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边界望乡

作者:洛夫   2019年03月18日 15:33  中国诗歌网    21013    收藏

微信图片_20190318153312


边界望乡

作者: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1979年6月3日


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16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选自《洛夫·世纪诗选》,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5月出版)



152143338679906100_a580x330


诗人简介:


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运端、莫洛夫,衡阳人,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1949年赴台湾,1973年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后旅居加拿大温哥华。1954年,曾参与创办《创世纪》诗刊,任总编二十余年。著有诗集《时间之伤》《灵河》、《石室之死亡》、《魔歌》、《漂木》(2001)等,评论集有《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亦有散文集、译著出版。



赏析


洛夫,本姓莫,湖南衡阳人,1928年生,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8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新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历四十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两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四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廿多年来评论不辍,其中多首为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 

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 

可以说,每一个游子的心中都装着一首怀乡的诗篇,月圆之夜,伤感之时,那种去国怀乡的情绪会更加浓重。洛夫在写此诗时去台湾已整整三十年。“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诗人站在边界的那一边,也许只需再往前跨进一步,就能抚摸到祖国母亲温热的胸膛,然而,“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却让他望而却步。诗人将此时此刻的复杂情绪化成一行行情真意切的诗句,从心中喷涌而出。“近乡情更怯。”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而望远镜把隐藏在心中几十年的乡愁扩大,迎面飞来的远山,更使诗人肝肠雨断。他像一朵凋残的杜鹃花,在边界的那边,吐着最后的血红;像以火发音的鹧鸪,唱着滚烫的歌。“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但连自己也说不清是热是冷。短短几节诗行,把诗人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古至今产生过难以计数的思乡诗篇,然而,《边界望乡》却不落俗套,出语惊人,给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感受。诗人一贯追求的人物合一的生命形式,在这首诗的第三、四、五节里得到具体体现。诗人望着故国的山河,映入眼帘的一朵凋残的杜鹃花变成了一只咯血的杜鹃鸟,而它却正是诗人自己。家乡近在咫只,诗人多少想扑上去亲吻那久别的土地,然而那猛然折回的白鹭提醒了他,使他黯然神伤。于是“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这正是从诗人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故乡啊,何时才能回到你的怀抱!这种借物达我的奇思妙想令人叫绝!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总是有限的,然而语词的组合方式却变化无穷。汉语词语多层组合的功能,给中国的诗人提供了不断重组语言秩序的无限可能性。在这方面,洛夫是现代诗人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在《边界望乡》一诗中,诸如看不见的“乡愁”能在诗人的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镜中的远山迎面飞来能把诗人撞成“严重的内伤”、“雨水能把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等,妙语奇句出人意料。也许正是这种新的语言秩序,使“思乡”这一古老话题新意迭出。(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pippo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祥云之笔,绘青春诗篇——《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综述
  2.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暨“青海湖之恋”七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乌日娜:秋天的内心
  4. 抗战胜利80周年,新华社发表重磅政论!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董雪梅:蓝色的时间
  6. 从“擂鼓诗人”田间的手稿谈起:“和人民、和生活一同前进”
  7. 诗牵两岸情,共谱中华——“诗牵两岸情”文化交流会在浙江嘉兴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举行
  8.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张城子:沉默中生出湿漉漉的眼睛
  9.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举行
  2. 陈年喜:稿费可以解决当下生活,但未知的老年让人焦虑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晓角:三天过完十六岁
  4. 存在之思与超现实之越——王山《在白马寺遇见一只鸽子》简评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杨瑞芳:我把乡愁扛在肩上
  6. 小树林儿童诗社两部诗集首发,专家研讨“让孩子拥抱诗”
  7.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在祥云举办
  8. 冯茜诗集《大兴安岭的星光下》出版
  9. 代雨东诗词新作选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