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别指望人们靠几台节目就对诗歌感兴趣

作者:张维   2017年03月07日 08:52  新京报    641    收藏

原标题:

冯骥才:传统文化要在生活中去学习 别指望人们靠几台节目就对诗歌感兴趣

谈提案
2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认为,文化影响人,还是影响人的心灵、人的气质,这才是真正的影响,而不是做几台节目热闹热闹,炒作炒作。


谈提案

学习文化,最主要是体验文化

  新京报:你今年的提案是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具体有哪些方式?

  冯骥才:传统文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典籍,这些是文本式的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可以进入教材,用教材的方式比较适合。我们小时候背诗,20个字,诗歌深沉的意境就好像刻在骨头里一样。

  还有一种传统文化是生活文化。比如节日,每到春节时,我们会感叹年轻人是不是离传统远了,年味是不是淡了。如果把清明节、端午节,这些节日的习俗编进教材,年轻人不会有兴趣。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首先得引起他们的兴趣。

  新京报:那怎么引起他们的兴趣,亲近传统文化呢?

  冯骥才:举个简单的例子,马上要清明节了。如果我们要写进课本里,就是清明节的习俗:扫墓,怀念故人;还有古代人亲近春天的意思。踏青、插柳、放风筝、打秋千,很多活动。你给孩子们解释,他们只是概念上知道,没有感觉和亲身体验,老师要带着学生去踏青就不一样了。

  我小时候,老师带着去踏青,脚下踩着嫩绿的草,阳光、空气,都是有感觉的。这时候,老师掐下一根柳条,插在地里,告诉你,别的树枝插在地里不能活,春天的柳枝插在地里是可以活的。这可能是一种知识,也是教给小孩要珍惜大自然的生命,要关注绿化、关注生态。不用讲太多道理,做完之后就记住了,因为是亲身体验的。这时候,孩子再去问老师清明是怎么回事,他接受的东西,既饱满,也立体。这是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地进入传统文化。

  新京报:教育部部长前两天说要传统文化进教材、覆盖各个学段,和你所呼吁的亲近生活文化,哪个更重要?

  冯骥才:两者互为补充。但我觉得生活文化更重要。因为写进教材的传统文化也是来源于生活,为何不在生活中去学习呢?

  

谈文化自觉

别指望人们靠几台节目就对诗歌感兴趣

  新京报:最近很火的文化类节目,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你有没有看过?

  冯骥才:挺好的,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尝试。可以激起人们对诗词的兴趣。但是也不要指望人们对诗歌的兴趣,靠几台节目就能起到多大作用。文化影响人,还是影响人的心灵、人的气质,这才是真正的影响,而不是做几台节目热闹热闹,炒作炒作。

  新京报:什么算是真正的影响?

  冯骥才:我之前也写过提案,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记者注),就是从法国知道的。他们在那一天,所有博物馆不要钱,所有学校、社区,让人们亲近自己的文化遗产。

  我曾参加过奥地利一个社区的诗歌朗诵会,在萨尔茨堡一个郊区的房子里,我展览我的画,我的中国诗人朋友朗诵诗歌,当地的老头老太太也来朗诵,都是奥地利古代的名诗或当地的民歌,我还看过他们表演民间舞蹈。这些都是全民自发举行的活动。如果全民有这样的文化自觉,我觉得整个社会的文化和文明才会活跃起来。

  新京报:听起来很美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这种文化自觉?

  冯骥才: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我们不能忘了中国文化的本,也要吸收外来的、好的东西。人的艺术修养是一个缓慢的事情,潜移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新京报:热播的文化类节目,会有帮助吗?

  冯骥才:不会都起作用。节目里的这些诗词我都知道,可能对我就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有些人对诗歌没兴趣,也就没有作用。说白了,我们现在容易起哄。一个东西出来,大家一哄而上都说好,所有人就只关注一件事,不就坏了吗?艺术是有很丰富内涵的。

  新京报:那培养文化自觉,应该怎么做?

  冯骥才:我觉得要做传统文化,不仅有国家博物馆的开放,还要有一些热心人士做一些私人博物馆,社会一些基金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各方面应该把社会的文化做起来,让人们有一种丰富的精神追求,而不是赚多少钱,卡里有多少数字。

  文化最终还是以人为本,为了人心灵的丰富。人们要学会艺术,就要学会用美的方式,美的感情去感受生活。以前有人听到这句话,说我太奢侈。我说,如果我的民族在美上面从来都没奢侈过,再不奢侈就坏了,我们就太功利了。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抗日烽火中的《诗刊》前辈
  2. 《诗刊》《星星·诗歌原创》《诗林》《扬子江诗刊》《诗选刊》: 诗歌中的抗战记忆与时代传承
  3. “诗会曲靖 发现宝藏之城——全国著名诗人曲靖采风活动”在麒麟水乡开幕
  4. 诗歌中绽放青春华彩——《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在云南祥云举办
  5. 9月4日晚8点 | 诗歌大擂台(第33期)
  6.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7.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傅丽祯:鸿雁飞过
  8. 义勇军进行曲(组诗)
  9.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举行
  2. 陈年喜:稿费可以解决当下生活,但未知的老年让人焦虑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晓角:三天过完十六岁
  4. 存在之思与超现实之越——王山《在白马寺遇见一只鸽子》简评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杨瑞芳:我把乡愁扛在肩上
  6. 小树林儿童诗社两部诗集首发,专家研讨“让孩子拥抱诗”
  7.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在祥云举办
  8. 冯茜诗集《大兴安岭的星光下》出版
  9. 代雨东诗词新作选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