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创新生活情境

作者:李少君   2018年03月26日 12:06  学习时报    304    收藏

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情境”,很多人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对其场景感印象特别深刻,很容易就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就是因为其后面有着深刻的写作观念和美学价值。我就尝试从自己的一首诗说起,这首诗的题目是《抒怀》: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这首诗,比较写实地描述了一幅日常生活图景,描写了天空云彩的变幻多姿,描绘了窗外的风景之美,还写到鸟鸣,以及种着木瓜树的家中小院,然后,是一个可爱的女儿。在这首诗里,我表现出对这样的一种日常生活,内心的一种满足感。体现对比的,我写到一个朋友对外在世界的执着的追求。比较而言,“我”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且非常适应一种自然随意的闲散生活方式的人。“我”对眼前和当下的状况感到满意,并愿意尽一切能力维护和珍惜之。


这首诗构成了一幅非常美好的图画,场景感特别真切清晰,是我以前在海南岛居住的地方的真实景象。而诗中所写到的家中小女形象成为了焦点,成为了整个诗的一个中心,她可爱的形象,使整首诗活了起来。


这首诗产生了一个特别意外的效果,以至经常见到一些朋友,他们第一句话就会问:“你女儿还好吧?”然后我回答:“我没有女儿啊。”一些朋友先是愣了,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我记得你有个女儿,好像我还见过。”其实,这一切,都是这首诗产生的效果。


《抒怀》是中国古人常用的抒发自己情怀理想的一个标题,诗中我们谈论的是各自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因为我的这首诗歌采用的是白描的写实手法,并制造出了一个情境。不知不觉之中,我的理想在诗中变成了事实,虚构因此变成了现实,并且比现实更像是真的,因为我的愿望如此强烈,我把虚构的女儿置于一个美好的情境之中,这个情境比真实的生活更人性化,因而更逼真。就这样,我有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女儿,其实,那只是一个诗歌的女儿。这或许就是所谓艺术的力量,诗歌的力量。


这首诗歌之所以能把虚构的情境不知不觉间变成真实的图景,是因为用情感创造了一个愿望中的美好世界和场景,这符合人们对美的盼望与渴求,也就符合人性的深层的精神需要。恰如一位哲学家所言:人们其实更愿意看到他们内心想看到的东西。因为这首诗符合了人们内心对美的愿望,所以让人喜爱、印象深刻,并最终超越现实。


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巧夺天工”,诗人可以与造化夺功,弥补现实所没有的一切,而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情感、想象力是可以超越现实限制的。汤显祖、冯梦龙等认为世界是有情世界,情可以统摄天地。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引领下,中国古典诗歌推崇“情境”论,强调“以情造境”,将历史、当下与未来,将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与想象世界均统一于“场景”之中,用诗歌的形式创造出一个“情境”。


情境,有情才有境。情景交融,情和景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情境,就是情感的镜像或者说框架,个人化的、瞬间偶然的,情感在此停留、沉淀,进而上升为美。情境是一个情感的小天地。细节、偶然、场景因情感才有意义,并建立意义。


情因有境得以保存长久,境因有情而被记忆,具有了生命,有了回味。


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手法,所谓“寓情于景”。学者朱良志说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但他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都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涵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在此境中,心与天地合一,生命与宇宙融为一体,故能心安。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诗歌技巧。境,可以理解为古代常说的“景”,也可理解为现代诗学中的“现场感”,具体场景、镜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湎于安闲适意之境中,心中惬意溢于外表,而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目睹万物之欣欣向荣,内心亦欣喜复欣然;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耶景耶,难以细分,情景皆哀,浓郁而深沉蕴蓄。


王夫之说:“情境虽有在心在物之分,然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曰:“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故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再回到我这首诗里,“我”对日常生活充满欣慰,但也有一点不满足,这就是希望有一个小女儿。在我写这首诗时,无意识地把幻想的女儿写到了一个现实的场景里,使这首诗呈现出一个整体,而不知真相的读者就误认为我有一个真实的女儿,而这个女儿如此可爱,是这首诗的一个“诗眼”,是焦点和中心。


这一由情感愿望想象产生的女儿,是点睛之笔,使整首诗升华鲜活起来,形象动感起来,因而镌刻在读者的脑海里。就这样,我拥有了一个实际不存在的女儿,而她在诗歌里如此真实,这就是诗歌的伟大力量:无中生有。艺术弥补了欠缺,真情完美了现实。


我无意中把情境写作方式运用于现代诗歌的写作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感谢诗歌,让我有了一个诗歌的女儿、永恒的女儿,我相信,若干年后,人们还会认为我有一个女儿。


所以说,诗歌如此美好,弥补了我生活中所没有的。这就是诗歌的伟大力量。

责任编辑:马大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冯茜诗集《大兴安岭的星光下》出版
  2. 诗歌大擂台第33期“十佳诗歌”评选(A组)
  3.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在祥云举办
  4. 吴汶,一尾尖刀般的鱼
  5.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6. 娜仁朵兰:诗歌漫步,洗涤人生
  7.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8.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9. 彩云重现,在最早叫云南的地方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2.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3. 迎向太平洋的风——上海城市诗人社《城市诗人2023》分享会举办
  4. 长枪 | 巴彦乌力吉
  5. 瑞箫自选诗集《梦游者》出版
  6. 以文学之笔绘就恢宏壮丽的抗战画卷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山河迹忆——手稿里的抗战中国”特展
  9. 新大众文艺时代的中国新诗教育——诗教老师九人谈
  10. “大山里的小诗人”诗歌征集计划第二季在京发布
  11. 完整榜单>>
  1. 关于“每日好诗”“头条诗人”栏目调整改版的公告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诗刊》社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引领文学刊物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4. 每日好诗第48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中国诗歌网推出AI电子诗集功能
  6. 创作谈:现实与梦想的连接点
  7. 每日好诗第48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8. 每日好诗第482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9.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8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