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切献给了挚爱和信仰的文学

作者:李晓晨   2016年06月08日 11:40  文艺报    219    收藏

6月6日,“陈忠实的创作道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会上讲话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主持会议


  一个多月前,74岁的陕西作家陈忠实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无尽的哀思和追忆。5月5日,是送别他的日子,西安市殡仪馆里专程赶去的人越聚越多,其中大部分是普通读者,他们静默、肃然,一种震撼人心的哀恸和纪念令人动容。是什么力量把人们聚在一起,共同吊唁、缅怀一个作家的离去?因为《白鹿原》,更是因为陈忠实一直与那片土地在一起,一直与他的乡亲们在一起。6月6日,中国作协在北京举办陈忠实的创作道路研讨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鲁院第29届中青年高研班学员参加会议。研讨会开始前,钱小芊提议全体与会者为陈忠实不幸逝世起立默哀。


  自1965年首次发表作品直至生命垂危,陈忠实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铁凝在讲话中谈到,对陈忠实来说,写作就是他的生命,他把一切献给了他所挚爱、他所信仰的文学。陈忠实是人民的作家。他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他和人民血脉相通、心心相印。陈忠实毕生执著地热爱着他的土地和村庄。他的根深深地扎在乡土中,扎在中国的乡村生活中。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见人所未见,对乡土中国的现代命运做出了振聋发聩、别开天地的表现,他的《白鹿原》才成为来自民族生活深处、凝聚着文化和历史的丰厚经验的“中国故事”。陈忠实的创作道路始终贯彻着强烈的责任感。《白鹿原》的扉页上写着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不仅是一种文学观,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信念。《白鹿原》是恢弘的史志和史诗,它带领我们进入想象中国的新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同时也把中国新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一生忠厚为本、质朴为人、真诚待人、坦诚做人。他从未失去做人的“初心”,也从未失去为文的“初心”,他的一生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作家的精神境界、思想高度和人格力量决定着他的作品的境界、高度和力量。


  钱小芊在主持中谈到,陈忠实是一位将自己的创作与土地、时代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事业。他创作的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中国作协邀请作家、评论家共同回顾缅怀陈忠实的创作道路,深入探讨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这不仅是对他本人的纪念,也是为了从他的精神风范和创作成就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陈忠实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作家,他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他对民族历史与未来的责任承担,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全神贯注的追求探索,都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文学界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大文学工作者都会从陈忠实崇高的人格精神和高远的创作追求中得到深刻的启示,进一步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意志,不懈攀登艺术高峰,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弘扬壮阔的中国精神,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雷达、何启治、阎纲、李国平、白烨、贺绍俊、梁鸿鹰、张志忠等先后围绕陈忠实的创作道路及为人为文发表了各自看法。周明、白描、王山、王干、郭艳也即席发言。大家回顾了与陈忠实的交往点滴,分析探讨了陈忠实创作的道路、成就与风格,及其带给中国文坛的现实影响和启示。大家认为,《白鹿原》是一部说不完的经典,其中蕴涵着深刻意蕴和不朽力量。陈忠实的创作植根于生活和人民的沃土,从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真相出发,通过丰富的细节塑造了一个个性情复杂、有血有肉的形象,推出了一部部长存人们心间的作品。


  《白鹿原》是一部充满启迪的作品,与会者谈到,在书写我们这个民族秘史的同时它也提出了问题——革命尚未成功,路究竟在何方?这是一部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小说,它接续了现代以来启蒙、救亡的主题,同时又赋予当代乡土小说现实主义写作的新高度;探究起文化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搭建了小说的空间维度,而陈忠实对西方文学资源的吸收和借鉴,也让其作品具有不同于以往乡土小说的新面貌。遭遇文学创作危机之时,陈忠实艰难地同自己剥离,同精神和文学上的惯性剥离,从僵化的艺术中走出,获得新的动力。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相信伟大的作家都应该是思想家,也因此,他曾在路遥的追悼会上有过这样的表达:“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文学的天宇陨落了。一颗智慧的头颅终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这似乎也是对他自己极为贴切的描述和致敬。大家谈到,举行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陈忠实的追思与纪念,更在于对其高远的创作追求和人格精神的学习与传承。陈忠实去世后,不计其数的自发前往悼念的人们再次证明,在今天,经典依然是读者常读常新的难舍之作,文学依然有着顽强的、深厚的生命力。

雷达在会上发言

阎纲在会上发言


何启治在会上发言

李国平在会上发言

白烨在会上发言

贺绍俊在会上发言


梁鸿鹰在会上发言

张志忠在会上发言

研讨会会场

研讨会会场

研讨会会场

责任编辑:孙竞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以祥云之笔,绘青春诗篇——《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云南祥云·遇见青春”座谈会综述
  4.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7. 迎向太平洋的风——上海城市诗人社《城市诗人2023》分享会举办
  8.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9.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10. 诗歌大擂台第33期“十佳诗歌”评选(A组)
  11. 完整榜单>>
  1. 宋耀珍长篇散文诗《红》研讨活动举行
  2. 陈年喜:稿费可以解决当下生活,但未知的老年让人焦虑
  3.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晓角:三天过完十六岁
  4. 存在之思与超现实之越——王山《在白马寺遇见一只鸽子》简评
  5. 乌兰察布诗人作品展 | 杨瑞芳:我把乡愁扛在肩上
  6. 小树林儿童诗社两部诗集首发,专家研讨“让孩子拥抱诗”
  7. 2025大理诗歌季·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将在祥云举办
  8. 冯茜诗集《大兴安岭的星光下》出版
  9. 代雨东诗词新作选
  10. 2025西林诗汇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