信黄金的火焰,相信麦田上空的鸦群,必定有神意。
没有人会被牢记,除非有不朽的文字,照亮黑暗的牢狱,困在其中的人,早已习惯了黑暗,走不出去。
谁在捍卫这世界,诗人们蜷缩在自设的冰冷的牢笼中,我看见阳光从霜花中,探出头颅,这火焰的狮子,黑白秩序的创造者。
真理是什么?
写。在我这里,唯一的绝对答案。
路。有时候并不在脚下,铺在心上,会走得更远。


23.


语言的极限是绷在弦上的箭。
在无数相似情况下,看得更清楚的不是在场者。
语言的弱点在其内,往往是在其外的人在说它,从来没有人发现它内在的火焰。
一棵草的弱点是太敢于冒险,一棵草的优点是敢于冒险,不在倒春寒中死一次,就不会明白活着的意义。
草的智慧在于,怀揣大火,点燃也是大火,蔓延整个原野。
草尖上的语言,露水能说出它的孤独,星星与月光赋予语言永恒的存在。
语言的炼金术是思想。
在诗歌中随意变换焦距,取决于思想的深度,这个度没有量词可以形容,尺度完全在心中。
构图取景与构思写作一样,弦上的箭自如收放,前进和后退都掌握在变焦者手中。
野草站在大野,就拥有了万用镜头,这几乎无法模仿。
微笑吧,我从未放弃。


24.


变焦可以使电影更富有诗意。
远或近,明或暗,诗歌便充满奇幻。
变焦与哲学是否有关联,至今还未看到过论证。我在梵高画作世界里,触摸到了某种秘密,我相信它的存在。
我始终相信,影子也是哲学。
梵高刻在我心上的影子,和他眼眸深处漩涡般的火焰的影子,带有神性,我相信它的存在。
因为梵高,悲伤永存。
事实上,但丁的宇宙更加完整,这并不影响残缺美。
怀旧的人,始终像拾荒者。
在文字中拾荒,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这富有,略带一些幸运。换过来看,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在人间,幸运永存。
2023.9.28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祥云之笔,绘青春诗篇——《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综述
  2. 青春为媒,诗遇祥云——《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在云南祥云开幕
  3.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诗歌大擂台第33期“十佳诗歌”评选(C组)
  6.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娜仁朵兰:诗歌漫步,洗涤人生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2.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3. 迎向太平洋的风——上海城市诗人社《城市诗人2023》分享会举办
  4. 长枪 | 巴彦乌力吉
  5. 瑞箫自选诗集《梦游者》出版
  6. 以文学之笔绘就恢宏壮丽的抗战画卷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特展
  9. 新大众文艺时代的中国新诗教育——诗教老师九人谈
  10. “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征集计划第二季在京发布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