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之秀
文/一叶红尘
在秦岭之南、巴山以北
有略阳白水江
源头出秦陇,汇嘉陵入巴蜀
素有“秦陇襟带、蜀道明珠”之美誉
江水澄明、河流湍急
两岸峭壁摩云,猿啼鹤唳
亦见峰峦叠翠、古木参天
似有渔舟唱晚、时应空谷之境
白水江,虽非名川大江
自古以来,却是连接陕甘之重要交通要道
古为氐羌之地,秦置沮县,汉隶武都
行舟险恶、夹岸绝壁、易守难攻
栈道蜿蜒,如虬龙缠壁
古驿星罗,似珠串连途
韩信曾“暗度陈仓”,舟楫在此借渡
孔明北伐祁山,将粮草屯于此处转运
唐时茶马互市,商旅涉江,蹄痕印石
宋时戍卒屯边,旌旗映水,鼓角传滩
江畔摩崖,字迹斑驳
滩头古渡,纤绳犹存
只见烟岚常绕、诗壁琳琅
李白过青泥岭,留下《蜀道难》的千古绝唱
杜甫在青泥古道发出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
崖倾路何难”的无限感慨
元稹被贬江陵,忆起 “青泥驿前水......”,
把一份乡愁留在白水江的浪涛之间
柳宗元留下脍炙人口的《兴州江运记》
雷简夫撰书摩崖石刻《新修白水路记》
多少文人墨客在此写下壮怀诗语
如今的白水江
江上架虹霓,万车驰坦途
岸边多嘉木,田畴蕴丰盈
昔日的险滩,成为今日游览盛景
往昔的古驿,变成三县交汇之地
千年雌雄银杏树,已成为今天的网红打卡点
铁佛寺村保留着古村落的印记
仙人谷抗金故事流传至今
苏维埃政府旧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江水依旧,湍流不息
白水江大桥穿山跨江
宝成铁路在岸边静静伫立
抬眼望去
两岸翠绿如碧玉,云烟缭绕似仙境
四季花海满山坡,清波荡漾映晨曦
登临江楼,感叹岁月悠悠
聆听涛声,诉说古今故事
今日蜀道险而不阻、幽而不闭
村镇山青水秀、民安人乐
水陆发达,交通便利
诗赋流传,文脉延绵
白水江镇
承千年之风雅,融略阳之血脉
历经千年风雨
却依然保留着俊秀风姿
载着历史的厚重,奔向未来之期许
愿江水长流,与日月同辉
愿乡村振兴,传盛景美名
(于2025年9月10日)
文/一叶红尘
在秦岭之南、巴山以北
有略阳白水江
源头出秦陇,汇嘉陵入巴蜀
素有“秦陇襟带、蜀道明珠”之美誉
江水澄明、河流湍急
两岸峭壁摩云,猿啼鹤唳
亦见峰峦叠翠、古木参天
似有渔舟唱晚、时应空谷之境
白水江,虽非名川大江
自古以来,却是连接陕甘之重要交通要道
古为氐羌之地,秦置沮县,汉隶武都
行舟险恶、夹岸绝壁、易守难攻
栈道蜿蜒,如虬龙缠壁
古驿星罗,似珠串连途
韩信曾“暗度陈仓”,舟楫在此借渡
孔明北伐祁山,将粮草屯于此处转运
唐时茶马互市,商旅涉江,蹄痕印石
宋时戍卒屯边,旌旗映水,鼓角传滩
江畔摩崖,字迹斑驳
滩头古渡,纤绳犹存
只见烟岚常绕、诗壁琳琅
李白过青泥岭,留下《蜀道难》的千古绝唱
杜甫在青泥古道发出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
崖倾路何难”的无限感慨
元稹被贬江陵,忆起 “青泥驿前水......”,
把一份乡愁留在白水江的浪涛之间
柳宗元留下脍炙人口的《兴州江运记》
雷简夫撰书摩崖石刻《新修白水路记》
多少文人墨客在此写下壮怀诗语
如今的白水江
江上架虹霓,万车驰坦途
岸边多嘉木,田畴蕴丰盈
昔日的险滩,成为今日游览盛景
往昔的古驿,变成三县交汇之地
千年雌雄银杏树,已成为今天的网红打卡点
铁佛寺村保留着古村落的印记
仙人谷抗金故事流传至今
苏维埃政府旧址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江水依旧,湍流不息
白水江大桥穿山跨江
宝成铁路在岸边静静伫立
抬眼望去
两岸翠绿如碧玉,云烟缭绕似仙境
四季花海满山坡,清波荡漾映晨曦
登临江楼,感叹岁月悠悠
聆听涛声,诉说古今故事
今日蜀道险而不阻、幽而不闭
村镇山青水秀、民安人乐
水陆发达,交通便利
诗赋流传,文脉延绵
白水江镇
承千年之风雅,融略阳之血脉
历经千年风雨
却依然保留着俊秀风姿
载着历史的厚重,奔向未来之期许
愿江水长流,与日月同辉
愿乡村振兴,传盛景美名
(于2025年9月10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