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纳镇段家坝的那方天地,
幺幺的身影如同暖阳的记忆。
她的住所,是我童年的慰藉,
幺幺屋后,那片山地承载往昔。
那棵棵枫叶树,静静伫立,
田埂之上,书写岁月的长诗。
春天,它们绿叶蓬勃而起,
像生命的欢歌,奏响生机的曲。
小时候,父亲常被病痛侵袭,
医院成了他时常的栖息地。
幺幺啊,她就像善良的天使,
来到我家,照顾我们兄弟仨。
父亲在广纳住院的日子里,
幺幺把产蛋的母鸡送去,
那是一份怎样的关爱与无私,
在艰难的时光里,给予温暖的扶持。
幺幺和父亲,那深厚的情谊,
跨越了十五载的年龄差距。
他们的感情,像涓涓的小溪,
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我还记得那片贫脊的山地,
杂粮和红薯是它的产出物。
表姐们挖红薯的画面清晰,
我们在后面欢快地捡红薯。
夏天的枫叶树,高大无比,
那茂密的枝叶遮挡骄阳的侵袭。
我们在树下,感受清凉的惬意,
笑声在树影间,来回地游弋。
秋天的枫叶树,是一场盛景,
树叶变红,似火燃烧天际。
那壮观的模样,印刻在心底,
成为童年最美的一抹绚丽。
后来,国家推行停耕还林政策,
山地渐渐荒芜,走向寂静。
幺幺的子女也都长大成家去,
各自奔赴生活的不同轨迹。
幺幺的离去,像星子的陨落,
父亲打破惯例参加了丧葬。
那是不舍,是深厚情谊的诉说,
也是对往昔岁月的沉痛悼亡。
我外出打工,岁月匆匆过去,
每年春节回老家看望幺幺。
那是一种习惯,一种心灵的皈依,
幺幺的和蔼可亲,是心中的甜蜜。
然而幺幺走后,我也很少回去,
那片枫叶树不知怎样的境遇。
它们是否还在风中傲然挺立,
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欢声笑语。
那些枫叶树,是时光的标记,
见证了童年,见证了亲情的浓郁。
如今在远方的我常常想起,
那幺幺屋后,独特的风景地。
也许有一天我会踏上归程,
去寻找那记忆中的枫叶树影。
去重温那曾经的美好温情,
在那片土地上,让心灵再苏醒。
祝凰淋(又名祝齐圣,祝帝),男,汉族,1971年生,四川省通江县石庙乡人,硕士研究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经营师。现为绵阳市商业银行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西南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校外合作导师。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西南商报》《广东文化参考报》《广西广播电视报》《晚霞报》《雨露风》《青年文学家》《星星诗词》《三角洲诗歌》《长白山诗词》《楹联博览》和学习强国、中国作家网、中华诗词学会网、中国诗歌网等发表诗作600余首。文艺作品和简历编入《中国当代文艺界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中华当代诗词人物志》《中国诗歌大全》《中国散文诗人200家》《2024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中国诗文百家》《中国百年长诗排行榜》《中国硬笔书法史》《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等书籍。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