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诗歌不在远方

作者:莫砺锋   2017年11月06日 12:32  中华读书报    906    收藏

近来“诗和远方”这句话不胫而走,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某些当代诗人一向持这种观点,他们写诗,尽量避开身边的芸芸众生,惟恐沾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这是在空间上追求“远方”。我曾遇到一位青年诗人,见我读不懂他写的白话诗,就傲然声称:“我的诗是为五百年以后的读者写的!”这是在时间上追求“远方”。诗歌果真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吗?

《诗经》中记载的古代歌谣,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民间情歌,还是“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征人怨语,都是普通人对眼前境遇的直接描写。汉儒对诗歌功能的定义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哪一类不是百姓的日常生活?钟嵘认为诗歌产生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似乎有点“远方”的意思,但这是指诗人身临远方,他们的诗歌仍是写自己身边的情事。况且“去境”的“楚臣”屈原在遥远的流放之地日夜思念着郢都:“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辞宫”的“汉妾”王昭君则“环佩空归月夜魂”,他们几曾忘却了家乡和故国?彭斯生生死死热爱他的苏格兰高地,他的心声是:“我虽然到处流浪,到处漂泊,那高原的山冈,我将爱之永远!”可见即使诗歌随着诗人的足迹走到远方,对于诗人来说,诗歌仍在他们眼前。试读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这是名副其实的“远方”了,但是当岑参未到之前,“平沙莽莽绝人烟”的大漠中哪有什么诗歌?甚至可以说,当岑参(或其他西征将士)未来之时,那片大漠对于人们毫无意义,更不会具有任何诗意。正像王阳明形容深山中自开自落的鲜花:“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杳无人烟的“远方”,诗歌是根本不存在的!

当然诗人具备非凡的想象力,他们经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李白便时常在想像中腾身青云,“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但他好不容易飞上华山云台峰,对着仙人卫叔卿长揖,忽又“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他到底还是忘不了苦难的人间!同样,《神曲》中的但丁,虽然游历了天堂九重天,仍然念叨着“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李贺擅长吟咏幽冥世界,但他笔下的苏小小墓是“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还说“油壁车,夕相待。”虽然幽僻峭冷,仍然充满着对人间温馨爱情的向往。同样,波德莱尔虽然高呼“死亡,快快扬帆!”但他的忧郁其实源于苦难的人间:“大地变成了一座潮湿的牢房,希望在那里像一只蝙蝠飞翔。”嫦娥飞升入月,从此远离了尘世。但李商隐说得好:“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在广寒宫里形单影只,夜复一夜地俯瞰碧海青天,她该多么后悔盗食仙药啊!苏东坡有鉴于此,便断然拒绝白日飞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诚然,滚滚红尘,攘攘人世,确实使人心烦意乱,所以李白要大喊:“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然而“人间”就是由人群组成的,即使有人能逃离人间,又能在何处找到归宿?天文学家倒是在太阳系外找到了几颗宜居的行星,可是一旦人们奔赴那里,立刻会形成新的“人间”,喧嚣和烦扰也会如影随身,接踵而至。况且大地本是人类的家园,东方人相传女娲抟土造人,西方人相传耶和华用泥土造了亚当,还告诫后者:“你本是泥土,必归于泥土。”臧克家怜悯农民说:“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其实整个人类都注定世世代代离不开泥土,诗人当然也是凡胎泥身,又何必幻想离开脚下的大地?荷尔德林追求“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不向往虚无缥缈的伊甸园。请看胸怀大志的短命诗人王令,他在酷热难当的盛夏明知“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却因“不能手提天下往”而“何忍身去游其间!”请读元稹诗中刘晨、阮肇的行迹:“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两人在如画的仙境中有美貌的仙女相伴,过着青春永驻的神仙生涯,却仍然要思念人间!

金圣叹对诗歌的定义是:“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华兹华斯也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既然如此,诗歌当然源于日常生活,好诗则必定产生于民间大众。喜怒哀乐,皆为诗情。柴米油盐,莫非诗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是诗;“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的丑陋也是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愉悦是诗,“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的辛酸也是诗。“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豪壮是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恬淡也是诗。雨巷中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郎是诗,村庄里提着蚀着青苔的水桶的村姑也是诗。我家住在南京城墙外边的一条陋巷中,小区外沿街开着两家洗车店和五家小饭馆,进进出出都遇到“引车卖浆者”,可谓货真价实的红尘市井。可是我傍晚走出小区去散步,抬头一望,青紫色的钟山峰影映入眼帘,朱湘的诗句便涌现脑海:“路灯亮着微红,苍鹰飞下了城堞。在暮烟的白被中,紫色的钟山安歇。”陶渊明说得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远”,诗歌就在眼前,又何必舍近求远?

(作者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苏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以祥云之笔,绘青春诗篇——《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综述
  2.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暨“青海湖之恋”七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乌日娜:秋天的内心
  4. 抗战胜利80周年,新华社发表重磅政论!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董雪梅:蓝色的时间
  6. 从“擂鼓诗人”田间的手稿谈起:“和人民、和生活一同前进”
  7. 诗牵两岸情,共谱中华——“诗牵两岸情”文化交流会在浙江嘉兴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举行
  8.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张城子:沉默中生出湿漉漉的眼睛
  9.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举行
  2. 陈年喜:稿费可以解决当下生活,但未知的老年让人焦虑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晓角:三天过完十六岁
  4. 存在之思与超现实之越——王山《在白马寺遇见一只鸽子》简评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杨瑞芳:我把乡愁扛在肩上
  6. 小树林儿童诗社两部诗集首发,专家研讨“让孩子拥抱诗”
  7.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在祥云举办
  8. 冯茜诗集《大兴安岭的星光下》出版
  9. 代雨东诗词新作选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