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此生独爱兰,故有此赋!
兰者,草木也。然,非独为草木也。岂不闻:“兰生幽谷,不以无人不芳。”此兰之容质高伟,风仪俊绝。
世间万物,皆有可表,牡丹之雍容,菡萏之清绝,秋菊之冷艳,海棠之幽独。世人皆移步流连,不思回顾。"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多少容颜皆为媚他,于世间或风光见于一时,或萎靡苦于余生。繁华转瞬即逝,清标难存袖底。或有风流雅士吟咏一二,不过徒叹尔。
由是,生灵存于世间,不在其表,而在其里。华衣霓裳纵能舞醉,丰盈魂灵方可久伫。故菟丝缘木而上,木在而身存;乔木独立而不逶迤,孤高而凌日。华清遗恨,掌上柔枝①,终是征尘落巷,烟柳断肠②。美则美矣,一时之乐,不可久存。
冠绝百花者,兰何以当之?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易辞,“纫秋兰以为佩”之骚言;“滋兰之九畹”之屈子院,越王荷锄之兰渚山;“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之猗兰操,“秋兰被长坡”之陈王宴③,“幽兰生前庭”之东篱趣,曲水流觞之兰亭集;“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之太白气象,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之放翁情怀......皆寄于此。
自古及今,君子岂不有感于此乎!
兰者,守独含贞,耿节清德,秀质腾芳,擢华揽彩。
处身之地,不择其高下,虽探谷底不掩其芳茂;容身之所,不择其华陋,虽倚岩石而其身矗立。从屈子之风,怀复国之志④,呈山水之象,有田园之乐。不因湍流而惊走,虽植畹径而从容。处杂芜而自窈窕,送霞飞而暗敛容。鹤鸣于岗,闻风声于晴明;凤凰于飞,聆轻音于大雅。直茎膏圆,集叶鲜润。其身似剑,擎清露而悬寒光;其冠如云,乘流岚而卷云岫。定春风之得意,抚秋凉之阑珊,伴羁旅而随遇,解徙客之喟然。不留恋于华屋贵殿,不浴身于瑶池玉阶,丛生以砂石则茂,沃土以汤茗则芳。叶阔且韧,遇首春则发,非一尺之短;气香且久,随熏风而至,非一时之限。花开有节,因时因地而见于四时。齐鲁多开于冬尽,江南见老于春光,荆楚则又芳于秋夏⑤。非采而不献身,无信而不展颜。呈天地之灵韵,谢流俗之烦扰,破阴翳而朗然,去妖冶而淑丽。光华见于自身,蜚声遐于中外。
兰,万物之灵种也。然,以其一己之力可待天地之长久乎?
万物滋生于天地,天地感佩于众生。青帝有司,东君下临。每惠风和畅,乾坤澄明流岚万里;遇甘霖普降,四方沃野葱翠九州。淑气充塞于上下,韶景感应于四时。千花百卉,相继枯荣。山峰有高峻之态,溪流有蜿蜒之势,日月不移其序,山野不改其乐,自古皆然。若兰者不乏其人,虽常有人心不古,世事变化之虑,细细思来,不过落枕辗转尔。纵泰山倾颓,已无长夜之忧;观黄河入海,终知东流之势。上天入地,日新月异,珠峰已非难事,宇宙可堪攀登。今日思月桂移来庭院,它朝用星土栽种苗木。生出何种姿态?桂香乎?兰韵乎?天地之玄妙,世事之无常,实皆为寻常事尔,可贵者不过守此兰心。
故,人生境遇,顺逆无常。一如草木,各有其象。有芸芸众生,不作百卉之长,逐大江而任其起落;有清标高士,独守幽兰之愿,处乡野而怀瑾握瑜。漱玉枕泉,涤目濯足,笑观人间之万象也。
吾独爱兰,每置一处,必请其入室。独爱其花乎?独爱其叶乎?独爱其香乎?非也。每每观之怅然涕下,忆及“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无以自禁。爱一物皆因其情、其义也。近来也抚七弦,长有高山流水之慨;虽草庐有好光景,纵千杯难酬知己。有生也从金兰之义,纵然身死而不移其志。托于天地者,死生之外,尚有节义之精神,尚有相知之雅志。人之贵无出兰之义也!
爱兰者,非独我一人也,每每一二论道,三俩推杯,“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君若如兰,天清气朗。
----红妆于任
注释:
注释:
1、此句言:杨贵妃之华清池,赵飞燕之“掌上舞”。
2、见辛弃疾《摸鱼儿》:“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见陈王曹植之《公燕诗》。
4、越王勾践种兰兰渚山以养复国之志。
5、语出宋罗愿《尔雅翼》。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