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因多年研究中国独有的所谓“三农”问题,尤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我写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诗词,有些已正式发表过并选录入我已公开出版的两本诗集《总道人间惆怅》和《七绝二百首》之中,有的则没有。这里辑录了五首吟咏中国所独有的所谓“三农”问题的近体诗,多是未曾正式发表过的,挂在这里,以飨读者。
五首吟咏中国“三农”问题的诗
前言:因多年研究中国独有的所谓“三农”问题,尤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我写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诗词,有些已正式发表过并选录入我已公开出版的两本诗集《总道人间惆怅》和《七绝二百首》之中,有的则没有。这里辑录了五首吟咏中国所独有的所谓“三农”问题的近体诗,多是未曾正式发表过的,挂在这里,以飨读者。
一、七律
《途中忧农》
仲春时节备耕天,青壮离乡老弱怜。
人立窗前多曙色,林稀庄后少炊烟。
城乡差距生群裂,贫富悬殊起祸缘。
土地还农天道补,何时耕者有其田?
注:2008 年 3 月中旬从合肥乘火车沿京九线回深圳途中,观看着窗外当年安徽、江西和粤北农村腹地与十多年前几无变化的景色,联想我国已经积弊数十年的“三农”问题及其在农村土地产制度改革上破局的困境,心里油然充满忧虑,于是便吟哦出这首七律。“天道补”一词典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首句“耕者有其田”典出1947年中共中央《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平水韵下平一先。此诗2008年3月18日作于合肥至深圳火车上。
二、七绝
《都市漂人》
繁华与我隔朱门,都市拼争为自尊。
到老方知身是客,天涯何处可归根?
注:漂人,指在北上广深等大都市漂泊之人。朱门,富贵之家。此句隐喻都市之繁华与这些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打工者无缘以及他们移居大城市的高门槛。平水韵下平十三元。此诗2016 年12 月16 日作于深圳后海。
三、七绝
《泪痕》
欲别妻儿似掉魂,为谋生计得离村。
门前执手重叮嘱,路上方知拭泪痕。
注:平水韵上平十三元。此诗2018年11月27日作于温哥华。
四、七绝
《守望》
相离最远数城乡,走到如今路却长。
多少妇孺惟守望,每思及此断人肠。
注:守望,等待盼望。宋 赵必象《和李梅外韵以伤邑士之无朋》诗云:“守望谁为乡里助,典型藉有老成存。书生唇齿久荆棘,气不能平又一言。”平水韵下平七阳。此诗2018年11月26日作于温哥华。
造成中国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形成已有六十多年了。虽经数十年改革开放,但因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以及城市房价的高企,城乡分割体制居然迄今未能打破。人数多达2.7亿的数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后,其家庭多不得不人为分离,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数以亿计,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伦悲剧。此诗记录了这一点。
五、七绝
《一诺方今》
一诺方今七十年,何时耕者有其田?
老夫衣褐头如雪,犹向三农问地权。
注:首句“耕者有其田”典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三条:“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及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衣褐,穿粗布衣服。这里指布衣或平民。宋 梅尧臣《兔》诗云:“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此诗2019年7月3日作于合肥。
后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在当下房地产市场已进入饱和状态且中国经济陷入滞涨之际,推进地权还农改革,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完整土地产权,以组建土地合作社及根据《民法典》按份共有原则让广大农民分享土地股权方式归还农民正逢其时,也是将沉睡至今且市场价值高达数百万亿元的农村土地资产市场化以扩大内需、加快缩小和彻底消除城乡差距及摆脱经济下行并陷入困境的最好办法。
前言:因多年研究中国独有的所谓“三农”问题,尤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我写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诗词,有些已正式发表过并选录入我已公开出版的两本诗集《总道人间惆怅》和《七绝二百首》之中,有的则没有。这里辑录了五首吟咏中国所独有的所谓“三农”问题的近体诗,多是未曾正式发表过的,挂在这里,以飨读者。
一、七律
《途中忧农》
仲春时节备耕天,青壮离乡老弱怜。
人立窗前多曙色,林稀庄后少炊烟。
城乡差距生群裂,贫富悬殊起祸缘。
土地还农天道补,何时耕者有其田?
注:2008 年 3 月中旬从合肥乘火车沿京九线回深圳途中,观看着窗外当年安徽、江西和粤北农村腹地与十多年前几无变化的景色,联想我国已经积弊数十年的“三农”问题及其在农村土地产制度改革上破局的困境,心里油然充满忧虑,于是便吟哦出这首七律。“天道补”一词典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首句“耕者有其田”典出1947年中共中央《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平水韵下平一先。此诗2008年3月18日作于合肥至深圳火车上。
二、七绝
《都市漂人》
繁华与我隔朱门,都市拼争为自尊。
到老方知身是客,天涯何处可归根?
注:漂人,指在北上广深等大都市漂泊之人。朱门,富贵之家。此句隐喻都市之繁华与这些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的打工者无缘以及他们移居大城市的高门槛。平水韵下平十三元。此诗2016 年12 月16 日作于深圳后海。
三、七绝
《泪痕》
欲别妻儿似掉魂,为谋生计得离村。
门前执手重叮嘱,路上方知拭泪痕。
注:平水韵上平十三元。此诗2018年11月27日作于温哥华。
四、七绝
《守望》
相离最远数城乡,走到如今路却长。
多少妇孺惟守望,每思及此断人肠。
注:守望,等待盼望。宋 赵必象《和李梅外韵以伤邑士之无朋》诗云:“守望谁为乡里助,典型藉有老成存。书生唇齿久荆棘,气不能平又一言。”平水韵下平七阳。此诗2018年11月26日作于温哥华。
造成中国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形成已有六十多年了。虽经数十年改革开放,但因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以及城市房价的高企,城乡分割体制居然迄今未能打破。人数多达2.7亿的数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后,其家庭多不得不人为分离,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数以亿计,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伦悲剧。此诗记录了这一点。
五、七绝
《一诺方今》
一诺方今七十年,何时耕者有其田?
老夫衣褐头如雪,犹向三农问地权。
注:首句“耕者有其田”典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三条:“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及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衣褐,穿粗布衣服。这里指布衣或平民。宋 梅尧臣《兔》诗云:“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此诗2019年7月3日作于合肥。
后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在当下房地产市场已进入饱和状态且中国经济陷入滞涨之际,推进地权还农改革,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完整土地产权,以组建土地合作社及根据《民法典》按份共有原则让广大农民分享土地股权方式归还农民正逢其时,也是将沉睡至今且市场价值高达数百万亿元的农村土地资产市场化以扩大内需、加快缩小和彻底消除城乡差距及摆脱经济下行并陷入困境的最好办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