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年
北出秦关
草鞋踩过剑门关的霜
绑腿裹紧秦岭的月光
三百里秦川听见,川江号子
变成黄河咆哮
冻僵的拇指抵着枪栓,在娘子关
风雪中叩响山西的黎明
那些倒下的身影,把血渗进麦苗
来年长出, 漫山遍野的红高粱
东进峡江
木船推开夔门的晨雾, 纤绳
在瞿塘峡的石纹间
刻下深过千年的号子
秭归的夜雨浸透绑腿, 枪栓
在潮湿中沉默
草鞋把巫山云,踏成止血的绷带
当船队驶出西陵峡, 所有浪头
回看一次巴山的方向
在宜昌码头,号角声混着
川江的水汽
军旗插入武汉黄昏, 那些
顺流而下的年轻身影
从此成为长江永恒的逆流者
“ 死”字旗书
白布在川北堂屋展开——
墨汁浸透"伤时拭血"的誓言
父亲缝针穿过巴山夜雨
线头系着武汉会战的焦土
八十年后,展柜玻璃上
渗出细密盐晶:
像长江泪痕,像未寄出的家书
岩洞听雷
重庆岩层在1939年
生长出新的器官
——母亲用川剧帮腔
将惊雷压成青苔
当光电刺穿黑暗
无数晶状耳朵转向光源
承接着寂静的千钧重量
夔门烙印
冯玉祥钎凿落下,"踏出夔巫"四字
溅入江风变成号子
十八岁纤夫躬身,青石般脊背
楔进千年崖壁
而今老者驻足,体内响起
长江漩涡的回声
草鞋量疆
三江汇流处的草鞋,告别稻田
大脚趾顶破处,漏出嘉陵江的春天
在滇缅公路雨季里,谷种长出白根
最后那双无人认领的仍在
丈量未归家的山河
陶皿契约
陶匠将阵亡名单, 揉进釉料最深层
旋坯转动时, 大足石刻开始诵经
半枚钮扣在窑火中, 与三千姓名
达成永恒协议
出窑时所有陶器,哼起沱江号子
电码山茶
报务员将电键声,调成川江号子节拍
加密电文间隙,腌制涪陵榨菜的咸
当最后码元发送完毕,电波在云层
集结成怒放的山茶花阵
而每朵山茶花,都是未破译的"家"
注释:
创作手记:
本诗以川渝抗战史实为经纬,融“死字旗”、夔门题刻、防空洞等入诗。通过盐晶、陶皿、电码等微观刻痕,将宏大历史沉淀为具象诗篇。以诗铸碑,让记忆生长,致敬先辈,沉思和平。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