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诗词选评之二

作者:南峰   2021年02月05日 09:43      1656    收藏

原作
扶贫获胜全面小康(李殿仁 天津)
独放奇花美奂轮,未如红紫满园春。
自从盘古开天地,谁肯治穷荫世人。
大业犹弘多善政,小康未少一黎民。
共承发展新观念,盛事空前更绝伦。
点评
首联化用《古今贤文》名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高屋建瓴,起笔不凡。颔联借式流水,震古烁今,高度概括。颈联之“大”与“小”、 “多”与“一”等形成强烈对比,醒目提神。尾联令人联想起毛泽东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领袖歌咏的是建国一周年庆典,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者歌颂的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即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国还要强起来,以此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世代梦想。

原作
遵养根约赞精准脱贫(吴文昌 吉林)
精准精心保脱贫,拳拳只为效黎民。
千秋困解千秋梦,百战功酬百战身。
暑色漫天辉九域,蛙声彻耳唤三春。
兴农岂止安邦策,更藉图强再进军。
点评
首句紧扣题意直赋其事,次句点名宗旨,揭示要领。颔联以 “千秋”与“百战”组成叠字对,表现攻坚脱贫之时间深度与任务难度。颈联用事,形象描述脱贫进程。“暑色漫天”化用白乐天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喻扶贫工作之艰辛。“蛙声彻耳”化用稼轩居士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喻脱贫丰硕成果。尾联收束有力,鼓舞人心。
                     
原作
塞北乡村行(耿文举 内蒙古)
红花绿树家家景,满院春光恰恰分。
水绕果园留雁影,山连草地过羊群。
润苗漫洒千帘雨,发电轻梳万里云。
物阜民康今日事,桃源不再是听闻。
点评
首联描述庭院景致,仿佛人在江南。颔联描述草原风光,方知身处塞北。前二联由近及远,依次展开,写尽塞北美色。塞北农村为何有如此巨变?颈联作出正面回答:“润苗漫洒千帘雨,发电轻梳万里云”,是通水通电的结果。尾联先以肯定句式概括繁荣景象,继以否定句式戛然收束,万般感慨一语包容。
注重词语打磨,“过”“梳”皆用得光亮鲜活。若把“帘”换为“年”,不仅可与“里”工对,而且暗示塞北自古干旱少雨,为“润苗漫洒”铺垫,增加历史厚度,岂不快哉!

原作
山行见村庄遗址(李刚太 河南)
矮房拆却住洋楼,古树寒窑寂寞秋。
石滚碾盘搬不去,依山傍水记乡愁。
点评
诗题加诗文共35个字,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交待得清楚明白,关键字是“遗址”二字。为什么留下“遗址”?脱贫致富后住进洋楼了。有些什么“遗址”?古树、寒窑。出彩在转接句,作者选取废弃的“石滚”“碾盘”加以敷衍,足见匠心。石磙,俗称“碌碡”,供打场脱粒用。碾盘,俗称“碾子”,供碾米用。虽是后石器时代物件,却伴随旧中国小农业经济走过数千年。如今,脱粒用收割机,碾米在粮食加工厂,基于对“石滚”“碾盘”的感情,作者不直说淘汰,而说“搬不动”,还将其人格化,写它“依山傍水记乡愁”。看似寻常之笔,却能引发读者共鸣,悠悠乡愁难以释怀。《养一斋诗话》云:“七言绝句,易作难精。必有弦外之音,乃得环中之妙。”是绝堪当之。

原作
生查子•驻村扶贫随记(康怀军 陕西)
扶贫事务多,黑白皆成昼。百邑欲争先,一户甘居后?   助农亦助商,离困还离旧。耄耋笑呵呵,牵咱双衣袖。
点评
据国家扶贫办统计,十八大以来全国共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77.8万人。作为二百八十万分之一,在驻村扶贫中以诗的形式简洁明了而又生动形象地记下所见所闻,夸张点说具有文献价值。
    短令步欧阳修《元夕》韵。欧阳修为情人而写,表达悲凉惆怅的情怀。唐怀军为存念而写,表达驻村干部乐观豁达的心态。受历史局限,这点不能相比。然而仅就对生查子词谱的掌控而言,唐词却有其高明处。读者不难发现,这词从书面形式上看,颇与五律相似,而且颔颈二联对偶(词中对偶可以不拘平仄),尾联口语入词,此则青胜于蓝也。

原作
浣溪沙•悬崖村脱贫(岳如萱 四川)
  序:悬崖村系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一个彝族村寨。该村位于悬崖之上,需要通过长800米共655级的"天梯"方能到达。近日,该村84户贫困户从土坯房里走出来,搬迁下山,住进新建的楼房。
  世外桃源何处寻,天梯直上抚青云。苍生苦度寄灵魂。   千古难题今日解,一朝惠政万年吟。悬崖百姓返红尘。
点评
短令以亘古之问开篇,然后自作回答。第三句再进一层,说明青云之外并非超凡脱俗桃源,而是苍生苦度、活动受限的地方。短短三句,便把悬崖村彝族同胞极度苦难的生存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过片之后是一组对偶句,“千古难题”在“一朝惠政”的新时代迎刃而解,句中又有自对,干净利落,不作修饰,极力讴歌一朝惠政的丰功伟绩,令人叹服。结句“悬崖百姓返红尘”直赋其事,缓缓道来,回应首句,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原作
行香子•住在高峰(王泽涵 重庆)
  性恋丘山,菊有清香。况高峰、梦里云乡。种苕满岭,栽桃环庄。想一条牛,千顷地,几间房。   振兴乡镇,邀回游子,为乡亲、我敢担当。白云朵朵,椒树行行。更人同乐,包更鼓,土不荒。
点评
脱贫攻坚的难度不仅在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民创收能力的提升,还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化、文明素质的养成。这首短令关注的正是后者。上片写山区居民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与生活行为习惯,过片后写游子返乡,担当振兴地方经济的重任,改善了经营方式,改变了山区面貌,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言简意明,蕴含深刻。
    上片结句“千顷地”非小农经济所想所及,改“半坡地”更为恰当。下片“包更鼓”见俗,“土不荒”出律,改为“更人同乐,村共富,梦辉煌”更好。

原作
沁园春•贵州变迁(程锦 贵州)
  僻壤穷乡,闭塞阴寒,贵州标签。谓平无三里,峰高路险,晴无三日,细雨连绵。红袖悲婚,须眉恨娶,困顿人无三吊钱。徒哀叹,愿青霾早去,久沐晴天。   雄狮觉醒经年。战鼓响、黔中巨浪掀。但困途潦倒,踩缉压碾,骅驹落后,策马扬鞭。道路交通,设施基建,放眼青山金玉田。中国梦,驶康庄大道,一往直前。
点评
上阕开门见山,叙述长期以来贵州落后封闭状态。第三句以“谓”字领一组扇对,隐含“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民谚,这是长期以来外界对贵州的印象,作者以此引读者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为贵州人民着想,体察争取早日脱贫的迫切心情。
   下阕以“雄狮觉醒经年”过片,以“战鼓响、黔中巨浪掀”承接,气势磅礴,意志坚定。接下去的扇对以“但”字宕开,说明脱贫攻坚工程之大、难度之高,但人民并未畏葸,而是“策马扬鞭”,发展交通,改善设施。“放眼青山金玉田”一句隐含习近平“双山”发展理念,以此激发脱贫信心。
惜结句落于俗套,也未说到“变迁”上去,不若改作“通高铁,建太空天眼,重解三言”的好。贵阳是西南高铁枢纽,“太空天眼”指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重解三言”隐含习近平视察贵州时说过的三句话:“天无三日晴,但是贵州的空气好,空气干净;地无三尺平,处处都是风景,是搞旅游的好地方;人无三分银,看我们少数民族群众身上挂的都是金银。”况且如今这些已成为现实。

原作
鹧鸪天•村嫂请客(王贺军  江苏)
鸡叫楼西月落坡,匆匆梳洗便张罗。小儿店里提红酒,老伴庭前支大锅。   迎李姐,问王哥。点烟倒水笑呵呵。隔窗遥指鱼塘道,不怕城来贵客多。
点评
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这首词表达了这一主题。为了接待客人,一家人鸡叫起床忙乎起来,儿子备酒,老伴烧锅,“提”“支”“迎”“问”“点”“倒”一系列的动词用得特别抢眼,这一家子忙得快乐,忙得有序!“隔窗遥指鱼塘道,不怕城来贵客多”,画面感特强,城里游客观鱼赏景的情景历历在目,村嫂满心欢喜情态跃然纸上。

原作
桂枝香•一只拨浪鼓(楼立剑 浙江)
  玲珑在握,看木色依稀,漆光斑驳。四十年前旧物,咚声如昨。泪痕汗渍摩挲处,记他乡,水村山郭。当时摇动、惊蛰春雷,破寒清角。   桑海事、从头领略。听绣水稠山,强音超卓。振起鲸波龙影,纵横恢拓。思量别有精灵在,向神州点点辉烁。满城鼗鼓,时时合奏、铿锵大乐。
以一只拨浪鼓的经历来见证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历史进程,大题小做,值得称道。
开头五句从造型、质地、光泽、声响等各个方面对拨浪鼓进行具体描述,“泪痕汗渍”四字不动声色地引出拨浪鼓的主人即担货郎,“摩挲”二字透露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商小贩们的艰辛。那个年代,即使走村串户做点小生意也是需要勇气的。然而,货郎鼓声是“春雷”,是号角,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挑战,是对改革大潮的呼唤。
下阕由对物件的具体描述转为对物象的惨淡经营。拨浪鼓声在“绣水稠山”回荡,振起鲸鱼卧波,飞龙掠影,恢弘开拓,纵横千里。“思量别有精灵在,向神州点点辉烁”,赋予拨浪鼓以生命,以魅力,借此赞颂拨浪鼓人的奋斗精神。末拍三句,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步步提升意象,气势一以贯之,即刻戛然而止,妙不可言。
    “稠山”为生造词语,疑为“绸山”之误。

原作
浣溪沙•杭州淳安下姜村纪行(郭星明 浙江)
四面青山一岭溪,下姜春色最清奇。叹曾污浊满塘堤。  万代福泉歌使命,扶贫书记汗侵衣。凤林舟载五星旗。
点评
下姜村地处浙江西部,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凤林港是钱塘江水系的支流,蜿蜒而来,村庄沿河而建,分成两处。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淳安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先后三次到下姜村调研指导,亲自工作,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路子。下姜村人在各级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下,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等为重点,对下姜村进行整顿,从而成为全省全国闻名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上阕从下姜村地理位置起笔,四面青山,一岭小溪,春色清丽。第三句转而感叹环境遭受破坏、河堤被污染的既往,埋下伏笔。下阕写下姜村人不忘使命,造福万代,投入美丽乡村的伟大实践。“汗侵衣”三字生动传神,凸现书记带头实干、不畏劳累的高大形象。“凤林舟载五星旗”,以景收篇。“载”字庄严凝重,画面灵动,收束有力,寓意深长。

(所评诗词均来自光明网2020年《美丽乡村  诗画中国》栏目)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双基时代文学本真性的哲学探析
  8.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9.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E组)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