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的时间稍久,并对其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初步探究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整个“昆山之路”,也可以用“智慧之路”来概括。因为常听昆山人自己讲的“敢想、敢试、敢闯、敢为”这“四敢”精神的内核,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在历史和时代的关键时间点上,其超凡的勇气和智慧,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地出击,拼出一个新天地、新景况……这就是昆山人所干的事!
不过,作为昆山人的“老邻居”,在我耳闻目睹许多现象之后,却有另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昆山之路,其实还是一条“温暖之路”——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远非一般地方所能比及。
一
谁说展翅就要高飞
低处的飞行也是飞行
也有风声如鸟鸣
有车轮如流星
包装上贴着的订单
白纸黑字,急急如律令
是公文也如神符……
二
光照到哪里
哪里就明亮
水流经哪里
哪里就潮湿
很多事物被事情决定
也被事物引领
……
这些诗句是一位名叫王计兵的新昆山人写的。他现在很出名,他因为写诗而出名。大家都称他为“外卖诗人小哥”,王计兵在昆山的真实身份是一位跑外卖的“小哥”——其实今年55岁的他,应该算是位“老哥”了。他到昆山已20多年,如今一家人都在昆山做事……然而,已经出了名的王计兵,至今一有空仍然会去“接单”——开着他的那辆小摩托车,在昆山的大街上小巷中满城奔跑。
“还真跑啊?”
“真跑!”
“生活有困难?”
他笑了,说:“现在不困难了。写诗挣的稿费加出去讲课,一年有三四十万元……比当‘外卖小哥’要收入高多了!”
我惊诧:“那你为啥还跑?”
他还是笑,很自然、很诗人地说:“我愿意。因为自由、放飞……完全是一种一般作家感受不到的感觉,而且因为我不再是为了生计而拼命去接单,所以那种感觉真的是比干其他的事要惬意得多……”
我点点头,似乎能理解一个成为诗人的“外卖老哥”的内心。
我常常感叹:王计兵非常不简单,但他又非常幸运,因为像他这样的“外卖小哥”全国大概有几百万人吧!他们在大城市里闯荡的时间了比王计兵还要长、干得还要辛苦得多,但到目前为止,我印象中还很少有像王计兵这样出名的。
那天我特意把王计兵请到身边,与他聊起他的“成名之路”,他用了一串词:老天眷顾,昆山有情,媒体抬爱,领导关怀……
“当年我带着一家人从北方来到昆山,没有钱租房子,只能自己动手在一条河边上搭了一间避风挡雨的‘水屋’——因为下面就是水,不着地面。我们靠摆个地摊,卖些生活杂货维系生活。这样的生活,全家人过了两三年,后来当地的昆山人很宽容我,于是我把一家人搬到了岸头的房子里。我就开始跑外卖,一直干到今天。在当‘外卖小哥’过程中,我一边接单,一边骑着‘摩的’看人世间的万象,便有了写诗的念头……”王计兵说。
这位为了生活近十七年没买过新衣服的东北汉子,为了生活、为了热爱的生活,他已经把生活在昆山和在昆山当“外卖小哥”作为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来做了。
王计兵一家人
“边接单、边想着写诗,不会走神吗?”我有些为他的日常安全担心。
“不会。我是用语音写诗……”王计兵解释:他的诗就是生活语言,跟平常说话一样。
他随即在手机上发我几首诗。看后,感觉确实很接地气。
“我将每天骑在车上时看到和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诗语言写出来。常常一写好几首……去年写得最多,一共有三千多首!”他说的这个数字让我吃惊。
王计兵笑,说,因为他专注,“生活的感受也多。”
“写着写着,慢慢有点了名气,全家人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看得出,王计兵是个乐观派。现在他从老家带到昆山的三个孩子都已成人,老大已结婚,并且给他添了两个小孙女。老二也参加了工作,老三在读大二。王计兵感慨道:“在昆山二十多年,虽然我们全家人生活很普通,但有两点体会让我们体会特别深:这片富裕和发展迅猛的地方,人很善良,能接纳和包容所有外来的人;另一点是:这片土地获得生存的机会很多,你只要努力,就可以生活得比较好……”
王计兵是诗人,不会说假话。
“我喜欢昆山是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昆山人和昆山的创业氛围给了我力量与希望。2014年我买了新房,近90平方米,花了76万元。这样我一家人就在昆山扎下了根!”
“还会继续写诗?没有考虑过干其他事?”
“没有考虑干其他行当。会继续写诗下去,一则我刚才讲过写诗加出去讲课等收入比打工赚得多些,而且我当‘外卖小哥’的过程,能让我一直保持‘低空飞行’的状态,将生活看得更透出些,所以只要跑得动,我会继续一边接单,一边继续创作……”王计兵的话,是我听到的全国作家中最真正贴近生活的一个。令人感动。
在认识王计兵之前,我一直有些担心,因为通常一些比较富裕和发达的城市或地方,百姓到底生活得怎样,其实是很让人疑惑的,甚至有时得到的印象和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昆山的实际情况会是什么样?这是我采访时一直留在心底的一桩抹不去的顾虑,现在我需要去细致得像剥蒜似地将它剥开,观其本质——
王计兵的话和他的经历与“蜕变”,尤其是他现在的生活状态,给了我第一个很好的印象:昆山不错,能让一个最普通的人,通过劳动和理想的追求,采摘了他人生最神圣与崇高的精神果实,达到了“比较好”的物质水平,这是特别令人欣慰的。
编辑:同一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